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欣赏》——国风——卫風——考槃

 红谷斋主人 2015-08-04

 隐逸之歌

 

   这是一首隐逸者之歌。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考槃”,一种说法,盘桓即避世隐居。“窦后违意,考盘于代”[1]就是隐居的意思;另一种解释:“考,扣也;磐,器名。盖扣之以节歌,如鼓盆拊缶之为乐也”[2],即敲打烤盘以歌。“硕人”,即“成乐在于此涧者,形貌大人,而宽然有虚乏之色。”[3]也就是形象高大的人,指隐居者。“宽”,心宽。一说貌美。“寤”,睡醒;“寐”,睡着。寤寐即整天的意思。“言”即长言,“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郑玄注:“长言之,引其声也”[4],唱歌的一种技巧。“矢”,同“誓”。“谖”,“谖,诈也”[5],“谖,欺也”[6],也解释为“忘也。”[7]“阿”,山阿,山的曲隅。一说山坡。“薖”kē,一种草。有的解释为“窝”。“李氏曰:“‘薖’与‘窝’同,因阿而言窝,见其为敛藏之处也。”[8]“过”,失也,失亦忘也。“陆”,高平曰陆。一说土丘。“轴”“盤桓不行之意”[9],“轴,车轴也,轴以运车,取义盘旋于其中也。”[10]“告”,哀告,诉苦,哀诉。

《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11]诗歌是歌颂隐士的,卫庄公时期,因为争夺太子职位,弄得争斗不止,天下大乱,贤能之士,隐居到深山峡谷之中。朱熹不赞成“刺庄公”的说法,他说:“诗人美贤者隐处涧谷之间,而硕大宽广无戚戚之意。虽独寐而寤言,犹自誓其不忘此乐也。”[12]清人姚际恒说:“此诗人赞贤者隐居自矢,不求世用之诗。”[13]可见这是一首赞美隐士的诗篇。住的地方远离人世,又能自得其乐,鼓缶而歌。所谓“永矢弗谖”就是身处这样的环境,不为虚名,不沽名钓誉,欺诈世人;所谓“永矢弗过”,“自誓所愿不踰于此。若将終身之意也。”即过着这样的生活一辈子不会改变;所谓“永矢弗告”,“无所告语也。笺云:不复告君以善道。”[14]告就是劝人,劝世。自己既不劝诫世人,也不向世人说什么,即心安理得。

    诗歌分为三章:

第一章:隐士在山涧,隐逸之室硕大无边,虽然独自往还,依然歌以“长言”,誓言永不推翻。

第二章:隐士在河弯,此是蜗居的地点。虽然自己独处,依然叩缶而歌,誓言永不改变。

第三章:隐士在陆边,乘车自由往还,虽然自己独处,永远不会叫苦连连。

诗歌描写一位在山间隐居的自得其乐者,住的地方在涧、在阿、在陆,远离尘嚣,远离世俗,依然故我,叩缶而歌,进出自由,矢志不渝。

诗歌长于炼字,功夫都在每章,每句的最后一个字上。涧、阿、陆,是置身的不同;宽、薖、轴,是内心的放松和自由;言、歌、宿,是外在的轻松自得;谖、过、告是矢志不渝,依然故我。隐士俊逸,闲适,轻松,冷静,坚毅的形象活生生的出现在眼前。

诗歌采取往还复沓的结构。歌者反复的歌唱,反复地吟诵,反复地声明永矢弗谖,永矢弗过,永矢弗告,如同宣誓,犹似声明,更是告白。表现了隐士,智存高远,超凡脱俗,乐山喜水,胸襟宽阔,清淡闲适的性格。

 



[1] 《汉书·叙传下》

[2] 南宋·朱熹《诗径集传》

[3] 《毛诗注疏》

[4] 《礼记·乐记》

[5] 《说文》

[6] 《广雅》

[7] 《毛诗注疏》

[8]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9] 《毛诗正义》

[10]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11] 《毛诗注疏》

[12] 南宋·朱熹《诗径集传》

[13]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14] 《毛诗注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