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华新区内涝成因分析及相关治理技术

 GXF360 2017-11-05


□颜寅杰 杨洁(深圳市广汇源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基于目前城市建设受内涝灾害问题的影响,文章以深圳市龙华新区进行的易涝点整治工程为例,分析了内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控制的治理技术应用方法。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要想提高治理城市内涝灾害技术的有效性,需采用河道清淤治理技术、河段雨水涵改造技术、排水系统改造技术以及治理设备设计选择等技术来进行治理控制。

关键词:龙华新区内涝;雨水口;河段雨水涵改造技术

0 引言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经济发展成果大幅度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然而,部分城市位于内涝灾害多发地区,这就严重维修了现代化经济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应用。为此,研究人员应以实际治理内涝灾害问题为例,通过明确灾害的成因,来提高内涝相关治理技术应用的有效性。这是保护现代化经济建设成果的重要课题内容,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以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各个城市全面开发的需求。

1 工程概况

龙华新区(观澜片区)易涝点整治工程涉及的流域包括:观澜河干流,一级支流樟坑径河、白花河、长坑水以及清湖水。基于上述流域对深圳龙华新区内涝影响,政治工程建设人员采用浅基础以及管、涵基槽结合开挖的方式来进行问题控制。

2 龙华新区内涝成因分析

以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的易涝点为例,在观澜大道与人民路交界处,造成内涝的成因为:地势低洼,现状人民路南侧力高刀模厂至观澜河段雨水涵,尺寸较小,且不能满足南侧雨水排泄要求;与此同时,福民路雨水管网雨水不能顺畅汇入观澜大道雨水系统,出现喷水现象,使得雨水沿道路坡面汇至交界处,进而发生灾害。在机荷高速福民收费站出口,内涝形成的原因为:地势低洼,水系改变大,整个片区雨水管网凌乱,水流没有得到有效收集,同时机荷高速匝道下存在着瓶紧段,受下游清湖水顶托,四面雨水汇至低洼处。在新樟路白鸽湖段一期,地势低洼,现状排水涵尺寸较小,雨水收集不完全,沿道路两侧坡面汇至此,下游樟坑径河淤积严重,从而导致内涝灾害的出现。而新樟路白鸽湖段二期,地势低洼,现状排水沟较小,雨水沿道路坡面汇至此处造成。在大水坑社区塘前居民小组老围处,地势低洼,下游原A2.00 m×1.50 m排水涵淤积严重,DN600 mm雨水管管径太小,是导致内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在深圳龙华新区马坜老村,由于地势低洼,北侧现状DN800混凝土管至大和路侧中断,且梅观高速路排水沟不能汇入现状雨水系统,这就导致沿坡面流至该处,从而形成内涝;而在桂月路企坪段,地势低洼,排水管径不够,雨水收集不够快。由上述内容可知,龙华新区内涝灾害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势低洼,且排水系统设置不合理导致的。为此,工程治理人员应从排水系统设置入手,来控制内涝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3 龙华新区内涝灾害治理技术应用

3.1 河道清淤治理技术

首先,治理技术设计人员应通过设置排水设施,来将在河道淤泥外边一侧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水归槽。用土方堆在槽边形成土埂,使少量的河水通过水槽排水。在疏掏时分别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依次清理。其次,在枯水期进行河道的疏浚,即在河道疏浚时需根据初估淤泥量、施工工期、现状交通道路、下河车道、施工场地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有条件时,清淤人员及施工机械应充分利用原下河车道进入河床挖运淤泥;对于难以进入河床的清淤人员和施工机械应尽量做好下河车道,以便清淤人员及车辆进入河床挖运淤泥,并在清淤完后应原状恢复挡墙。对于无法做下河车道且现状河道挡墙高的河段,建议采用吊车将清淤人员和施工机械引入河床,然后根据设计的河道纵、横断面挖运淤泥,利用吊装设备将淤泥放置到河堤上沉淀池内,用装载车运至指定的弃土场。最后,对于清出来的淤泥治理技术设计应用人员,应及时运至指定的弃土场填埋,运输车辆要保持清洁,防止对沿途道路及周边地区的污染。这是保持弃土场水土资源,进而避免淤泥流失造成二次污染现象的出现。

3.2 河段雨水涵改造技术

对于观澜大道与人民路交界处的内涝,治理技术人员应结合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管网情况,彻底解决这个内涝问题。具体来说,需对人民路南侧力高刀模厂至观澜河段雨水涵进行改造,即改造长度约为990 m,需横穿主干道观澜大道,同时涉及各类管线多,实施难度大,周期较长。故本次主要对人民路南侧福民路段0.90 m×1.40 m雨水涵改造,改善福民路雨水管网雨水汇入观澜大道雨水系统水流条件,以减少低洼处的路面积水,缓解片区内涝情况。即设计新建A3.00 m×2.00 m箱涵,沿着观澜大道南侧人行道布置,将福民路雨水管网雨水收集进入观澜大道雨水系统,总长30 m。受道路和周围建筑物限制,无法进行大开挖,支护采用钢板桩支护,深约为9 m。

3.3 排水系统改造技术

以雨水口设施技术应用为例,由于现状采用平箅式单箅雨水口,暴雨期间极易堵塞,为了避免雨水口堵塞,提高雨水收集排放能力,本工程中的新增雨水口全部采用联合式单箅雨水口(即平箅和立箅相结合的形式),雨水口平面尺寸为750 mm× 450 mm,侧面排水口为680 mm×60 mm。雨水口采用球墨铸铁箅圈,雨水口深度≤1 m。雨水口管管径均为DN300,以0.01坡度流向干管检查井,接口采用配套的胶圈连接,管道基础采用150 mm厚砂垫层基础。

3.4 治理设备设计选择

污水管埋设在地下,属隐蔽工程,其材质的设计选择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对整个工程的造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材的选择要求如下:排水管必须满足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部荷载和内部的水压,并应考虑污水的水质,水温等情况;管下土质、地下水的侵蚀,故排水管材应具备抗腐蚀性能;排水管内壁应整齐光滑,减小水的阻力;管材的选用应考虑就地取材,并考虑预制管件及快速施工的可能;选用的管材应安装方便。钢筋混凝土管是排水管中最常见的一种管材,适用于雨水和污水等重力管道,在施工维护方面经验成熟,优点是不需要防腐,价格低,但缺点是每节管道长度比较短,接口多,大管径钢筋混凝土管材自重大,施工、运输及安装不便,多用在埋深大和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段。其接口形式有承插式、企口式和平口式。

4 结语

经上述研究证实,要想降低地区内涝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可采用以下措施方法来进行有效控制:

一是通过河段雨水涵改造技术,有效控制了龙华新区观澜大道与人民路交界处的内涝灾害影响;二是在应用排水系统改造技术后,提高了城市各地区街道排水设施建设的科学合理性;三是通过应用河道清淤治理技术,使得河道内因内涝的淤泥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四是应用建筑物治理设备设计选择,使针对内涝采用的治理设施建设质量得到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张亮,俞露,任心欣.基于历史内涝调查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策略[J].中国给水排水,2015(23):120-124.

[2]李婉青,杨文健.深圳市内涝问题社情民意调查及解决对策探究[J].四川环境,2016(3):55-61.

[3]王江波,吴丽萍,苟爱萍.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30):12072-12078-12097.

[4]赵江.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内涝防治探索-以镇江市为例[J].园林,2015(7):26-31.

[5]叶晓东.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规划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中心城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10):19-2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853(2017)06-0030-02

收稿日期:2017-04-07

编辑:刘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