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系列之二十八:选择广岛和长崎

 布丰斯基 2015-0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太平洋战场 为什么选择了广岛和长崎

70年前,194586日,人类战争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命名“小男孩”)在日本广岛上空600公尺高度爆炸。广岛倾该间被耀眼的闪光和蘑菇云笼罩,在超强的冲击波后,城市被大火吞噬。核炸使这座拥有40万人口的城市化为一片废墟,当即就有10多万人丧命。在以后几年间又有近12万人因核辐射伤害而死去,在更长的时间里还继续有人死亡。

    面对广岛惨剧,至今还有人问,美军为什么要使用原子弹?又为什么将首次核轰炸的目标锁定在广岛,而不是东京或其他城市呢?

19456月,第一个核弹“大男孩”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荒漠中成功爆炸,日本成为第一个遭受核打击的命运就已经被确定了。核工程总负责人格罗夫斯宣称,这次爆炸能量超过15000——20000TNT。其副手法雷尔准将则形容爆炸效果是“史无前列的和令人毛骨悚然的”。他认为“对目前的战争,不管发生什么,现在的手段是足以保证其迅速结束,并能使数以万计美国人的生命免于涂炭。”

为什么要用原子弹?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历经浴血奋战,逐渐靠近了日本,登陆日本本岛已不容讨论。但是在漫长而血腥的岛屿争夺战中,美国人深刻领教了日本军队的疯狂和顽强,领教了神风特攻队员的视死如归。针对即将来临的美军,日本已经组织起高达700万军队和数千万民兵,日本国内的死硬派更是叫嚣“一亿玉碎”。美国统帅部估计,如果攻占日本本土,至少要准备付出一百万美军伤亡的代价。不容置疑,如果美军登陆日本,面对不惜一切捍卫皇土的千万日本军民,那是何等恐怖的事情。也正是美国难以接受巨大的军人牺牲,为了避免更多美国士兵在进攻日本时丢掉生命,只好先让日本人去面对死神。

    美国一定要使用原子弹的原因主要有:一,加速太平洋战争进程,使日本军国主义早点投降。二,避免成千上万美国兵在今后战斗中死亡。三,保证美国军队单独占领日本全境。由于苏联和西方盟军共同占领德国,德国被一分为二,东德被苏联控制。美国不愿这情景在日本重演,它要赶在苏军到达之前,迅速占领在日本全境,因此必然要让原子弹发挥作用。

可是,在美国内部,原子弹使用的问题也引起了激烈争论。 

争论的第一个焦点是,能不能不使用原子弹,就迫使日本投降?美军高层将领中,向来有人反对轰炸城市,他们主张不必使用原子弹,其代表人物有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艾上将反对使用原子弹的理由是,日本人的败局已定,投降是迟早的事,因此不必施展如此恐怖的手段,这是其一。其二,他极不愿意看到美国首先使用这种残酷的大屠杀工具。陆军部长史汀生上将也憎恶轰炸城市,坚决主张轰炸局限于合法的军事目标。

    可事实上,美国第20/21轰炸机联队早已在日本实施战略大轰炸。日本人口密集的不少大城市已经补炸得疮痍满目,其中仅对东京的轰炸就使10多万人丧生。不过,这并没有使日本的战争意志有丝毫动摇。日军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表现出的顽强战斗精神,让美国士兵吃尽苦头。可以说,如果要在日本队本土作战,日本军民的誓死抵抗,想起来就令美军心惊胆战。日本已做好了“一亿玉碎”的准备,这就无疑使美军面对要付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士兵生命的代价来占领日本本土。美国很难承受这么大的牺牲。

    因此美国政府认为,必须对日本进行核轰炸,并且要选择一个会给日本军民造成较大心理影响的城市作为目标。炸得日本人不得不做出投降的选择。

    争论的第二个焦点是:如果对城市进行核轰炸,势必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这既违背人道原则,也不符合美国人权标准。因此有人提议,在事先对要被轰炸的城市进行了明确的警告。可这又带来很大的问题,如果日本被告知某地使用原子弹,他们就可能把各国的战俘转移到该地区,做为“人质盾牌”。也有专家学者警告,第一颗核装置成功爆炸,不说明原子弹一定能成功爆炸。如果投下的原子弹碰巧没有爆炸,那么日本军国主义必然大受鼓舞,提早结束战争的希望就落空了。

