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家米”做成期货促增收

 老沈阅览 2015-08-06

80后外企白领辞职回川沙当家庭农场主

“赵家米”做成期货促增收

               2015年08月06日  
  赵淑俊在自家稻田前。 刘思弘 摄

    记者 王海燕 通讯员 徐玲

  这两天,近40℃的高温把人烤得发蔫,川沙六团社区八灶村的赵淑俊却不嫌热。她的170亩水稻正在发棵(幼苗靠近土壤的部分生出分枝),每天都要去田里看看,“天越热,水稻越欢喜。但是这个温度,水分蒸发也快,要注意加水。”

  跟着老爸种田,不是装样子

  几个月前,80后的赵淑俊还是百胜集团的人力资源经理,拿着优厚的薪水。没想到,她突然辞去这份外企白领工作,回到川沙农村成为家庭农场主。
  赵淑俊对于水稻田的热爱,源于父亲老赵。1997年,老赵做出一个决定——把八灶村3个村民小组的土地都承包下来,种水稻。邻居笑他傻,因为种大棚蔬菜更能挣钱。
  可是,老赵就认准了水稻。他舍得花力气,在农田周围铺上石子路,动手挖渠道,埋排水管。他还肯动脑筋,经过摸索,申请了无农药无化肥水稻种植方法的专利。简单来说,就是把田垄抬高,遇到病虫害时往里面灌水,几分钟后把水排掉,害虫有的被淹死、有的随水流冲走。“水淹法”代替农药,安全就自然而然成为“赵家米”的一个卖点。
  跟着老爸种田,赵淑俊可不是装样子。从下地插秧、除草、追肥到开拖拉机,她边做边学,“爸爸妈妈很不容易,我不能看着他们继续辛劳。”

  11月收割的大米开始预订

  川沙新镇农发办主任黄振华说,一般的水稻种植,完成收割,农民一年的任务基本完成,接下来的加工、销售等环节就没什么关系了。而小赵这次回乡种水稻,不单继承父业,还带来了新的活力。她希望让农民获取更多附加值,让父亲的专利大米卖出好价钱。
  目前,赵淑俊正努力打造一个大米品牌。“最近,我去日本观察超市里的大米。我的想法是,要在自家大米包装袋上突出产地、品种等特点。”赵淑俊介绍,朋友圈里已经有人预订了今年11月份收割的大米。
  “把大米做成期货,提前拿到货款,这样能降低种植风险,促进农户增收。我们期待这样的带动效应。”黄振华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