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一堂会

 一生终爱诗书画 2015-08-06
 
 

京城有一位大佬,是京剧超级发烧友,达到了每天无戏不欢的程度,以至于在长安街的某大厦内,专门建了座剧院,作为私家使用。其实在旧中国,比他疯狂的票友更多,闹出人命都不足为奇。那时候最时髦的是办堂会,把名角请到家里来演出,不仅体面荣光,同时也是一种高级的社交方式。

 

   公元1888822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即阴历的鬼节,一男孩出生于松江府高昌乡(现属上海浦东高东镇沈家弄村),四岁以前母亲父亲相继去世,由继母和舅父养大。十四岁到上海水果行当学徒,不久被开除,练得一手削梨的绝活,后来加入青帮,逐渐发迹,并由大师章太炎提议,将原名杜月生改为杜月笙。

 

   作为上海滩老大,杜月笙自己涉黑,却对自家的八子三女要求甚严,绝对不允许沾惹黄赌毒。为了家运昌隆,他在老家占地10.5亩,大肆修建杜家祠堂,在19316911日的落成典礼期间,几乎请齐了国内所有京剧名角,陆续登堂献艺,同时摆了上千桌酒席,宴请了数万宾朋,时称“天下第一堂会”。

  

   杜家祠堂内石坊林立,藏书几万册,收到屏条书画不知其数,礼品堆积如山。送匾额的计有张学良、何应钦、徐世昌、曹锟、段祺瑞等,蒋委员长送的是“孝思不匮”,班禅活佛则为“慎终追远”,不少外国人也跟着锦上添花。那几天堂会风光无限,主事的分别为黄金荣、虞洽卿及张啸林等几位大佬。不过,最出彩的还是京剧名伶的大会串,杜月笙的如夫人姚玉兰曾是京剧名伶,对于此次堂会,决心“要么不办,要办就天下第一。”

 

  当时,整个中国都轰动了,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分别从各地赶来,杨小楼、马连良、周信芳、金少山及李万春等57位三代名伶,连场献艺,外面的人都来疯了。三天来,每次开饭1000桌左右,每天要开四五次,算起来,一天就近5000桌酒局,新朋旧友、三教九流,吃不尽的山珍海味、喝不完的世间美酒,盛况一时无两。最后一天的压轴戏,是四大名旦合演的《五花洞》,同时宴请万余名宾客,用八人一桌的八仙桌,摆了1200多桌酒席,上海报界称为“古今天下第一酒宴场面”。

 

  唯一拒绝来沪的名角是余叔岩,青红帮威胁说:“这次不来,以后甭到上海了!”余则顶了一句:“不来就不来,我又不愁没饭吃!”不过,他的弟子孟小冬是杜的红颜知己。1949年去香港前,杜月笙计算船票,派人给孟小冬送了一张,孟拒绝说:“我算他的什么人啊!”杜当即从病床上爬起来,第二天与孟小冬拜了天地,然后51一起离开上海。

 

   其实,蒋介石一直拉拢杜月笙去台湾,但杜深知黑社会就是政客们用的尿壶:内急了、使一下;用过了、踢到一边;用坏了,肯定被抛弃。到了香港,杜月笙很客气地拜了码头,把道上兄弟欠的钱,一把火当面全烧了,彻底了断了江湖恩怨。1951816,杜在香港病逝,他留给女儿的话,却成了某种经典:

 

                     “不抽烟不喝酒的男人一般靠不住,不可托付终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