原子弹轰炸城市,本应该选择集中大量工厂,有重要军事目标的地区。但这在日本找不到。在日本军国主义政策下,把工业分散到普通家庭,全国男女老少齐动员,以家庭作坊的方式生产军火和军需物资。而美国实施战略大轰炸的目的,是要极大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大量人口的伤亡,实际上是消灭其战争资源。因此,尽管明知核轰炸会杀死许多妇女儿童,美军也只能这样干。

  

 

    虽然美国军方一直不愿意背负残酷屠杀的恶名,但如果拖延核轰炸,常规轰炸也会将日本的城市全部摧毁,那时,原子弹将失去展示其威力的有利机会。经过杜鲁门总统首肯,经过多方权衡,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尽快使用原子弹,给日本军民尽然最大心理震撼。轰炸目标应该是有军事、政治双重价值的某一大城市。

    为了选择核轰炸的目标城市,五角大楼成立了一个“目标委员会”,由格罗夫斯负责,成员有法雷尔和另外2名军官及5名科学家。该委员会研究的内容包括原子弹的爆炸高度,投掷和着陆装置,天气和飞行报告,目标情况,目标选择的心理因素,空中飞行协同配合,投弹演习,制定飞行规则,与执行核轰炸任务的航空队常规轰炸的配合等等。

    执行核轰炸任务的使命必然地落在了拥有B-29轰炸机的第20轰炸机联队身上。轰炸时间确定在天气条件好的7月下旬和8月上旬。

    目标委员会对目标选择是,目标城市在B-29轰炸机的航程不超过1500公里之内,并能采取目测轰炸,以便使这未经考验的昂贵炸弹对准目标。轰炸任务选定一个主要目标和二个替代目标。目标选定的原则是,轰炸能严重影响日本人的作战意志,是重要司令部及部队集中地或军用设备和生产供应中心。目标应是以前没有被空袭炸毁的城市,其大小最好能使核爆炸的破坏限制在该城市的范围以内,这样便于准确评估原子弹轰炸和威力和效果。

    但日本未受轰炸破坏的工业城市已经很少了,许多城市工业已经成为成了废墟。而且就在目标委员会开会的同时,美机正对东京、横滨、名古屋、大版、神户、八幡等进行大轰炸。目标委员会希望航空队手下留情,多留下一个未受燃烧弹无情摧残,仍能安然度过樱花盛开季节的城市。

    目标委员会发现,没被列入优先轰炸名单,且具有目标价值的城市只有广岛、京都、横滨、小沧、福冈、新泻、长崎和左世保。最后选定有价值的目标必然在这些城市之中。而广岛则是最大的未曾被轰炸过的目标了。

    在研究目标问题中,选择的要求集中在3条:1,有直径超过3英里的市中心区。2,可以被冲击波有效摧毁。38月以前没有被轰炸。为此,航空部队同意为原子弹留下5个这样的目标,这包括,1,京都,有集中的工业区,人口100万。日本前首都,文化中心,战争中许多居民和工业都转移到这里。做为目标,可对日本人心理影响有重要意义。2,广岛,市中心有军火库和港口。城市大小适中,便于雷达搜索,可使原子弹发挥威力。另外3个被推荐的目标是长崎、小沧和新泻。目标委员会研究的结果是把京都列为首选目标,因为它具备了前述全部的条件。

    但一个大权在握的强有力人物救下了京都,他就是史汀生将军。早就有美国教授学者向他要求,别摧毁京都的古老建筑和文化古迹。战前他也到过京都,对那里颇有好感。当他得知京都作为核打击目标后,竭力反对说,“不能毁掉京都。”为此,史汀生说服了领导航空队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京都是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日本全国佛教、道教中心,拥有几百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庙宇和神祠。在史汀生的坚持下,京都终于被排除在了核打击目标名单之外。美国将领对敌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使京都免于毁灭。

