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两幅《婴戏图》

 阴山工作室 2015-08-05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两幅《婴戏图》

宋 苏汉臣 婴戏图页 绢本设色 18.2×22.8cm 天津市博物館藏

       宋代苏汉臣《婴戏图页》描绘的是两个儿童扑蝶嬉戏的场面。画面构图均衡,笔致工丽,又饶有情趣。款署 “苏汉臣”,是目前国内罕见的苏汉臣真款作品,十分珍贵。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两幅《婴戏图》

宋 苏汉臣 婴戏图 绢本设色 22.4x24.7cm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画无款,旧传为南宋宫廷画家苏汉臣的作品。此作画风与天津博物馆所藏署苏汉臣款的《婴戏图》类似。图中人物不仅发型相像,而且面部特征和表情也十分相似。两件画作的技法,与吴其贞的《书画记》卷四关于周昉的一条记载很相似:“周昉《杨妃出浴图》绢画一幅,丹墨尚佳,绘杨妃出浴于金屋下,身长一尺五六寸,裸其体,以红纱围之,隐隐映出肉色于外。”这两件册页绘画中,儿童身上穿的红色薄纱画法正是如此。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两幅《婴戏图》

宋 苏汉臣 婴戏图页 局部 天津市博物館藏

       苏汉臣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者之一,用笔细劲,着色鲜润,擅长人物画,尤喜描绘儿童生活。历代鉴赏家对苏汉臣所画的婴戏图评价极高,如张泰阶《宝绘录》云:“(苏汉臣)作婴儿,深得其状,而更尽神情。”又如《南宋院画录》记章允恭〈题浴婴图〉:“其写婴儿,?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色者,可谓神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评论其〈婴儿斗蟋蟀图〉:“婴孺四蹲踞斗蟋蟀,天机烂漫。”苏氏擅于绘画婴孩形态和神韵,而且用色鲜艳丰富,尽显儿童玩乐时的热闹气氛。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两幅《婴戏图》

宋 苏汉臣 婴戏图 局部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婴戏图即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又称“戏婴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因为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中国很早已有绘画婴孩的传统,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宋代更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使之成为中国绘画中极受欢迎的画类。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两幅《婴戏图》

宋 苏汉臣 婴戏图页 局部 天津市博物館藏

       宋代是婴戏图发展的全盛时期,不但取材多样化,而且描绘技巧高超。有的采用鲜艳颜色以衬托婴孩游玩时的愉快心情,营造热闹快乐的气氛;有的利用简洁的线描,刻划平民的市井风情。市井之民虽生于低下阶层,物质生活不甚丰富,但小孩的天真、贪吃贪玩的性情仍溢于纸上。在婴孩的形体构图方面,孩子面貌及身形比例准确,不再是“身小而貌壮”或“妇人之貌”。而且画家每每绘画小孩穿上轻纱薄衣,使观者能通过薄衣透视小孩丰满圆润的身段。婴孩面部表情亦十分丰富,喜怒哀乐活灵活现。宋代婴戏图的兴盛和成功,奠定了婴戏图的基础,亦创新了不少题材,使后世仿效之作甚多。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两幅《婴戏图》

宋 苏汉臣 婴戏图 局部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苏汉臣(1094-1172),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宣和年间画院待诏。南宋绍兴年间复职,孝宗隆兴初因画佛像称旨,补承信郎,师刘宗古,工画道释人物,尤擅画婴孩。传世作品除《婴嬉图》外还有《货郎图》、《秋庭婴戏图》、《杂技戏孩图》等。


附录


千年流传《婴戏图》

新民晚报 王卓凌


       婴戏图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题材之一,艺术家通过描绘古代儿童玩耍、生活活动场景,来表达人们对子孙满堂,祈福吉祥的美好向往。从汉墓壁画场景中偶然出现儿童形象,到宋代惟妙惟肖、主题鲜明的婴戏图,再到明清瓷器、玉雕、竹木牙雕等各类艺术品上的婴戏图形象,都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儿童形象在艺术作品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博物馆一件战国“猛虎食人玉佩”即有儿童形象穿插其中。汉代及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其中不乏儿童形象,而画工雕工技法还稍显古拙质朴。
  据《宣和画谱》记载,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张萱“善画人物……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盖婴儿形貌、态度自是一家,要于大小岁数间,定其面目髻稚。世之画者,不失之于身小而貌壮,则失之于似妇人。又贵贱气调与骨法。尤须各别”。《历代名画记》则记载:“(张萱) 好画妇女、婴儿”。可见,唐代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创作,虽然还未形成独立的儿童绘画体系,但在身形体态、面部表情、装扮行为等方面都从稚嫩走向成熟,这在张萱的作品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我们在宋摹本的张萱《捣练图》中窥见一斑。
  宋代,擅画儿童题材的画家增多,他们多来自民间,将民风民俗带入儿童绘画,在此期间形成了完全以表现儿童生活为主题的“婴戏图”样式。苏汉臣的《秋亭婴戏图》就以极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对玩传统玩具“推枣磨”的姐弟,他们神情专注陶醉、衣着描绘精细,庭院花卉巨石相映成趣,形成了栩栩如生又典雅精致的童趣绘画。无疑,宋代的儿童绘画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并且在表现技法上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婴戏图,作为民间喜闻乐见的独立装饰图案,也在这一时期走向了实用性的工艺品。宋金时期磁州窑、定窑、耀州窑和景德镇等瓷窑都在罐、瓶及瓷枕等物上创作出大量婴戏作品。宋金时期磁州窑在装饰上以白釉黑彩最富特色,刻、画、剔、填彩兼用,其婴戏装饰题材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除了平面创作,宋代还创烧了造型别致生动的孩儿枕。
  元、明、清时期,婴戏绘画开始出现吉祥的表现主题。祈福纳祥、祷告平安、升官发财等,儿童形象逐渐成为画面主体而背景渐弱,即使在描绘群童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也会加入一些寓意吉祥的符号。受到陈洪绶等画家的影响,明代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多呈现大头,憨态可掬的形象,这也为日后年画娃娃的形象奠定了原型。婴戏图案在工艺品装饰上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在瓷器上,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婴戏图都成为洋溢着童真的趣味和吉祥的意蕴。特别是清代流行的“百子图”,以珐琅彩、粉彩装饰于瓷器上,做工精巧,色彩雅致。文房把玩的杂件中,清代盛行的竹木牙雕中也不乏婴戏主题,对儿童情态、服饰惟妙惟肖的刻画,展现了雕刻技师精湛的技艺。
  明清雕版印刷的发展,使婴戏图也被广泛应用于版画年画的创作之中,并在后来成为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创作的重要题材,表达民间百姓的对吉祥富贵生活的期盼。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两幅《婴戏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