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今年正式卸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一职,任职名誉院长。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让这位有着浓重上海情结的“敦煌女儿”始终放不下的,是《莫高窟考古报告》的编撰,即把莫高窟所有的考古遗迹全部记载下来,作为研究依据。历经多年,樊锦诗率领的团队终于拿出了《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而这样的考古报告,要编100卷。 出生在北京,成长于上海,大学毕业后却扎根于风沙之中的敦煌,而这一扎根就是半个多世纪——这是被称为“敦煌女儿”樊锦诗的选择。 樊锦诗今年正式卸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一职,任职名誉院长。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这位有着浓重上海情结的“敦煌女儿”卸任才一个多月,77岁的她身形瘦小,满头银发,走起路来却精神得很,从60岁那年接任段文杰先生伊始,她在院长一职上已经干满了17年。 从1963年北大毕业赴敦煌报到,樊锦诗的青春都留在了大漠——“青春”也是伫立在敦煌研究院的院子里一座雕像的名字,雪白的少女塑像齐耳短发随风微微扬起,身背草帽与工具大步前行,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宛然可触——那是雕塑家孙纪元以刚刚来到敦煌的樊锦诗为蓝本的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