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李东玉雕作品赏析《松石神农尝百草》

 隐士的书屋 2015-08-04

[转载]李东玉雕作品赏析《松石神农尝百草》

[转载]李东玉雕作品赏析《松石神农尝百草》

[转载]李东玉雕作品赏析《松石神农尝百草》

作品尺寸:8.6cm,宽6.3cm,厚3.3cm

重量:133

作品选用体型较大且较完整的美国松石原料设计制作,质地细腻,光泽柔美,色彩醒目而明媚,是松石中比较名贵的品种。

作者师出于北京玉器厂,自然也沿袭了北玉雕琢松石的技艺,既尽可能完整保留松石原料的体积,在剜脏去绺保留净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推敲设计,这样做可能会费时费工,但是却可以保证作品的完美。而现在通行的做法则是把一块较大的原料沿着绺裂切割分解,分别做成小饰物,这样虽然效率高,但却恐有暴殄天物之嫌。

老北玉作为北派玉雕的人文荟萃之地,名家名作辈出,其创作的松石作品每一件都可谓玉雕珍品。被奉为一代宗师的北玉四杰之首的潘秉衡的代表作就有《松石嫦娥》,同为北玉四杰的王树森的代表作有《松石韩湘子》。

国家级非遗玉雕传承人宋世义大师1987年设计制作的《松石黄道婆像》曾获全国玉器行业评比总分第一名。设计兼制作的大型国宝翡翠云龙浮雕插屏《四海腾欢》的郭石林大师1984年创作的松石作品《吕布戏貂蝉》,作品细致地刻画人物,给人以极至的美感。吕布的威武,貂蝉的妩媚,刚与柔的强烈对比,粗狂的外形和深邃的内涵,复杂化的情感交流和眉目传情,细致地流露在作品中。

这些传世的经典作品无一例外的都是松石摆件,既在保留原料外形及体积的基础上加以创作。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对被称为大地舍利的玉石原料的珍视,也是对前辈大师的致敬。

抱着这种致敬前辈、珍视玉料的创作态度,首先把原料去皮,剜脏去绺,在保持原料原始形状的基础上去除杂质,显露出玉石完美的质地和色泽。然后按照玉石原料的大小、形状及玉石肌理的走势,经过反复的推敲琢磨,在数易其稿后最终决定设计为神农尝百草的题材。

作品定格于神农尝百草的瞬间,他独处深山之中,身旁怪石嶙峋,奇花绽放,异草争艳。神农盘坐其间,目光安详而睿智,似乎正在回味刚刚品尝之草,查其平毒燥害,右手食指微向前方,若指示其品草之出处,左手持灵芝,以备解毒。

神农的传统形象为“牛首人身”,是神农开启了华夏文明,神农是华夏的精神柱石精神形象,是华夏的文明象征文明旗帜。神农的形象应该是华夏始祖,是神农大帝的形象,所以作品里刻画的神农为慈眉善目,身着长袍,口含百草手持灵芝的长者,目光深邃,睿智,身体健硕的形象。

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炎帝和黄帝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

炎帝还是中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

炎帝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华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与文明。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

尽管神农作出了诸多贡献,但是最为人熟知的还是“尝百草”,开创了中医文化。

《淮南子》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路史.外纪》亦云:炎帝神农氏“磨蜃鞭茇,察色,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害,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韩非子·五蠹》说:“民食蛤,腥躁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记载描述了炎帝神农氏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渐辨识许多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功效,遇到患有某种疾病,便有意选择某些动植物来进行治疗。正是这种以身实践和探索的精神,奠定了中国中医学的基础,开创了中华民族的中医学文化。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中国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命名为《神农本草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