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教育文有一种丑陋叫教育(上)

 谦卑筑梦 2015-08-04

有一种丑陋叫教育(上)

眼下关于教育的现状及未来等话题的探讨已经争论了许久,我们现行教育的诸多弊端国人已经是耳熟能详,但是未来的教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却是一个折磨人的话题,儒学家看见仁,道学家看见道,虽然议论纷纭,撩人眼目,但都莫衷一是,类似于瞎子摸象,也可以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要么以偏概全,要么大而化之,要么含含糊糊。虽然不时有新的教育理论问世,虽然这些理论在一段时间内非常流行,但是不触及教育“筋骨的提倡和主张充其量只是“教育的改良”,或者说是局部麻醉式的改革,与“教育革命相去甚远。可以这样说,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说,尚没有一种权威的理论可以统领一切,让人心悦诚服。也没有横空出世诞生出一位英雄人物以其不可辩驳的结论对众说纷纭的教育理论和学说进行仲裁,以便让某一种教育理论以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权威方式占领教育领域。

笔者无疑不是所谓的占领教育道德高地的“圣人”,笔者也不愿意板起面孔进行僵化空洞一本正经的说教,笔者只是一个孤独痛苦的思索者,勤奋虔诚的探索者,只为“心有戚戚焉”,故而在教育的小径上以别样的方式作着孤独的行走。因此笔者愿意以虔诚的姿态,通过数字说话,透过一些被忽略的熟视无睹的常态化现象,走进真实的教育领域,探幽发微,多维思考,以期来接近教育的本真、本源和本质,以期唤醒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觉醒。

当跳楼成为有的受教育者逃避教育苦海之际,当应试教育“万里尖山一片红”之际,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国民私底下戏称为“教育屠夫”、“教育侩子手”、“人才终结者”、“愚蠢的殉道者”之际,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已经成为不容回避迫切需要求证的命题了,因为教育实践的高度一定会取决于教育理论的深度。

笔者认为,未来的教育迫切需要做到的就是三点:简约、质朴、闲适。

简约

简约,不是简陋,简约也不是潦草的肤浅。而是精练形成的简约简省。教育犹如一棵果树,需要不断修剪,去其冗条,删其繁枝,方能尽显主干的伟岸,结出甜美的果实。一如优美的散文,不断修剪,删其繁文冗句,留其精髓,方能尽显风华。老子《道德经》有语,“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教育的基本原理其实是质朴简单的,把繁杂琐屑的表象层层剥离之后就是事物本质的“至理”。

眼下的学校教育可谓是繁琐冗屑,千枝分披,万条垂绦,让办学者往往无所适从,办学的精髓被纷披的杂草淹没,让人看不懂,剪不断,理还乱。

不说别的,就说说学校的评估创建吧。

眼下各级各类学校创建评估之风盛行,不少省、市、县有关人士为此每年忙得不亦乐乎,更有诸多校长闻风而动,抢抓机遇,多方争取,全面装备,志在必得。更有校长坦言,学校能否发展,我校长能否有好的教育前途,即在此一举。一句话,学校在创建中拿了多少牌子,搞了多少示范,获得多少称号,事关学校的生死存亡,事关校长的升迁得失。

笔者是某县人民政府专职督学,有幸对某县20142015学年度创建和评估做过精准的统计,其种类之多,覆盖面之广,名目之繁多实在是让人惊讶和乍舌。素质教育示范校评估,新优质学校创建评估,学校标准化建设验收评估,示范高中验收评估,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平安校园评估,绿色学校创建评估,家教名校评估,教育教学评估,电教达标评估,数字化信息化校园评估,校园安全评估,十佳食堂创建评估,十佳校园环境创建评估,十佳社团创建评估,普通话示范校创建评估,无烟学校创建评估——就连学前教育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的搞起了一类园、二类园评估。每类评估创建都有严格的等级,县级的牌子拿到了再拿市级的,市级的拿到了再拿省级的,省级的拿到手再拿国家级的。再看看创建评估的指标,一级指标的后面有二级指标,名曰子指标,二级指标的后面又附有若干附加指标,笔者只能姑且称它为“孙指标”了。指标的字越来越多,篇幅越来越长,程序越来越烦,手续越来越繁琐,材料越造越多,有些评估创建在名称上是否讲得通都很值得推敲。

除了这些名目繁多的创建评估之外,加上各种审计、检查、考核、调研,学校常常是手忙脚乱,应接不暇。“来的都是爷,哪敢怠慢啊”,一位校长感慨地说,“现在办学是越来越不容易了,单是学校评估创建的材料就要抽调一两个领导专门负责此事,有时全体教职员工,无论妇孺老幼,均需磨枪上阵,甚至加班加点,挑灯夜战”。

为了在即将到来的评估验收中顺利过关,各个学校均成立了队伍庞大的材料班子,进行规模化批发式的造价,假计划、假报告、假论文、假纪录、假总结,甚至连图片都是移花接木,进行了科技含量极高的“PS”。有的学校为了创建评估竟然打出了这样的标语,

“谁影响我发展一阵子,我就影响它发展一辈子”。

“谁砸学校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

“争创一流,力争过关”。

“舍得一身剐,敢把牌子拿回家”。

“人人是评估对象,事事是评估内容”。

评估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集全校智慧,举全校之力,夺全面胜利”。

“评估工作人人出力,评估结果人人受益”。

“为了评估过大关,再苦再累也心甘”。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一中,舍我其谁”?

诸如此类的豪言壮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堪称中国教育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正如一位教师喟叹,“整天跑来跑去,会议不断,材料无边,想安安静静教书都不可能”。

学校逼老师造假,老师逼学生造假,学生步入社会岂能不继续造假?

母庸置疑,逼着造假,热衷评估,伤的是学校内在的办学精神。

笔者在到某县教育局检查时发现某县教育局为推动学校的创建工作再上台阶,再掀高潮,隆重推出“学校绩效提升考核细则”,根据拿牌子的多少和拿牌子的等级决定不同学校的考核等级和教师的年终奖金。

该考核细则一出台,各级各类学校就像见了血的蚊子一样“Kuang”的兴奋起来。别的学校拿了三块牌子,我们学校就要拿五块牌子,人家学校拿了市级的牌子,我们学校就一定要拿省级的牌子,大家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忙忙碌碌,不亦乐乎,上演了一幅活生生的现代教育滑稽图。

须知教育的许多问题都量化为既定的标准来衡量是与教育教学规律严重相悖的,因为许多问题不是统一的标准加上简单的考评就能解决的,许多成功的教育就不完全符合评分标准。

在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时,我的导师说的一句意味隽永的话,我把它记在我笔记本的扉页上保存至今,“创建精品学校的特色,永没有不出一个次品的特色来得更有特色”。

真正的教育是对学生负责,而不是对校长负责,也不是对行政负责,更不是对莫须有的所谓“牌子”负责。

当理论的路径与实践的路径有着无法沟通的矛盾的时候,多如牛毛粗俗不堪的评估可能出现人们不愿看到的局面,说的是理想的一套,明修栈道,做的是很容易使人步入误区的一套,暗渡陈仓。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评估与创建学校建设的过程中,要有非常理性的认识,否则就很难避免这个貌似美好且冠冕堂皇的工程会不知不觉步入歧途。

不让繁复庸俗的评估创建埋没简约,不让愚昧的理论误区扼杀教育的本真,自古至今都是上帝表达教育真谛的一种“留白”艺术,这种“留白”,只有真正的教育家才能填补和抵达。(作者:李国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