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在以色列

 路得芳 2015-08-06

提示点击上方关注”以色列计划”? 全面深入认识以色列!勿错过精彩内容~

“袭击越是猛烈,来上班的人就越多。欢迎来到以色列的‘新常态”。这是5年前出版的《创业的国度》一书中的一句话。与当下中国“新常态”的含义不同,它是对上世纪90年代初以色列企业运行状态的一种描述:在遭到邻国火箭弹不时袭击的危机情势下,位于以色列北部的因特尔以色列公司、海法设计中心里,当地员工带着防毒装备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如期按订单产出预定数量的芯片。把商业信誉视为国家自豪和力量,也是发展经济最重要资本的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牢牢吸引住国际投资者,因为“对于我们遍布全球的客户来说,是没有战争的”。


其实,这也是广大以色列人民的生活实际状况。直到今天,尽管由于伊拉克的乱局、叙利亚的混战,近年来以色列“北线无战事”,但警觉惯了的人们依然没有任何松懈,一直着保持战时的“新常态”。而这种“新常态”其实是被极端的“逆境”逼出来的。


都知道以色列是世界知名的创新、创业国度,但对以色列是被极端“逆境”逼上这条路的,却知之甚少。这一“逆境”,不仅是近邻们的武力威胁,也有自然资源的匮乏。两万多平方公里国土,800 多万人口;别说没有邻居们那些富有的油和气,连水都不多。用以色列人常挂在嘴头上的一句话说就是“我们几乎什么都没有,只有人的大脑”。


无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卖,无亲近的邻居可帮可靠,以色列只能靠自己的大脑创造。像60多年前靠偷运美国报废的飞机部件回国重新组装,发展起以色列的航空工业一样,以色列在各个领域奋力“无中生有”。正如担任过总统、总理的开国元勋佩雷斯所说:“以前,土地可以通过战争获得。如今,科技却不能通过武力获得。科技创新已成为以色列的一种文化产物。”“是靠人民用智慧将她变了一个科技大国”。


缺水,“逼”出了滴灌技术,带动农业科技全方位跃进。在这个干旱地区,农业竟然属于高科技产业,科技贡献率达95%;不仅向全世界输出灌溉等农业新技术,还出口花卉、水果、葡萄酒等。生产芯片等体量纤小的高科技产品以及提供科技服务产品的,更是以色列的长项,而且在全球市场占了相当的份额。例如特拉维夫一家名为“移动流量变现平台”的公司,40名员工、平均27岁,业务量却占了全球总量的5%。目前,这类高科技公司在以色列有4000家,是全世界“浓度”最高的;在纽约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有八九十家,数量仅次于美、加,居世界第三。


极端的逆境,过于深重的历史伤痛,极度贫乏的资源状况,恶邻环伺的生存环境,使极致的危机意识,超敏的恐战情绪,不仅成为国家意识、国家情绪,而且成为全民意识、全民情绪。而正是这种逆境和逆境逼出的意识与情绪,对以色列产生了“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独特效果。

(作者吴酩是资深媒体人,2015中国网络名人访以代表团成员)

以色列计划 | 专注于以色列与中东问题及中以关系!

Israel Plan | Related with Israel

中以联合的以色列专业非营利媒体机构!

An NPO media organization for Israel

文化 | 经济 | 旅游 | 军事 | 历史 | 科技 | 信仰 | 艺术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以色列计划”一键关注

来稿及建议:info@israelplan.or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