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农协专家:德国的农业模式为何值得借鉴

 一村书屋 2015-08-06


执笔 | 付 饶

《农业机械》杂志记者


2015年7月19日,“ 第三届中国农机工业高端论坛(CAIF2015) ”在陕西省咸阳市隆重召开。


为期2天的高端论坛以“破题农机制造2025”为主题,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CIGR)继任主席,现任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树君、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中国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副站长朱良、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侯庆忠、国家农机化信息研究中心专家白人朴等专家以及近200位中国农机企业的高层参加了会议。



▲德国农业协会首席代表张莉正在演讲


在大会论坛环节,德国农业协会(DLG)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张莉发表了题为《德国农业和农民》的演讲。演讲从联合国的土壤保护结合德国的农业土地综合利用开题,通过生动的视频和图片,为大家展现了农业的主体——土壤,在日益增加的全球人口和城镇化中的日渐稀缺与珍贵。


张莉女士向大家介绍了德国农业与农民的基本情况, 在私有农场主导的德国,农民完全自主决策, 决定怎么种, 买什么种子, 施什么化肥,买什么设备, 什么时候是最好的农产品销售时机。



第三届中国农机工业高端论坛(CAIF2015)现场


她指出,“德国有11%的可再生资源来源于农业,其中包括75%的沼气工程(热电联产)由种植玉米等能源作物的农民运营。德国农民通过可再生资源转换的电能,除了自给外,还可以并入到国家电网供城市使用。在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保护下,该国数以万计的农业沼气工程项目能够实现稳定盈利并持续发展的状态。”


对比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的现状,张莉指出,“在中国,类似德国的能够稳定盈利、长远发展的沼气工程项目寥寥无几,这让很多本可以转换成电能的资源白白浪费掉,甚至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比如牧场的粪便和作物秸秆。”张莉表示, 德国牧场粪便和餐厨垃圾的综合利用技术,值得我国借鉴,帮助中国实现农业、食品领域的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取得长足的发展进步。



▲德国农场俯瞰图


作为联系中国和德国农业合作的纽带,DLG中国办公室成功执行了为期7年(2008-2014)的位于大兴安岭农场的“中德农业合作示范农场”项目,成功的将德国先进的农机、农艺引入中国, 同时也将德国农场经营模式和经验引入到中国。


2015年, 第二个中德政府合作项目“中德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将落户中国江苏,DLG将为中国农业人士带来更新鲜、更多的德国农业领域的技术与理念与合作机会。



德国畜牧机械正在收获青贮饲料


在演讲的最后,她还为参会的农机、农业领域的专家介绍了德国对于农民的培训体系。


她介绍说,在德国想成为一位农民,首先要经过 3年的农业职业技能学校的理论学习,然后再通过农业教育农场(农场主也是经过认证的有教育资质)的实习学习,最终通过联邦德国严格的考核,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农民。“现在我国也意识到对于农民的培养势在必行,各地农业管理部门也纷纷开始培训‘新型农民’。


张莉女士说:“只有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愿意留在农村, 愿意从事农业, 农业成为一个收入良好的“体面”工作时,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指日可待。”



张莉作为德国农业协会(DLG)驻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曾就职于联合国粮油协会,对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农业、畜牧业、清洁能源有颇多研究,在推动中德农业合作方面功不可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