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茶是怎么种出来的

 七秒的鱼 2015-08-07

好茶是怎么种出来的编辑整理:51普洱 / 时间:2008-11-24

茶树一年收多少?投多少

现在的一亩茶田一年平均要为我们产出大约660公斤左右的鲜叶。其中明前茶产出20公斤鲜叶,价值600元;三遍春茶产出鲜叶260公斤,夏、秋茶两季产出400公斤鲜叶,价值640元。但夏、秋茶老的快,鲜叶的卖价较低,多用于提取茶多酚而少用于饮用茶,所以许多茶农不采夏、秋茶,只采春茶。那么我们在谈茶树的贡献时,就按两种采摘习惯来分别计算(按湖北西部平均价格)。
一是按春季计算:对鲜叶1764元;对成品2136元(减鲜叶后)
1、明前茶的贡献:鲜叶20公斤/440元,成品茶2公斤/800元;
2、头道春茶贡献:鲜叶40公斤/720元,成品茶4公斤/1500元;
3、二道春茶贡献:鲜叶80公斤/960元,成品茶9公斤/800元;
4、三道春茶贡献:鲜叶120公斤/400元,成品茶18公斤/800元;
5、春茶贡献茶农:鲜叶260公斤/1764元,茶场:33公斤/3900元。
二是按三季计算:鲜叶贡献2246元;成品贡献:4700元。
1、春季贡献:鲜叶260公斤/1764元,茶场:33公斤/3900元。
2、夏季贡献:鲜叶200公斤/240元,茶场:25公斤/400元。
3、夏季贡献:鲜叶200公斤/240元,茶场:25公斤/400元。
知道了茶树的一年收益后,可我们的投入是多少呢?我们还是按两种计算:
一是按春季计算(按成年茶树算):收益1084元;投入680元。
1、肥料投入:200元/亩。
(1)   秋冬基肥投入:复合肥50公斤/120元,有机肥200公斤/80元;
(2)   明前追肥投入:尿素30公斤/60元,春一后追肥尿素30公斤/60元。
2、农药投入:50元/亩。
3、劳力投入:430元/亩。
(1)   施肥劳力:基肥带浅耕1个劳力/30元,春季追肥2次1个劳力/30元;
(2)   管理劳力:春季60天需要3个劳力/90元;
(3)   采摘劳力:260公斤/10个劳力/400元。(机械采15元/亩,2次30元)。
二是按三季算:一年收益1306元;投入940元。
1、夏秋追肥:两次尿素60公斤/120元。
2、农药投入:50元。
3、劳力投入机械采6次/90元。
4、夏秋加春季680元=940元。茶农一年收益2246-940=1306元
   这是茶叶经济很发达的五峰、宜昌、鹤峰三县的湖北西部平均水平,干茶产量已经超过了国际75公斤/亩的平均水平,但还没有赶上印度的100公斤/亩的国际先进水平。其茶树的亩贡献值,也就是茶叶的亩经济价值也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主要是低在成品茶的品质和夏、秋茶的开发上。对于我们茶农来说:提高茶园效益,关键在于提高茶叶品质(干物资含量)和春茶产量。对于茶场加工来说:就是要提高成品茶的制作质量和包装时尚,并全力开发夏、秋茶新品。

