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养生与中医养生的区别

 shillli 2015-08-05

在我们人体里面,“精”、“炁”、“神”,也就是“三”的概念。阴阳是什么呢?“精”与“炁”可称之为阴阳,“炁”与“神”也可称之为阴阳,“精”、“炁”、“神”之间阴阳互化。精与炁结合是中医体系,炁与神结合是道家修炼体系。

道家对炁的探索源远流长。在人而言,炁有阴阳之判,更有层次之分、显隐之别。先天之炁又称为元阳之炁,与现在中医所说的具有相对意义的阴阳之气有着层次上的区别。炁是生命的源泉,白天外发百骸使人体运动有力;夜晚内养腑脏而使人体生命荣长。天地间阳光可幻化万物,人体内真炁可更新万千。所以人体内环境需要炁的净化。炁循行在人的身体中,形成了许多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开关,这就是“炁穴”。古代“道”的修行者认为,通过炁穴,人体之炁能与外界的炁产生沟通和交换,使人的生命得以长生。炁在体内循行的路径就是炁脉,炁脉与传统中医学的经络系统有大同也有小异,会随着身体状况产生调整和改变。炁脉分阴阳,阴脉连脏,是藏阳之处;阳脉连腑,为纳阴之所。炁,是与人身百骸构成因果关系的“原因”,生命中一切都因炁之催动而生发,因炁之充盈而丰荣,因炁之消减而衰亡。

普通人不具备从自然界直接获取阳炁的能力,必须通过呼吸和饮食从外界摄取维持生命所需的“五谷之气”,这种“气”被道家称之为食气或阴炁。体毒就是阴炁被人体消耗以后的残余。体毒分为两种,即外毒和内毒。外毒来自食物;内毒来自体内的生化活动,与外毒也有着相应的关系。随着体毒的累积,炁脉逐渐阻痹,自我排除体毒的功能逐渐变弱,从而导向衰老和疾病。要激发起人体自我修复的功能,必须清除炁脉中的堵痹,使阳炁在体内重新畅顺运行,恢复“冲气为和”的自然状态。古代道家修行者的方法之一是炼出“丹田”,使阳炁在人体内有“舍”可“守”;方法之二是“外挂丹田”,引体外阳炁来清除体内阻痹,排除体毒,使机能恢复到本来的那种自然健康状态。“外挂丹田”,就是炁脉调理。

在原理上,炁脉调理与中医治疗都立足于扶持体内的正气,祛除邪气。在技术上,炁脉调理与传统的中医治疗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医治疗立足于病因病机,通过药物归经等方式直接治“证”,从而达到治愈病患的效果。炁脉调理则是通过重新调整的驱动人体的自我修复机能,提高自我康复力,达到整体上回复自然体态的效果。炁脉调理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调阳脉,排除阴炁之毒;第二个阶段是调阴脉,净化身中阳炁;第三个阶段是修复炁脉,促进炁在身中的循行、净化与荣养;第四个阶段是炼化阴气为阳炁。

炁脉调理其实就是自主控制自己生命的开始。在一般人的生活中,身体积累了大量的致病因素,导致疾病的产生、精力的下降、亚健康状态的困扰。经过有效的炁脉调理,体内的炁得到了净化,就能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使人的免疫力得到提升,回复到充满活力的健康状态。

炁脉调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案例总结,发现对免疫系统疾病、女性卵巢早衰及不孕、人体运动性损伤、肿瘤等重大疾病、老年性病症、亚健康状态等有着显著的康复效果,并得到了现代医学检测手段的数据支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炁脉调理养生理念与现代免疫学思想,有如“异道攀山、同仰一月”,虽然都在各自的领域进行苦苦的求索,但它们追求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随着炁脉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学实验的不断开展,炁脉理论与现代免疫学将走向某种统一,形成一种崭新的医学理论。炁脉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源发点,也将是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生物学相结合的典范。只有抓住时代机遇,把传统医学与现代免疫学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医学术的真正国际化,从而创造出将中医学推向世界、演变为世界医学的有效通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