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陆再陷城市内涝旋涡 雨水为什么排不出去

 bbbo 2015-08-08
       城市内涝,主要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城市接受的降雨,一部分渗透土壤中成为地下水,城市的路面硬化率会影响渗入雨量;另一部分雨水会积存在地面的低洼处,并沿着地面的坡度流动,形成地表径流。

       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功用就是及时汇集并排除这部分地表径流。雨水排水系统是由雨水口(如常见的雨箅子)、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所组成的一整套工程设施。在它的设计中,管渠是主要的组成部分。雨水通过路面的雨箅子,流入支管,再经由支管汇入干管。

       通常情况下,雨水管渠会尽量依照自然地形坡度铺设,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而当地势平坦,且地面高度低于河流水平面高度时,就需要在出水口前设置雨水泵站,将雨水抽升后,注入周边自然水系。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使得雨水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出,造成城市内涝。

管网不是越强越好

       北京河道排水能力本就不足。城区就有部分中小河道多年没有疏挖整治,河道淤积堵塞。此外,一些原用为农田排涝的沟渠,现用于城市排水,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城市排水需要。下游河道排水能力也明显不足,护城河、温榆河、北运河的排水能力较低,汛期极易形成倒灌,更不必说在短时间内受纳大量雨水。

     单纯强调提高排水强度无法很难应对这样大的暴雨。”“7.21”暴雨之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水利部防洪抗灾减灾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陶指出:“就算把管网标准都提高了,雨水进入管网后又到哪里去?必须还要排到河里去,可是北京的这几条排水河,行洪能力都有限容量太小,而且沿河两岸都城镇化了,全线拓宽河道虽然可以加宽、加深,但又要必然涉及到拆迁,且也不能增加多少流量,代价太很大。”

       作为一个平原城市,北京城区的扩张速度令人瞠目。1949年时,城区面积还不到100平方公里,到2009年,北京的城区面积已经膨胀到1368平方公里。同时,排水管网的长度,也从1949年的300多公里,延长到5227公里。

       这5000多公里的排水管网,如全部按较高标准修建,则因北京降雨量不高而使得利用率低下,造成浪费。且一旦暴雨到来,面对高标准管网带来的大量排水,北京的河道亦无法承受。

    这就是北京的特点。并不是把管网建得越强大越好,过去才排100平方公里内的雨水,外面有的是地方能承受,现在要把1000多平方公里的雨水都排出去,保证这1000平方公里内不被淹泡,这是很难做到的。谁来承受你排出去的这些水?你排到河北,涝时,外围河北、不下雨吗?你排到天津,天津就不下雨吗?”程晓陶无奈地说。

       对此,中国城市规划院主任工程师王佳卓王家卓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将北京的排水系统的病灶归结为有上游没下游

     北京市属于海河流域,下游排水渠道不畅,海河流域管理委员会对北京每秒下泄流量是有规定的——不得超过2100立方米每秒。上海和广州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两个城市外围是开敞的受纳水体。”

 

 自然水域被挤占

      缓解城市排水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有着天然蓄水池作用的河湖。老北京核心城区众多湖泊所发挥的正是这样的功能,如中南海、北海、什刹海等。在出现强降雨时,一部分雨水向湖泊汇集,减轻排水管道的负担。

       然而,大陆城市建设肆意挤占河湖水域的现象十分普遍。为解决交通拥堵,许多城市将河道填埋改建成道路,甚至作为房地产开发。这种方式因拆迁矛盾小、成本低、见效快而备受青睐。

       以浙江温岭市为例,2007年至2009年,全市各类建设项目合法占用河道面积达59.75万平方公里,年均近20万平方公里。1995年至2009年,新老城区及结合部各类占用河道面积达88.85万平方公里,区域水域面积缩减了20.5%

       武汉的数据亦不乐观。该市水务局统计,2002年武汉市共有200多个湖泊,10年之后只剩下了160多个。其中,消失最快的是中心城区,新中国成立初的127个湖泊现在仅保留了38个,平均每两年消失了3个湖。大量湖泊水面消失导致城区雨洪调蓄功能锐减。

       我国《防洪法》第三十四条明文规定了“城市建设不得擅自填堵原有河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确需填堵或者废除的,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但现实中,即使北京这样管理能力相对较强的城市,问题亦十分严重。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有湖泊200余个,目前仅存50余个,市区水域所占比例由5%降低到2%

       河湖遭填埋的后果,便是雨水汇积地面。

       程晓陶的应对建议是多建立各类雨水蓄滞设施调蓄池。“老城市建成设区面积域已经达到90%以上,你不可能再去挖个湖出来,但是分散的雨水蓄滞设施调蓄池是可以的,每栋楼房、每片绿地、每个小区都可以有办法“把雨水留住”。而且雨水蓄滞设施调节池应该尽可能具备渗透的功能,因为北京总体是缺水的,雨水蓄滞调蓄池如果有渗透既能够减轻排水系统负担,又的功能就可以回补地下水,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这样雨水就不是非要急于排出去,而是把它留住了回补地下水,一举两得。”

       北京排水集团退休高级工程师谭乃秦亦持同样看法:对于2000多万人口、一直在超量开采地下水、一直让河北和山西顾全大局做贡献的北京来说,每一场降雨都非常珍贵。

 【文章节选于《凤凰周刊》第479期 内涝顽疾艰难求解,大陆城市排水系统调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