一、茶叶的价值高低首先由鲜叶决定

我们都知道茶叶的差别很大。同样是一斤茶,卖价是5元到5000元的差别。同样是一斤明前芽茶,价差是200到10000元;为什么?就因为茶叶的干物质含量和包装的时尚化。对于我们搞茶叶种植的来说,就是茶叶干物资即鲜叶的质量差别。众所周知:一杯茶泡几水(几道汤)?汤色如何?茶味如何?茶香的浓与正?茶叶的肉头厚与薄?茶叶行状是否地道?都取决于鲜叶。所以茶叶的价差也就由鲜叶决定了。没有好的鲜叶,再有本事的师傅也加工不出好茶来。
那么什么样的鲜叶是好鲜叶呢?
一是干物资含量全和高的鲜叶。做茶的都知道:鲜叶含26种以上的干物资之多,直接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干物资就有15种。我们平常检测的主要是氨基酸和茶多酚,再加个儿茶素,但以前两种为多;因为茶多酚低于18制不成茶,氨基酸低于3、7没有茶味,所以这两个指标就成了关键数据。对于明前茶来说干物资含量远低于春茶,春茶又低于夏、秋茶,但茶叶的鲜嫩与型和香都高于其它,所以茶叶价格是越早越贵。好鲜叶在鲜嫩与条形相等时,就由氨基酸(3.8%以上)和茶多酚(12%以上)决定,能卖到5000以上的上好茶的质量就是这两个指标高。达到5以上的氨基酸+40以上的茶多酚,其香浓香正扑鼻沁心,汤色鲜亮诱人,肉头厚实多绒毛,最好可泡到4道水以上,茶味悠远纯正,口感清香回甜。
二是鲜叶的鲜嫩度和条形。鲜叶的鲜嫩度与条形是相连的,鲜叶的鲜嫩必须是两叶一枪的旗枪茶和芽茶、蕾茶。鲜嫩度直接决定着茶形的外观和颜色,娇绿、白绒是其典型的特色。上好茶叶在水中泡开后舒展开的叶面,给人是一种娇艳的翠绿,一层白茸茸的细绒在上面,透出一种浓郁的春色、欲滴的娇嫩;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让人沉醉于生命萌动和满杯的醇香里。
能给人类给予以上两种享受的,就是用好鲜叶的灵性做出来的好茶。

 

