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王藻《归牧图》(日本有邻博物馆旧藏)

 阴山工作室 2015-08-07


南宋 <wbr>王藻《归牧图》(日本有邻博物馆旧藏)

南宋 王藻 归牧图 立轴 设色绢本 上海崇源2010春拍成交价2240万元


作品鉴赏

我国绘画中的走兽画有很悠久的历史,表现的对象多为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动物。如浙江河姆渡出土的六千年前的黑陶钵,上面刻划着猪和稻谷;汉代的墓葬壁画如画像石多有车马出行,骑马射虎,熊牛相博的画面;敦煌北朝壁画中绘有虎、狼、野猪等形象。其中野牛回眸的瞬间尤其动人心弦;敦煌隋唐壁画中更有水牛、黄牛和野牛群。而走兽画真正成为独立的画科是唐代,唐人画马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韩干,曹霸就是画马的名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韩滉《五牛图》就是一幅希世名作。
两宋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再加上皇帝身体力行的提倡;绘画得以空前繁荣,无论是题材广度的开拓,还是表现技巧的成熟,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名山大川,草木虫鱼得以尽情挥写,民间风俗,乡间野趣也得到充分表现,无论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巨制到这幅王藻《归牧图》无不使人感受到一般浓厚的生活气息。
关于宋代画家王藻,画史记载很少,《国绘宝鉴》仅有“工画牛马”寥寥四个字的评说,其它尚难找到可资参考的数据,但相较宋代大量失载画家来说,王藻算是幸运的。画史上毕竟有“工画牛马”四个字的记载,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如果不是有蔡京的题跋作保,恐怕也只能是算作佚名画家的作品。这幅署款“王藻”的《归牧图》刻画细致生动,人、牛形神毕具,表现了南宋时期人物走兽画的高度水平。
《归牧图》画隆冬季节的放牧场景,天气阴霾,木叶尽脱,树干、树枝、坡石都留有厚厚的积雪。单衣跣足的牧童手持树枝正驱赶着老牛奋蹄归家。从取材到画面结构看,似无甚惊人之处,仔细回味却有诸多“妙趣”所在。“归牧”在山野乡村中本是颇为平常的事,而作者选取这一题材,并把它置于冬日将暮的环境中是有深意的。首先,单衣跣足的牧童和这寒冷的冬日就是一个巨大的反差。它使整个画幅弥漫着阵阵寒意。使我们感受到牧童的“归”恐怕也是寒冷所致,要不,在日丽风暖的季节里,也许他还在溪涧里泼水嬉戏,或坐在牛背上悠闲横笛呢!图画中,作者用刚硬的墨线勾写树石的轮廓,再以干枯的笔墨随意皴刷,坡岸和石头用大斧皲,粗硬简练,单纯概括,表现出雄强的气势。画牛又十分细致,以干细的短线描出牛毛,手法细腻写实,人物的画法尤其生动,衣褶方硬古拙,手足头面虽寥寥数笔却工整细谨,很好的表现了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活动情态,体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到的表现技巧。
宋人绘画多不署款,个别署款者也往往写在树根石缝间的不经意处,此幅名款就书在大树的近根处,楷书“王藻”二字,赫然在目。这幅画人物、走兽、山水结合,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平。说他出自南宋画家王藻之手,决非无因,作为南宋画院的画家,当时画院的风气,画家皆师法李唐画风,李唐在后世以山水名世,但当时记载他山水、花鸟、人物俱所擅长,开启了南宋的画风,而“尤工画牛”,可见李唐画牛在当时就享有盛名,对后人影响很大。此图中的人物、牛和树石的画法即从李唐而来,而南宋画院画家的特点之一就是人物、山水、花鸟(包括走兽)往往俱能,从这幅画看,亦可窥见南宋李唐一派画人之能事。如此说能得以成立,则《归牧图》当为王藻存世的唯一真迹。此图为日本有邻博物馆旧藏。经《支那名画选集》日本考般社1926年版;《唐宋元明名画大观》日本大冢巧艺社1929年版;郑振铎着《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宋画》著录。钤有遵咏阁章、钤山堂书画记、朱眉公书画记、曹镕秘玩、遵训阁章、季青鉴定真迹、徐紫珊秘箧记等鉴藏印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