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屁股的海拔

 圆角望 2015-08-06

众所周知,古人的正经坐姿是跪坐式,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足跟上。

这种坐法膝盖和小腿十分遭罪,尤其是像我这样的胖子,膝盖还可以垫着褥子,小腿很快就会被体重压得酸麻胀痛。想想古代当官也不容易,上朝一坐就是几个时辰,如果遇上正日、元日的朝会,一坐一整天,还不能懈怠,因为会有谒者在旁边监视,稍有不对,就会被谴责为“失仪”。不过受罪的不止是臣子,皇帝也是如此,秦始皇、汉武帝都得跪坐着面对群臣,遇上皇帝犯懒,就要琢磨着怎么样才能不上朝,芙蓉帐暖度春宵了。

汉.宴饮图



跪坐符合“周礼”的要求,《礼记.曲礼》里说“坐毋箕”,意思就是说坐着不要两腿叉开像个簸箕。两腿不准叉开,这个很好理解,因为连裆裤发明得晚。

远古的先人先穿树叶兽皮,后来有纺织品,先是穿“贯头衣”,就是拿一块布中间剪个洞,往身上一披,脑袋从洞里穿出,拿根带子在腰间一系。再往后,随着技术进步,风格最终定型为上衣下裳,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裳底是光屁股的。有一种保护小腿的胫衣,后来逐渐发展成裤子的雏形,但却是开裆的,遮不住生殖器。以这样的衣着,如果箕坐在地上,生殖器躲在裳下就像大炮一样冲着对方,两个人谈着正经事,一低头看到丁丁……这画面太美,让人不敢想。因此当然要禁止箕坐。《礼记.曲礼》里说“暑毋褰裳”也是这个原因,一撩下裳,丁丁就要露出来透气,所以哪怕再热,也必须闷着。

晋.阮籍箕坐图

到了秦汉以后,虽然最早的连裆裤“禈”已经被使用,但是似乎没有被广泛使用。直到三国时期,许允任中领军,得知大将军司马师下令逮捕李丰,“欲往见大将军,已出门,中道 还取裤,丰等已收讫”——许允不穿裤就出门,自然是因为外面还有袍服遮着,但这事也说明当时穿不穿裤子全看心情。既然这样,那就只能继续跪着。

再后来北方游牧民族与汉人或战或和,除了带来死亡,也带来了几样生活必须品:合裆裤、胡床。前者在南北朝后期已经被世人普遍接受,穿在袍服之内,消除丁丁出来放风的威胁,后者相当于今天的小马札,逐渐演变凳子、椅子。到了五代、宋辽时期,高脚的凳子、椅子已经取代筵、席、坐榻,成为每户必备的家俱。臀部着凳、双腿自然下垂的坐姿成为人们生活常态,跪坐式被彻底扬弃。

椅子取代坐榻、高坐取代跪坐,除了因为东晋南北朝胡人的统治冲刷了华夏旧礼,更重要的原因是后者更加舒适,更方便于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椅子的制作材质只是普通木材,椅子的制作工艺也并不复杂,为什么它要等到公元九、十世纪才被普遍接受?那时候人们已经跪了好几千年。


原因不是先秦古人膝盖硬、跪不疼,而是受限于另外一项安身立命的技术,建筑。

祖先们最早居住的是山洞,所谓“上古穴居而野处”,从山洞里出来后,搭建了茅草屋,所谓“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茅草屋有方形地基的有圆形地基的,方形地基的做法是砍几根大木头,捆成长方体的骨架立在地上,顶上覆盖茅草,四周或用茅草、或用湿泥围成墙;圆形地基的作法砍一根木头立在地上,用茅草覆盖,呈圆锥形,或者是砍一根或几根木头立在中间,外面再立一圈短一点的木头,顶上覆盖茅草,周围湿泥围成墙,上面呈圆锥形下面呈圆柱形。

无论方形地基、圆形地基,茅草屋的占地面积一般都在10平米-20平米范围,最大的在40平米左右。由于木材和茅草都容易腐烂,考古学无法发现茅草屋的实物,不过茅草屋的形态相当于一个比较大的野营帐篷,可以想像其室内空间是十分逼仄,成年人需要弓着身子活动。在这样的空间里,就如我们进帐篷一样,坐在地上或者卧着是最舒适并且方便的。为了拓展室内空间,古人想到的办法在地上挖坑,不过效果有限。

这种居住环境持续了很长时间,到所谓的三皇五帝时代依然如此。战国末期李斯说“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斲,茅茨不翦”,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0.23米,也就是说尧帝的正堂层高也只有0.69米左右。

直到周代,古人建筑的层高依然很低。据《考工记》记载,“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二筵。”周代的一尺约等于0.20米,九尺为一筵,一筵相当于1.8米,换算下来,周代的明堂东西长16.2米、南北深12.6米、高1.8米,这面积还不如我们公司的会议室大,这层高只有今天商品房住宅的60%左右,现代人走进这种火柴盒似的屋子,估计都会感到窒息。

所谓“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明堂是天子崇敬神灵的重要场合,它的层高也只有1.8米,那普通民居就更不用说了。影视剧里商、周时期的居室宽敞明亮,那是扯淡。商、周时期无法做到华屋广大,显示尊贵的方式是修筑高台,商纣王建鹿台,据说“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以当时生产能力,这样的工程实在劳民伤财,因此成为纣王的一大罪状,被后人吊打了几千年。筑高台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战国时期,比如魏王曾打算筑“中天台”、燕昭王筑招贤的“黄金台”等,后世设坛的习惯可能就是由筑高台演化而来的。

其实那几千年里,建筑技术一直在进步。商代时,夯土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夯土被运用于修筑高台、宫殿地基、城墙;周代时,砖被发明并且运用于建筑;东周时,抬梁式木构架技术逐渐完善,加上斗拱的发明,使得春秋战国以后的建筑越建越大、越建越高,不仅修宫殿,还修出楼台、飞阁。汉武帝的建章宫“宫之正门曰阊阖,高二十五丈,亦曰璧门。左凤阙,高二十五丈;右神明台,门内北起别风阙,高五十丈,对峙井干楼,高五十丈。”一丈为十尺,西汉的一尺约等于0.23米,五十丈的高楼约等115米。


虽然建筑的高度升上去了,但是席地起居已经成为传统,并且还被写入《礼记》。一入《礼记》,事情就变得复杂,提高屁股海拔就不仅仅是改变生活习惯的问题,而会上升到“你是不是遵守礼法”这个高度。

因此,尽管那时候的古人在野外找个石头、木墩坐下,脑子里或许也会闪过“哎哟!这样坐着蛮爽!”的想法,但他回到家,该跪还是跪着,是不会动起改造家俱这个念头的。东汉时期胡床传到中原,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还喜欢吃胡饼;曹操、曹丕父子曾坐在胡床上打仗、打猎;西晋时胡床流行于上层社会,“贵人富室,必蓄其器”——但这都不是用于正式场合。

直到北方游牧民族杀进中原,情况才有了改变。那些异族人可不管这些古怪规矩,北魏皇帝就是高座着听政的,“在殿上,亦跂据”;侯景占领建康,“床上常设胡床及筌碲,著鞋垂足坐”。经过了南北朝,高坐已然风行于世。

唐代时,虽然正统的坐法仍然是跪坐,但凳子、椅子已经十分流行,大有小妾得宠、逼宫正房之势。但最终逼宫成功,则是在五代、宋辽时期。

五代.韩熙载夜宴图

由此感叹一下日本人用情不恒,如果你们不仅学习唐朝,还接着学习宋朝,那么今天就不需要再跪榻榻米,膝盖得少受多少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