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古精舍 [http://948379560.qzone.qq.com]

 邓保子 2015-08-04

1、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句
2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句
3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蔡邕《笔论》句
4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蔡邕《笔论》句
5
、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象皆类之。——钟繇笔法句
 
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句
 
7、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可为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  ——赵壹非草书句
 
8、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卫铄《笔阵图》句
 
9、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王羲之书论句
 
10、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钟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依此法学书,名遂大振。——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11、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永师登楼不下,四十余年。张公精熟,号为草圣。永师拘滞,终能著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俗云:“书无百日工”。盖悠悠之谈也。宜白首攻之,岂可百日乎。——徐浩:《论书》
12、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萧衍古今书优劣评句
13、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笔意赞句 
14、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孙过庭书谱句 
15、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书谱句
16、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孙过庭书谱句 
17、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孙过庭书谱句
18、文则数语,方见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 ——张怀瓘文字论句
19、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茫。——张怀瓘文字论句
20、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张怀瓘文字论句

21、夫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韩方明授笔要说句
22、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陆羽怀素别传句
23、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固张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韩愈《送高闲上人序》
24、余尝评书,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至如右军书,如《涅口经》说“伊字具三眼”也。此事要须自体会得,不可立论便兴诤也。——黄庭坚《题绎本法帖》
25、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要之右军二言,群言之长也。——黄庭坚《题绎本法帖》
26、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宽绰而有馀,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结密而无间,如焦山崩崖《瘗鹤铭》,永州磨崖《中兴颂》,李斯《峄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沼。近世兼二美,如杨少师之正书、行、草,徐常侍之小篆。此虽难为俗学者言,要归毕竟如此。如人眩时五色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自粲然。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黄庭坚《书赠福州陈继月》
27、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义以见其志,览之即令了然。……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理解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瓘《书议》
28、书法备于正书(注:正书并非单指楷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东坡集句
29、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东坡次韵子由论书诗
30、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东坡集句
31、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句
32、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东坡集句
33、今时学兰亭者,不师其意笔意,便作行势,正如羡西子捧心而不自寤其丑也。——山谷题跋句
34、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黄庭坚论书句
35、书者,法象也。心不能妙探于物,墨不能曲尽于心,虑以图之,势以生之,气以和之,神以肃之,合而裁成,随便所适;法本无体,贵乎会通。……其趣之幽深,情之比兴,可以默识,不可宣言。——张怀瓘《六体书论》

36夫“文字”者,总而为言,包意以名事也。……得之自然,备其文理,象形之属,则谓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声、会意之属,则谓之“字”。字者,言孳乳浸多也。题之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张怀瓘《书断》
37、夫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也。杜本《论书》
38、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黄庭坚论书句
39、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山谷文集句40、凡书害姿媚是其小疵,轻佻是其大病,直须落笔一一端正.至于放笔自然成行,则虽草而笔意端正.最忌用意装饰,便不成书。——黄庭坚《山谷文集》句

41、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黄庭坚论书句
42、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山谷文集句
43、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米芾海岳名言句
44、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米芾海岳名言句
45、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米芾自述学书帖句
46、壮年未能成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海岳名言句47、前人作字焕然可观者,以师古而无俗韵,其不学臆断,悉扫去之。——赵构翰墨志句
48、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当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姜夔续书谱句
49、与其工也宁拙,与其弱也宁劲,与其钝也宁速.然极须淘洗俗姿,则妙处自见矣。——姜夔续书谱句
50、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松雪斋文集句
51、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山木篇》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刘熙载《艺概》
52、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法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赵孟頫《昆山志》
53、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句
54、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句
55、字之中点画重并者,随宜屈伸以变换之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子。——陈绎曾翰林要诀句
56、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清·傅山
57、大率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项穆书法雅言句
58、书之法则,点画攸同.形之楮墨,性情各异,犹同源分派,共树殊枝者。——项穆书法雅言句
59、未书之前定志以帅其气;将书之际养气以充其志.勿忘勿助由勉入安,斯于书也,无间然矣.——项穆书法雅言句
60、古人名迹,愈阅愈作,仆性善草书,每一阅,必有所得,益知古人不易到也.——文彭六砚斋二笔句
61、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故熟非庸俗,生不凋疏。……故由生入熟易,由熟得生难。——明汤临初《书指》
62、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
63、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
64、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刘熙载《艺概.书概》
65、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
66、写字者,写志也。故张长史授颜鲁公曰:“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刘熙载《艺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