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5年) 时间:2010年06月04日
2006-06-12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我国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进度加快。但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增长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消耗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增加,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24.5亿吨,比上年增加8.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3.1亿吨,比上年增加10.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81.4亿吨,比上年增加7.7%。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14.2万吨,比上年增加5.6%。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49.8万吨,比上年增加12.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为91.2%和75.1%,比上年分别提高0.5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 2005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549.3万吨,比上年增加13.1%。烟尘排放量1182.5万吨,比上年增加8.0%。工业粉尘排放量911.2万吨,比上年增加0.7%。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0.9%和71.0%,比上年分别提高2.3个百分点和11.6个百分点。 2005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3.4亿吨,比上年增加1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6.1%,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654.7万吨,比上年减少6.1%。 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3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78个。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4994.9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5.0%。 2005年排污费征收总额达到123.2亿元,比上年增加30.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1.99%,比上年提高6.32个百分点。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458.2亿元,比上年增加48.7%,其中用于废水治理投资133.7亿元、废气治理投资213.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26.6%、49.2%。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640.1亿元,比上年增加39.0%。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89.7亿元,比上年增加13.1%。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2388.0亿元,比上年增加25.1%,占当年GDP的1.31%。
一.废水排放及治理 1.废水排放总量(亿吨) 524.5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243.1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281.4 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 1414.2 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554.8 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859.4 3.氨氮排放总量(万吨) 149.8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 52.5 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 97.3 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1.2 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75.1 6.城市污水处理率(%) 51.99 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37.4 二.废气排放及治理 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 2549.3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2168.4 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 380.9 2.烟尘排放总量(万吨) 1182.5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948.9 生活烟尘排放量 233.6 3.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 911.2 4.工业燃料燃烧SO2排放达标率(%) 80.9 5.工业生产工艺SO2排放达标率(%) 71.0 三.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利用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 134448.9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 76993.3 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6.1 4.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万吨) 27876.0 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万吨) 31259.1 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 1654.7 7.“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亿元) 755.5 四.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1.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亿元) 2388.0 其中: 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 458.2 “三同时”项目环保工程投资额 640.1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 1289.7 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 1.31 五.工业污染治理 1.当年施工污染治理项目数(个) 13330 2. 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亿元) 458.2 其中: 治理废水 133.7 治理废气 213.0 治理固体废物 27.4 治理噪声 3.1 治理其他 81.0 六.自然生态保护 1.自然保护区数(个) 2349 其中:国家级 243 省 级 773 市 级 421 县 级 912 2.自然保护区面积(万公顷) 14994.9 3.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 15.0 4.珍稀濒危动物繁殖场数(个) 164 5.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数(个) 77 6.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数(个) 528 7.已命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数(个) 233 8.已命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数(个) 178 七.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 1.当年制定环境保护部门规章数(件)6 2.当年颁布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数(件) 30 3.当年颁布环境保护地方性政府规章数(件) 40 4.当年实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起) 93265 5.当年受理的环境行政复议案件数(起) 211 6.当年结案的环境行政诉讼案件数(起) 399 7.当年发生的环境行政赔偿案件数(起) 10 8.当年结案的环境犯罪案件数(起) 2 (二)排污收费 1.交纳排污费单位数(万个) 74.6 2.排污费征收总额(亿元) 123.2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当年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个) 315589 2.向环保部门履行申报手续项目数(个) 314038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 99.5 (四)“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 71472 2.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 70793 3.“三同时”合格项目数(个) 67677 4.“三同时”执行合格率 (%) 94.7 5.“三同时”项目投资总额 (亿元) 15994.3 其中:环保工程实际投资 640.1 (五)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项) 22126 2.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亿元) 178.4 3.关停并转企业数(个) 10777 (六)城市环境治理 1.烟尘控制区数(个/平方公里) 3452/37240.8 2.环境噪声达标区(个/平方公里) 3565/25093.4 (七) 环境科技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数(项) 3029 2.当年获科学技术奖励数(项) 71 其中: 国家级 3 省(部)级一等 6 省(部)级二等 21 省(部)级三等 41 3.国家环保总局当年制定环境保护标准数(项) 104 累积制定各类环境保护标准数(项) 889 4.当年颁布地方环境标准数(项) 12 (八)来信来访 1.本年来信总数(封) 608245 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封) 541121 3.本年来访批次(批) 88237 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 (批) 68718 5.各级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12343 6.已办理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12240 (九)污染与破坏事故 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次) 1406 其中:水污染 693 大气污染 538 海洋污染 19 固体废物污染 48 噪声与振动危害 63 其他 45 2.污染与破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10515.0(未包括松花江污染事故损失) 八、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个) 11528 其中:国家级 41 省级 385 地市级 2019 县级 7655 乡镇 1469 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个) 2289 其中:国家级 1 省级 39 地市级 400 县级 1849 3.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数(个) 2854 其中: 国家级 1 省级 33 地市级 407 县级 2413 4.各级环境科研所数(个) 273 其中:国家级 3 省级 29 地市级 241 5.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人) 166774 其中:国家级 2452 省级 10616 地市级 42880 县级 106339 乡镇 4487 6.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人) 46984 其中:国家级 98 省级 2787 地市级 16376 县级 27723 7.各级环境监察机构人员数(人) 50040 其中:国家级 41 省级 727 地市级 8704 县级 40568
说明: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