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画纪余 | 苏庚春与书画鉴伪

 年年有于674 2015-12-28

文/朱万章

鉴画纪余 | 苏庚春与书画鉴伪

《宋良壁藏诸家画册》之谢稚柳《芙蓉》

鉴画纪余 | 苏庚春与书画鉴伪

苏庚春题《宋良壁藏诸家画册》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市场开始复苏。由于书画鉴定家苏庚春(1924-2001)在京、粤两地书画圈中所公认的鉴定眼力与公信力,社会上登门求字、鉴定和要求为其书画题跋的人踵接于门。苏先生为人谦和,古道热肠。凡是有人找他,他几乎有求必应。记得有一次,有个外地青年写信给他,向他求字,他二话不说,立马写下一张条幅,并认认真真题了上款,挂号给对方寄去。当然,请他鉴定字画的人最多,请他在字画上题写鉴定意见的人自然也不少。但对于假的或存疑的书画,无论对方怎么央求,或开出一系列的条件,他一概婉言相谢,即使再熟的朋友也不题半字,这一点几乎成为圈中人的共识。

在九十年代末,我曾随某朋友带着一本黄宾虹的《山水册》请苏先生鉴定。苏先生打开第一页,即皱起眉头,我大致可以猜出此画的真伪,但碍于情面,苏先生不好直说,只是连连说,风格很像黄宾虹的,但还需要仔细研究研究。对方希望苏先生能在上面题几个字,苏先生当即婉言谢绝。对方又再提出,只需要在裱边上题写“黄宾虹山水册”字样即可,不必写出真伪鉴定意见。苏先生一笑:“写上题签也就是意见了,不能写,不能写”。对方又拿出一个鼓鼓的信封,硬塞进苏先生手中,苏先生立马推开,并正色道:“不能写就是不能写!不好意思,我们还有别的事,以后再聊”,然后便打开客厅的大门,作送客状。对方只好悻悻地走了。这是本人亲自经历的一件事,据此可见苏先生在题写鉴定意见时,是十分慎重和严谨的,即便很相熟的朋友,也概莫能外。

鉴画纪余 | 苏庚春与书画鉴伪

苏庚春题王一亭《寒林步月图》

但在艺术市场上(尤其是广东的市场),常常出现一些假冒苏先生的题跋或书法作品。在一些假的书画作品上赫然出现一些假的苏先生题字;更有甚者,在一些假的书画上出现真的苏先生题跋。后来一调查,原来是苏先生在真的书画上题过跋,后被人调了包,换在了假的书画上(俗称“移花接木”)。记得他曾经为明代董其昌的一件《山水图》题写过鉴定意见,认为该图是董氏山水精品。此画流传有序,笔精墨妙,苏先生在鉴赏时还连连说:“眼福!眼福!”然后欣然在画的裱边题写了边跋。但时隔不久,在一个拍卖会的预展现场,出现一件假的董其昌的山水画,上面竟然出现这段真的题跋。很显然,这是作伪者将原来题写在真画上的题跋移裱在假画上了。我和苏先生去看了展览后,都非常生气。这对于知情者来说,知道是那些趋利者所为,大多一笑置之。但对于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来说,以为是苏先生收了别人的利益而违心所题;或者是苏先生看走眼了。这自然严重影响到他的声誉和形象。从维护他的声誉着想,我们几次建议他登报作个声名或将作假售假者诉之以法,也有记者朋友自告奋勇要求写文章帮他做个澄清,在报刊上大肆宣扬一下,以正视听,但一向淡泊为人的苏先生总是淡然一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由他去吧”,完全是一副恬淡出世的心态。这种豁达与宽容在当今实属罕见。

鉴画纪余 | 苏庚春与书画鉴伪

潘达微《远浦归帆图》,纸本墨笔,广东省博物馆藏

后来再有人请他题跋,他总是诙谐地告诉来者,想卖好价钱,就不要来找我题,大家都知道这个题跋是不可信的。真正的好画,也不需要找人题。事实上,这种违反诚信准则的作假行为不但无损苏先生形象,反而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苏先生的大名,知道了书画鉴定的真正准则。不过话有说回来,苏先生也为不少真的书画题写过跋语,公私藏品皆有,如题《王铎行草书屏》、《吕翔岭南花果手卷》、《居廉紫藤画眉图》、《王震寒林步月图》、《潘达微远浦归帆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宋良壁藏诸家画册》、《方人定山水画》(广东省博物馆藏)及黎简、傅抱石、齐白石、李可染等人作品。这些题跋,为研究与鉴定该书画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增加其文化附加值。

还有一次,也是在某拍卖行,在一幅假的傅抱石山水画上出现苏先生的题跋,这次一看是苏先生的假题。苏先生说,此画的主人曾经找过我,让我给题个字,我没有题,现在居然模仿我的字,自己给画题上了,连印章也是假得像模像样。不过苏先生看后,也是轻轻一笑:“好家伙!字写得比我好,比我好!”旁边的人都相视一笑。

鉴画纪余 | 苏庚春与书画鉴伪

1988年3月19日,苏庚春(右)与徐邦达(中)在广东顺德博物馆鉴定书画

更有甚者,还出现过一次假冒苏先生本人的事例,也算是书画鉴定界的一件奇事,亘古少有。九十年代中期的某次广交会,某画廊售卖一批画给外商。外商对这批画的真伪存疑,说如果苏庚春先生看过了是真的,便购藏。画廊老板说,这个好办,我们马上就把苏先生请来。过了一会儿,画廊请来了一个干瘦的老头,操着一口流利的京腔,一边鉴定这批字画,一边念念有词地说:“您算是买着了,好东西啊,好东西,这些东西下次再找也找不着了!翰墨因缘,翰墨因缘!”外商因为没有见过苏先生本人,当时信息也不发达,无从了解更多的关于苏先生的形象,便相信了“苏先生”的话,便全部将画买下来了。无巧不成书,当天晚上,在广交会附近的一个饭局上,外商大肆吹嘘自己今天见到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并因其掌眼购买了一批价值不菲的字画。而此时,苏先生恰好和一批朋友也在此用餐,便走过去问起原委。对方一看此人才是真正的苏庚春,一下就傻眼了,大呼上当,急忙请苏先生去鉴定这批字画,结果发现全是低劣的仿品。外商再联系出售字画的人,已是人去楼空,杳无音讯,遂报警求助。至于后续的事是怎样发展的,现在也不得而知,但通过这件事,也为书画鉴定的作伪提供了一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书画作伪者不仅仅在书画本身上做手脚,连鉴定家也有假冒。后来我和苏先生说起此事,常常会忍俊不禁。

这些作伪的趣事其实并非个案。只要有利可图,不法商人总会无所不用其极。苏先生常常告诫笔者,不管作伪者如何狡诈,手法如何脱胎换骨、日新月异,在鉴定书画时,只有书画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至于作为辅助依据的诸如题跋、著录、鉴定家……等等都是起辅证作用的。当下书画鉴藏中,很多初入门径或涉足不深者,往往会忽略此点,舍本逐末。或许这便是这些鉴伪的个案带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启示。(本文原载2015年12月20日《中国文化报》,作者朱万章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鉴画纪余 | 苏庚春与书画鉴伪

苏庚春《明清以来书画鉴定家选》书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