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画猿名家易元吉代表作《聚猿图》

 阴山工作室 2015-08-04


北宋画猿名家易元吉代表作《聚猿图》
宋 易元吉 聚猿图 绢本墨笔  41.3x4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易元吉(生卒年不详),字庆之,长沙(今湖南长沙)人,主要活动于北宋仁宗、英宗时。据文献记载,易元吉原工花鸟,“及见赵昌之迹,乃叹服焉。后志欲以古人所未到者驰其名,遂写獐猿”。为此他曾深入湖北、湖南的山区,潜心观察獐猿等动物的野逸之姿,并在长沙的居舍凿池蓄养水禽,时常窥视它们的动静游息之态,以助写生。英宗治平元年,易元吉受召到开封为宫殿作画,他本想展示自己的技艺,但不久就病死了,有的记载说他是被画院中忌妒他的人毒死的。

北宋画猿名家易元吉代表作《聚猿图》
宋 易元吉 聚猿图 绢本墨笔  41.3x4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传为易元吉所作的绢本墨画《聚猿图》是北宋中期墨花墨禽的代表作。这幅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长达141厘米的画猿佳作,展现了众猿栖息、嬉戏于溪流之畔、杂树丛中、山壑深处的情景,极尽山野闲逸之态。画卷徐徐展开,起首处的幽深山谷中泉水奔流,有猿猴或戏水、或听泉。


北宋画猿名家易元吉代表作《聚猿图》

宋 易元吉 聚猿图 局部

目光掠过长着荆棘的嶙峋山石,观者可以看到一番虽有群猿嬉闹,却颇具宁静意蕴的景象。十几只猿猴,有的趴在树上,神态怡然;有的探身山洞,招朋引伴;有的忙于搔痒,自得其乐;有的悬挂古枝,极尽憨态。黑猿用浓墨点染而成,白猿使用“倒染法”表现,树木、山石以淡墨绘就。画家仅用墨色就将群猿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深厚的写生功底和高超的笔墨驾驭才能。


北宋画猿名家易元吉代表作《聚猿图》

宋 易元吉 聚猿图 局部

《聚猿图》拖尾有宋末元初著名画家钱选的题跋:“长沙易元吉善画,早年师赵昌,后耻居其下。乃入山中隐处,阴窥獐猿出没,曲尽其形。前无古人,后无继者。《画史》米元章谓在神品,余尝师之。今见此卷,唯有敬服。吴兴钱选舜举跋。”钱选所言极是。


北宋画猿名家易元吉代表作《聚猿图》

宋 易元吉 聚猿图 局部

《聚猿图》绘秋冬之季的岩壑间,枯木杈桠,群猿或攀援、或饮涧、或嬉戏,姿态各异,颇得自然生动之趣。此图虽无款,但被专家们认为是可以反映易元吉绘画面貌的作品。施尾有元钱选跋,图中分别钤有南宋贾似道,清耿昭忠,耿嘉祚、安歧及清内府鉴藏印,画上有清弘历题,《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北宋画猿名家易元吉代表作《聚猿图》

宋 易元吉 聚猿图 局部

《聚猿图》是清恭亲王府旧藏。1927年,恭亲王后人溥心畲三十三岁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担任教授时,将此御物售让给了日本藏家。溥心畲,光绪御赐名“溥儒”,乃世袭罔替恭亲王奕訢之孙,末代恭王溥伟之弟。溥心畲一生画猿多,画猴少,常说猿和猴的不同,“古人画猿不画猴者,猴躁而猿静;猴喜残生物,时扰行旅,猿在深山,攀藤饮水,与人无竞;比猿于君子,比猴为小人”。画论中他也谈到《聚猿图》:“宋人栗猿纨扇,征白猿一、黑猿二。猿喜食栗,故多在栗树。易元吉猿戏图,在宫扇上画两猿,攀石登树……余旧藏易元吉聚猿图,挂树掏水,藏岩啸月,曲尽其妙,所谓能通其性情者也。”



北宋画猿名家易元吉代表作《聚猿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