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邑县陈抟庙

 道场所志 2015-08-04

         在鹿邑县城东南隅、紫气大道南侧,陈抟故里鹿邑陈抟公园有一个占地300余亩的公园,叫陈抟公园。公园内湖水荡漾,绿树掩映,青草如茵。公园东南角建有陈抟庙和陈亭,这里就是鹿邑人纪念乡贤“睡仙” 陈抟的地方——陈抟庵。
         说起陈抟庵的来历,还有一个民间传说。陈抟在世的时候,好在老君台前散步。他看了老子著的书,称赞不已,就赠送老子一副对联: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一天,他又到老君台前散步,见一个白须银发的老头儿在地上躺着睡觉。陈抟见老头儿嘴里吹着气儿,胡子一动一动的,“噗”,嘴里吐出一个像红枣一样的药丸子。陈抟拾起来一闻,晕倒了,不由自主地张开了嘴,那药丸蹦到他的嘴里,一下子滑进肚子里。就这样,陈抟在这里睡起觉来,睡醒一问,几十年过去了。陈抟慢慢省悟起来:原来是老子度他成仙的。那个吐药丸的白胡子老头儿就是老子。后来,人们就在陈抟睡觉的地方盖座庙,庙里塑了陈抟的睡像,起名叫陈抟庵。
        据史料记载,陈抟庵,又名白云庵。明朝嘉靖年间,为纪念乡贤陈抟,鹿邑有一位张姓乡绅捐献土地300余亩,始建陈抟庵,后清朝又重修。当时的陈抟庵与明道宫南北相照。原明道宫上刻有一副对联:“北望仙台访犹龙遗迹,南眺睡庵瞻白云道苑。”自古以来,明道宫和白云庵就是鹿邑纪念老子与陈抟的两处景点。陈抟庵有两进院落,坐北朝南,有山门七间,中间一间为穿堂,穿堂两边对联为:“华山遗一老,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鹿地建生祠,山河同其久,日月同其明。”山门两边耳房内供有火神等泥塑神像。山门外有东西流向一条小河,中有小桥。从桥向东南、西南修有两条砖路,传为龙须。小路外边对称有两眼井,传为龙眼。路两边为花坛。第一进院内有正房三间,有陈抟坐像一尊,怡然斜倚枕上看书,衬托出幽静景象,神态自然,栩栩如生。正殿内左山墙上,画有壁画,为“五龙升天”,龙下坐有五位老人,是传授陈抟五龙蜇法的五位老人。右边山墙上画有陈抟与赵匡胤下棋的壁画。院内各有廊房数间,内有陈抟弟子塑像,神态各异,生动形象。第二进院内有寝殿三间,中有陈抟睡像一尊,头西脚东,面南而卧。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灰砖灰瓦,古朴大方。庵院四周环水,曲径通幽,鱼游浅水,白鹭翔空,渔舟唱晚。游者飘然物外,颇有意趣,如在青坪峰中。由于兵火战乱,加之年久失修,新中国成立前部分庵院被毁,上世纪50年代被完全拆除。      
        陈抟公园位于鹿邑县城东南隅。2001年,鹿邑县委、县政府在陈抟庵旧址上开发建设了一个占地300余亩的陈抟公园,公园北依风景河,南邻古城墙,水域面积达72亩。园内有三湖一岛,东为钓鱼湖,占地17亩。东南为荷花池,占地12亩。西为水上乐园,占地33亩。湖心为桃花岛,岛上遍植桃、柳等树。绕湖建有5座青石拱桥。岛的东面为龙桥(又名九曲桥),岛的西面叫凤桥,东北方为两孔桥,北面风景河上,还有三孔桥。园内有儿童乐园、游艇、溜冰场和健身器材等设施。园区西北角建子母塔一座,塔高13层,45.81米,母塔上建子塔五座。塔体中镶嵌石碑195块,供书画爱好者和捐资者题字题名留念。参观者绕外走廊可阅览碑文或瞭望四野,站在塔顶可远眺鹿邑全景。
        公园设计坚持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的三大原则,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道家文化中的“天、地、人合一”及“小中见大、静中藏动”贯穿全图,体现自然、淡泊、幽雅、含蓄、“致虚极、宁静笃”、浪漫飘逸的道家思想。公园风格既具有现代时尚,又富寓古典文化风韵。按景观功能不同全园可分为西侧休闲娱乐和东侧文化修养区。南部为前导区,北部有神道与老君台景区相连,西侧以娱乐休闲为主,东侧渲染文化主题,突出文化内涵。静中藏动,动静相宜。休闲娱乐区设有时代广场、亲子乐园和戏水乐园;文化修养区设有陈抟庵、心智园和健身区。
        1993年,鹿邑县老子学会、鹿邑县陈抟学会共同发起,多方募捐,在陈抟庵原址设立了陈抟碑亭,碑亭为黄色琉璃瓦盖顶,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亭内竖碑,碑正面刻有“陈亭”二字,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亲笔题写。2008年3月,鹿邑县老子学会、鹿邑县陈抟学会又积极筹措资金,在陈抟碑亭东北侧恢复兴建了陈抟庙。陈抟庙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青砖绿瓦,古朴大方。周围杨柳婆娑,四季如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