分享

【临床心得】对环状混合痔之外痔部分手术的几点认识

 刘爱连 2018-04-19


作者简介

      张延德,从医33年。中西医双文凭,副主任医师,肛肠科主任,万源市首批名中医。在省、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次在国家、省市肛肠学术论坛大会学术交流,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论文及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曾获得“万源市先进政协工作者”、“万源市十佳卫生工作者”、“万源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入选“万源市政协委员凤采录”等称号,是本地肛肠学科带头人。主要学术及社会务:中国秘联谊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开发研究协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床教育研究.肛肠分会理事、政协万源五届、万源市第一、五(常委)、六届委员、达州市人民检察院市级人民监督员。

       本科室从整体医学出发,以中医措施为主,运用整合医学方法。不断改进微创无痛技术,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全面实施舒适医疗,是万源市重点专科达州市在建重点专科。


一、

切口


经典“V”形切口实际上是机械的“以不变应万变”之策,


我们应该“以万变应万变”灵活的策略对不同形态的痔疮设计选择不同的切口,这才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1

痔疮特别是环形混合痔,其手术大都采用传统的“V”形切口,


这种单纯的“V”字型切口使术者常感无从下手,很难保证肛门应有形态,


而且术后容易出现肛门狭窄、肛门失禁、肛缘水肿等并发症。


不同形态给予不同切口,也正是为了避免上述并发症,


这也符合辨证论治和“微创”理念。

2

放射状切口与半月形加梭形切口的比较。


(沿肛缘)半月形加梭形(必加)切口对环状混合痔除外能减轻水肿、形态美观,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


切口出血很少(由于皮下外括约肌呈环形分布,用力排便时不易将肌肉撕裂。),


选择放射状切口的病人在大便时出血特别明显(由于肛门括约肌呈环形分布,排便时其力量则环形扩张,如果用放射状切口切剥外痔时伤及肌板或切开皮下外括约肌,用力大便则会将切口越挣越深,不仅反复出血,而且切口愈合延迟甚而成“肛裂”)。

3

注重解剖结构,特别要保护好痔与痔之间的组织结构→界沟。


临床上我们视这些界沟为支撑固定皮肤、皮下组织的重要解剖结构,


长时期的临床观察结论是:对这些组织的有效保护,选择切口尽量避开,将对减轻术后肛缘水肿、维持肛门形态、缩短治疗时间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痔有千种,法有万变,在设计并确定好切口基本形状的基础上,更科学地设计组合好痔疮手术切口,以此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二、

是切除还是剥离

作者的观点:


必须强调一个“剥”字,


对环状混合痔采取多个小切口多区域剥离,


而不一次性大面积过多地切除或损伤皮桥,


既缩短了周围皮肤向切口增生的行程,缩短了疗程,


又防止了术后肛门水肿、疼痛及疤痕挛缩,避免肛门狭窄等后遗症的发生,


单纯的钳夹切除,势必大面积切除肛管皮肤而出现后遗症,


就是留有皮桥,其皮桥下仍然会残留痔核,水肿就极有可能发生。


三、

保留皮肤与“干光政策”


学界有不少人对环状混合痔采取“一扫光”,


我是坚决反对。


我把肛管皮肤视为眼睛的角膜一样重要,


肛管皮肤切除过多,


一是术后疼痛严重、痛苦大,


二是伤口延迟愈合,


三是肛门狭窄(如果是瘢痕体质后果不堪设想),我的观点是最大限度地保护肛管皮肤。


下面是我科室按以上理念手术的部分图片:




 陈姐话健康平台代表医界同仁感谢张延德主任提供的宝贵临床经验,如对该病例诊疗方面有不同看法,欢迎大家加入社群进行探讨交流,进群请加微信c150918639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