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不喜“书家的字、厨师的菜与诗人的诗'——良宽

 沦浪居士 2015-08-07

吾何所遗,春日樱花,

山谷杜鹃,枝头秋叶。


良宽的辞世诗

良宽挚友解良荣重在《良宽禅师奇话》中说道:'与师语,顿觉胸襟清净。师不说内外经义以劝善,就厨上烧火,或就正堂坐禅。其言不涉诗文,不及道义,优游不可名状,但道义化人而已。'

生涯懒立身,腾腾任天真。

囊中三升米,炉边一束薪。

谁问迷悟迹,何知名利尘。

夜雨草庵里,双脚等闲伸。

宽师“神气充于内而外发。形容如神仙。长大清癯,隆准凤眼,温良严正,无一点烟火气。今追怀其形状,不见相似之人。腾斋曰:喜撰之后无此人物。”

解良荣重《良宽禅师奇话》


良宽(1758~1831),江户时代后期(清乾隆二十三年)出生于日本的越后国出云崎。幼名荣藏,后改孝文。幼时受到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15岁就读于汉学名家大森子阳的私塾'三峰馆',习四书五经及老庄哲学。18岁在光照寺削发为沙门。22岁时圆通寺国仙和尚来到越后,为其受戒,僧名良宽。后随国仙在玉岛圆通寺修行,操理佛事之余精研汉诗。34岁时,国仙和尚圆寂后便云游四方。1831年(清道光十七年)圆寂于岛崎。


良宽擅诗、和歌、书法。常独居,寡言语。一生住草庵,行乞食,孤独清贫而落拓自在,迥出时伦。良宽挚友解良荣重在《良宽禅师奇话》中说道:'与师语,顿觉胸襟清净。师不说内外经义以劝善,就厨上烧火,或就正堂坐禅。其言不涉诗文,不及道义,优游不可名状,但道义化人而已。'


据载,良宽曾学习过二王、怀素、黄庭坚的草书以及小野道风的《秋荻帖》,同时从日本假名书法中得到灵感。良宽曾言“最不喜书家的字、厨师的菜与诗人的诗',因为这里面只有技巧而没有自性,太多表面文章而缺乏内蕴,过于一本正经而缺少自然的品质。



良宽从中国、日本的古典书法着眼,在二者的融合中特立出自己的个性,书风颇富雅趣。欣赏良宽的书法,便会不自觉地为良宽所特有的艺术情境所打动:看似不讲究技巧,但又似乎技胜一筹;看似不经意,但又意味无穷。一点一画无不昭示着纯净而超然的灵魂的影子。良宽的书法像极他所喜爱的鸟那样,高蹈入云,逍遥而又洒脱地翱翔在属于自己的精神天空。


“良宽师平生寡欲恬淡,超然于毁誉褒贬。常以翰墨作佛事。其诗作存有三隐布袋之遗韵,和歌带万叶风格,书风亦颇富雅趣,为世人所赏玩。著有《诗歌集》一卷。”


“冬尚残,春已至,离草庵,去乞食,至村里,路上孩童言,春至拍手球,一二三四五六七;汝拍吾唱,吾拍汝唱,遂边拍边唱,晚霞起,永恒春日将暮。 霞起春日水,村童共击球,今日亦将暮。”

——良宽所作和歌


“青阳二月初,物色稍新鲜。此时持钵盂,得得游市尘。儿童忽见我,欣然相将前。要我寺门外,携我步迟迟。置盂白石上,挂囊绿树枝。于此斗百草,于此扑球嬉。我扑渠且歌,我歌彼扑之。此去又彼来,不知时刻移。行人顾我笑,因何致迷痴。低头不相应,得道复何思。欲知个中意,原来只如斯。”

——良宽所作和歌



“漫长春日,与童戏球,

渐将逝去,薰风清爽,

月透清光,彻夜共舞,

消渡余生,非吾向禺,更乐独行。”

——良宽的辞世诗



“即今回顾佛证事,额首惜贵心依然。”

“若问堪忍何苦极?生时不逢佛法僧。”

“心蠡测法海,愚甚波心勾画栏”

“但念弥陀本愿海,莫复计较说东西”

“莫张望八分上下,只纵身本愿大洋。”

“设无弥陀佛誓在,此生何复堪忆爱?”

“此身已蒙侯十劫,自今愿海任浮沉。”

“愚昧昏愦等闲度,但喜得有弘誓赖。”

“慈亲刻正住极乐,今夕膝下去承欢。”

“若问以何兴世别,单提南无阿弥陀。”

“庵中论寤寐,皆是六字名。”

“心绪语丝远难届,神往不由唱佛名。”



有关良宽的轶事二则:

(一)

良宽毕生修行参禅,从未有懈怠的一天。当他年老的时候,听老乡说他的外甥不务正业,就快要倾家荡产了。老乡希望禅师能大发慈悲,劝外甥浪子回头,重新做人。良宽禅师为乡情所感,不辞辛苦回到家乡。见到了分别多年的外甥。外甥非常高兴与舅父重逢,特地留舅父过夜。良宽禅师在床上坐禅坐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离去的时候,对外甥说道:“我想我真是老了。两手老是发抖,能不能帮忙把我的草鞋带子系上?外甥二话没说,非常高兴地给他系上了鞋带。良宽禅师又慈祥地说道:“谢谢你了。孩子,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一天比一天衰老,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要把人做好,把事情做完。”说完,禅师头也不回地上路了,对外甥的不良行为,一句也没提。但从那天起,禅师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去浪荡了。禅师的一席话,让他的外甥明白了生命的有限和短暂,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恶习,重新踏上了积极进取的道路。宇宙世间如此奇妙的禅宗教学法,有时当头棒喝,有时反诘追问,有时有无不定,有时暗示含蓄。总之禅的教育,就是不说破,不说破的才是自己的全部。末代无智的我们,能懂得这种禅心吗?


(二)

良宽和尚是孩子的好朋友。

“十字街头乞食了,

八幡宫边方徘徊。

儿童相见共相语,

去年痴僧今又来。”

“也与儿童斗百草,

斗来斗去转风流。

日暮寥寥人归去,

一轮明月凌素秋。”

1830年某个春天,良宽云水行脚来到新潟县一处大堤,许多孩童在放风箏,却苦无好风。一个小孩拿著一张大纸,要求良宽写字:“要做风箏”。」“写什么呢?”“让风大一点吧。”于是,良宽禅师便写了“天上大风”四个字。回头看看,1942年弘一法师的绝笔“悲欣交集”,竟有几分“天上大风”的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