既然好鲜叶制出的好茶是普通茶的价值上十倍,那我们为什么不都用好鲜叶来制上好茶呢?不是制茶人不用,而是好鲜叶不多。按季节算,好鲜叶都在春季,并集中在明前的低产茶,头道春茶有50-70%,二道有10-20%;夏秋两季因为叶面成熟过快而采摘不了;所以茶树一年产260公斤鲜叶后,只能产60公斤左右好鲜叶,制6公斤左右好成品茶。好鲜叶的稀少,是好茶高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我们为什么不提高好鲜叶的产量呢?
是啊。提高好鲜叶的产量是我们茶农做梦都想的事。可现在存在以下难题:
一、季节的制约
好鲜叶集中在清明前后和春季的4月下旬前,这个季节都是茶叶萌芽生长期。茶树在冬眠复苏后,在茶树最佳的生长环境里(温度15-25度,湿度65%-85%),吸积物宝天华之精髓后,吐露出富含26种对人有益物资的茶蕾嫩叶。茶树在这一季节里,茶蕾与嫩叶的生长时间是3-5天后,才开始转化为成熟老叶,所以十分利于人类的采摘。
过了4月下旬,进入5月后,茶蕾与嫩叶的生长时间是1-2天后,就转化为成熟老叶,人类还可以抢摘一点。进入6月后,茶蕾与嫩叶的生长时间是1天,嫩叶就转化为成熟老叶,人类就很难采摘鲜叶了。进人夏秋季后,茶蕾与嫩叶的生长时间是几个小时天,就转化为成熟老叶,人类更无法采摘了。所以好鲜叶产量低,首先是季节的制约。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好茶的需要,人类一定会不断发明延迟嫩叶老化的技术的,因为夏秋茶的茶质要好于春茶。
二是种植与施肥的原因:
好鲜叶不多,还有种植习惯不科学和施肥技术不科学造成的原因。中国种了几千年茶,为什么赶不上世界茶叶最高水平的代表印度?中国的产量与质量和价值都低于印度茶叶的一大半,就是种植习惯和施肥技术落后于印度。
先说种植。虽然中国的茶叶种植技术,在近几年学习外国后有飞速的发展;但根子上还停留在老祖宗的观念上,还报着我是世界茶叶祖宗的思想不放,对先进技术和观念都是在中国化后的为我使用,所以种植首先是观念上的落后。第二是中国特有的小农经济实情,一家几亩茶园制约了中国茶树种植技术的发展。虽然我们有大茶场,但从面积来讲形成不了气候。三是没有专业的推广队伍和保障机构,在一家一小园的种植结构下很难推广先进技术;所以中国茶叶种植技术现在基本上是停留在粗放种植的水平上。什么叫粗放呢?就是各户散种,按习惯管理与种植,投入在最基本的水平上,没有改善茶树生长的意识和能力,任其茶树自然生长,甚至破坏茶树生长。虽然我们有剪枝、修园、浅耕、施肥、治虫等,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种植科技,而是那好用那的粗放种植观念与习俗。
再说施肥。施肥可是种植技术的头等大事。茶农也十分重视,他们就是什么不搞,也要施肥的。但他们并不知道施肥除了有产量外为什么?又没有人从茶树生长特性与需要上告诉他们,所以他们只好按传统和照搬别人之法来施肥。现在的茶树是怎么施肥的呢?我们按季节说:
秋冬施基肥:以复合肥+农家有机肥为主。亩施量复合肥25-50公斤,有机肥100公斤,施肥投入150元内,没有条件的仅施复合肥,投入120元。复合肥以3个15为主,还有的施20%含量无机+25%有机肥。施肥方法:浅耕后用浅沟埋施法,沟深10公分。
春季施追肥:清明前10天,撒施尿素30-50公斤/亩,在采摘头道茶后再撒施尿素30-50公斤。两次平均撒施80公斤尿素,投入160元。
夏秋两季多数不施肥,施肥也是在采摘后撒施尿素一次30公斤。
大多茶农在打药时,还带着打药用茶叶微肥混合农药做叶面喷施,但肥料与农药一年总投入在170—270元内。
在这种施肥模式下,对好鲜叶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先讲一下肥料和作用。
肥料是什么?肥料是作物的能量源。作物的生长就是光与能的转换率。光能转换率越高,产量越大,质量越好。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就是提高了水稻的光能转换率后科学补充水稻综合能量。肥料就是人的饭菜,也就是作物的营养能量。那么作物需要什么营养能量呢?在元素周期表发现的同时,就有一位科学家叫李比稀的就提出了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矿物资营养学”。他说:植物所有的营养都是由16种矿物资组成的,占植物干物资重量86%以上的是碳、氢、氧,由大自然补充;占植物干物资重量5公斤以上的叫大量元素,有氮、磷、钾;占植物干物资重量5公斤以下、0.5公斤以上叫中量元素,有钙、镁、硫;占植物干物资重量0.5公斤以下叫微量元素,有锌、铜、锰、硼、铁、钼、钠。他同时提出三个定律:养分同等重要、养分不可替代、养分吸收率按最小养分量。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工补充的13种元素都是作物必须的营养养分,相互不可能替代,作物对这些营养的吸收是按13种元素里含量最小的那个为准。他的发明就是现在农业土壤学和施肥科学的基础理论。在他的基础上我们才有了测土施肥,才有了现在的化肥工业。后来科学家又在研究后提出:应该和人吃饭一样,饿了就吃,不饿吃了浪费的“按作物生长周期平衡施肥”的理论。
我们知道了以上施肥科学后,一对照我们茶树的施肥,就知道了我们有以下问题制约了好鲜叶的产量:
一、没有平衡施肥,13种元素不仅没有平衡,还只施了大量元素,造成大量的浪费和农田污染不说,使茶树营养缺乏后,制约了好鲜叶的产量。
二、茶树是讲干物资含量的作物,仅有三元素,特别是氮元素肥施用过量后,使干物资含量大大降低,最典型反映是:鲜叶薄到不能成型制茶,春茶的氨基酸含量低于3.6以下,茶多酚含量低于10以下,达不到12%标准,泡水最多三水后就没有茶味。
   如果我们的茶树按矿物资营养学去施肥,春茶鲜叶就会大大提高质量与产量,就起码可以提高59%以上好鲜叶的产量,这种大家有好出的事,我们为什么不提倡,不去做呢?难道就让习惯把我们困在氮肥过量,报酬率递减里吗?我们不能学日本,要学印度,用先进的科学来提高我们的好鲜叶的产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