    19457月,核轰炸的技术准备只剩下处在变化之中的天气环节。而史汀生手里的目标名单上也只剩下了3个城市,依次是:广岛、小沧和新泻。

    726日,美国散发《波斯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但却对给予投降后的日本以宽大和对其人民予以人道等保证没有提及,而且毫不触及如不投降将使用原子弹的警告。在日本车内强硬派压力下,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表示,《波斯坦公告》只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开工罗宣言”的老调重弹。日本只有把战争进行到底,别无出路。在盟国看来,铃木的态度就是拒绝了《波斯坦公告》。于是,美国使用原子弹的条件完全成熟了。

    8月初,根据气象及其他条件,最后敲定的核轰炸目标是:广岛、小沧和长崎。执行轰炸任务的是驾驶82B29轰炸机的蒂比茨上校的机组人员以及另二架B29轰炸机机组人员。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到一个历史性时刻到来。

194586日,气象飞机的报告是广岛气象条件良好,蒂比茨上校的机群按预定计划飞向日本上空。而对战机临空习以为常的广岛市民,对此毫不在意。845分,对准了市中心的一座桥梁,“小男孩”弹出了弹舱,向广岛扑了下去……。结果,广岛化为废墟,10多万人当即丧命。几年内又有近12万人因核辐射伤害而死去,在以后还继续有人死亡。

 
 

后记,由于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后扬言,如果日本再不投降,将继续核轰炸,直到其投降为至。这给了日本人以为美国有较多的原子弹的错觉。果然,几天后,美国发现日本还没有投降的动静,于是在9日,又向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胖子”。当天计划中核击的主目标是小仓,但那里乌云密布,于是执行任务的斯威尼少校的机组驾机转向长崎,但长崎天气也不好,好容易认为找到目标,其实已经偏离既定目标,原子弹被投向一条山谷。因此原子弹杀伤威力大为削弱。但也造成6万多人当即死亡,10余万人在以后逐渐丧生。

长崎继广岛又遭受核击,这一次,日本当局真信了美国会继续核轰炸的威胁。终于做出了投降的决定。其实,美国当时一共就生产出了三枚原子弹,而第一枚“大男孩”已在试验中爆炸掉了,要装配出第四枚原子弹,还需要过些时间。

  

 

事实就是这样,194586日和9日,美军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人类历史上最新式的杀伤力最大的两颗炸弹——原子弹,广岛二十万多人丧命,长崎约十七万人死亡,日本被迫投降,这场史无前例的世纪大轰炸终于划上了句号。

 
 

199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回答记者关于当年在日本投掷原子弹问时表示:尽管当时很多人丧生,这并不意味着杜鲁门总统当时的决定是错误的,届不意味着美国现在应该道歉。许多日本人对克林顿的讲话表示抗议,认为美国投掷原子弹严重违犯了国际法。

的确,原子弹给广东岛和长崎造成近30万人死亡,但日本又屠杀了多少别国人呢?仅在中国就有上千万人在战争中死亡,仅仅在南京一个城市,日军屠杀了30多万中国人,杀人放火,抢劫强奸,中国首都变成人间地狱。这才是真正违犯国际法,丧失人性的罪行。好在日本没有原子弹。当时 ,他们滥杀平民时使用的是步枪和刺刀,但造成南京的伤亡比原子弹下的广岛长崎伤亡的人还要多,日本为什么不为自己灭绝人性的罪行道歉呢?

直到今天,尽管禁止核武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绝大多数人并不认为当年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是个错误。没有原子弹,日本还会负隅顽抗,战争还将继续,在亚洲还会有更多的流血牺牲。广岛和长崎的悲剧是由日本军国主义造成的,它才是应受谴责的对象。对于在日军屠刀下呻吟的亿万民众来说,原子弹使他们早日解脱痛苦。而且,对于日本这个首先违犯人类道德,违反国际法国家,它就不应该受到国际法的保护。

(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后的图片5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