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应讲专业、讲学问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5-08-06

语文应讲专业、讲学问。新课程及围绕新课程的培训体系基本上在下面五个层面上下功夫。

一、理念、标准、原则体系的学习;

二、教育教学方法体系的培训;

三、现代媒体技术的培训学习;

四、职业道德体系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

五、课程评价体系方面的培训;


广大一线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也主要还是在教法、学法、评价这些方面下功夫。总而言之,都是在语文专业的边缘、外围消耗智力资源,这就造成语文教学中心空虚的现象。语文的中心是什么?是语言、文字、文学,在教学中不以此为目标和核心去组织教学,这就丧失了语文专业的本真其实,现在的语文一线教学越来越目的化、事务化、实用化了,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其实是学习方法手段的组合和对考试技能的训练。我实在想不明白,这样不讲知识,不讲学问,不讲感悟和积累,不讲批判和创造的教学,能教出学生什么样的语文专业水平。我们的培训为什么不讲讲语文专业呢?难道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专业水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都很令人满意了吗?这种不讲专业,教学中心空虚的现实,会把语文教育教学引向一条不归之路。今天,语文教学局面疲软的现象是教学本身造成的。这种不讲专业,不讲学问的教学其实直接把语文当成考试的工具,事实上在学生心中语文除了考试还有什么用呢?解决高考问题,不跳出考试的范围另找途径,是解决不了的。语文有自己的知识、专业体系,有自己的学问,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首先放到语文专业学习的序列中来,应站在做学问的高度。在中国古代,语文就形成了专业体系和学问体系。专业上,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明清小说都是各个时期标志性的文学专业符号;学问上,儒学、诸子学、经学、诗学、理学、心学、考据学等。在实际的读书学习中,学子们天不以治学为目的,治学怎能没有学问。这里牵涉到一个问题,知识学问和方法那个重要。事实上人们是在不断探究革新学问时才产生方法的变革的。宋明之际,理学与心学的论争,首先是学问学理上的探究变革,其次才引起治学方法上的革新。大学者王夫之、顾炎武、章学诚等人正是在读书求知,探究学问中才创新了著名的治学方法,千百代受益。我们在讲方法中不是很重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吗?其实这不是一个唯方法的问题。真正的批判性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在读书钻研和专业探究中形成的,不是在你倡导的什么方法系列中训练出来的。不读书明理,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和批判性。我们今天只重方法技能,不重知识学问,实在是本末倒置。所以,我们还是多钻研一些唐诗、宋词、汉文章吧,我们还是多钻研一些史学、经学、红学,多钻研一些'文心雕龙'吧!在专业上,在知识学问上我们应该多补补课。我们为什么不请王蒙、刘心武、冯骥才、莫言给我们讲讲呢?我们为什么不让钱理群、孙绍振、钱文中给我们培训培训呢?依今天的培训学习,我们抓住的是一星半点,我们丧失的是语文的家园。真不知我们这些中学语文教育的专家们和教师们会把我们的语文带到何种境地?


还是设想,如果我们真能在学习语文上把学生引导到以读书治学为一种自觉,能主动和极地去阅读,能潜心钻研某种知识和学问的境地,语文的教育和教学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