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历史遗忘的明代画家檀芝瑞

 阴山工作室 2015-08-07


被历史遗忘的明代画家檀芝瑞

明 檀芝瑞 竹图 25.8×21.8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在《中国美术人名大辞典》上,关于檀芝瑞的介绍只有寥寥数语:元代人,擅长梅兰墨竹,目前只有日本藏有他的画。檀芝瑞之名见于日本室町时代的文献,也留在许多竹画上,几乎都收藏在日本。中国方面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现存画作上也不见可靠的题款或钤印;因此有人怀疑是否真有这么一位画家。


被历史遗忘的明代画家檀芝瑞

明 檀芝瑞 雪竹图 册页 纸本墨笔 40.6×59.4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日本的史料是这样描述檀芝瑞的:工画墨竹,千竿万株森然成林,亦擅梅兰,日本君台观藏有其画,生卒年不详。从日本流传至今若干同样名头作品,多半出自宋末元初活动于浙江一带职业画家之手,这些画当时通过中日文化、商业、佛教等交流而流入东瀛,檀芝瑞作品即其中之一。


被历史遗忘的明代画家檀芝瑞

明 檀芝瑞 竹图 局部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目前能够找到的檀芝瑞的作品如凤毛麟角,迄今为止只找到四幅。
       一、《竹图》,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著录于《唐绘手鉴-笔耕园》。
       二、《雪竹图》,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上有“一山”题款和“壶翁”印鉴。
       三、传为檀芝瑞所作《修篁坡石图》轴,纸本,墨笔,现藏美国著名中国美术史家高居翰教授景元斋。图中修篁用深浅不同墨色表现,近景墨竹,墨色较浓,其后渐转稀淡,画法或近夏圭,或类法常,此种画风常见于同时代宁波画家所画《地狱变相》、《罗汉》等佛教画中。(此画未能找到图片)


被历史遗忘的明代画家檀芝瑞

明 檀芝瑞 送别图卷 纸本水墨 2 8.4x117.6厘米温州市博物馆藏


       四、《送别图》卷,藏于温州市博物馆。图左下有“一山”款,上面覆盖朱文方印“檀芝瑞印”。图中江面烟岚飘渺,山色朦胧,江岸五六乔木,浓淡错落,枝叶扶疏。主仆五人在江岸话别。面江而立三人,一人右手前指,侧身回顾,与拱手端立者交谈。身后一童子佝偻身躯,背负一个伞状行帐。背江而立二人,被交谈的二人吸引。一人开怀击掌,一人垂手而立。全幅笔墨疏朗洗练,人物形象生动,人物线条劲利流畅。是为粗笔水墨写意画风,从中隐约可见浙派的影响。画后附有乐清人高友玑(1461-1547)、永嘉人李瑾(弘治六年进士)、王澈(1473-1551)、汪氏五兄弟等人题跋。这些题跋揭示了此画背景。《送别图》为张平石送别而作,作于嘉靖年间。《送别图》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件檀芝瑞作品,据此图可纠正《中国美术人名大辞典》将檀芝瑞说成是元代人的错误。


被历史遗忘的明代画家檀芝瑞

明 檀芝瑞 送别图卷 局部

       从以上作品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檀芝瑞的轮廓。
       檀芝瑞,字一山,号壶翁。明代画家,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擅长画竹,同时在山水画和人物画上也有相当造诣。传世作品有《竹图》、《雪竹图》、《修篁坡石图》和《送别图》卷。


被历史遗忘的明代画家檀芝瑞

明 檀芝瑞 送别图卷 局部

       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竹图》看,檀芝瑞画的竹并不属于花鸟画的竹,而是山水画的竹。在《竹图》和《雪竹图》中,竹并没有像花鸟画那样被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而是成为表现另外的意境的手段,这有些像山水画上的衬景竹。
       从笔墨技巧来看,无论是《竹图》中的坡石还是《送别图》中的远山,用笔都比较粗放苍莽,气韵直接元人,这些都表明檀芝瑞不属于明代中后期的画家,他的风格和董其昌之后的南宗文人画正统之间是有距离的。按照《送别图》的题跋,如果此画是作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那么檀芝瑞所处的年代应该早于董其昌(1555-1636)。


参考文献 
温州市博物馆檀芝瑞《送别图》卷

说明
本文为阴山工作室原创,转载请保留此信息。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目的。





被历史遗忘的明代画家檀芝瑞

阴山箴言  阅画千幅,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