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禹、伏羲、高句丽、集安的历史渊源

 关东老圃 2015-08-08

大禹、伏羲、高句丽、集安的历史渊源


本文为网摘转载,

共三篇文章《大禹治水的大禹出生于集安吗?》《伏羲与集安有什么关系?》《“高句丽”之说为什么是错误的》

一、大禹出生于集安的传奇故事

让中国跨入文明时代的第一人,是大禹的儿子启,因为他建立了中华第一王朝——夏。
     但是,历史上公认真正建立夏朝的不是启,而是禹。——因为他到晚年时,实际已经不想再禅让天下,却又不愿担当破坏传统的骂名,所以,就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继续禅让天下指定死后传位给名不见经传的小贵族益,而把人财物等实权交给自己儿子启。
     等他一死,启便杀了大禹的继承人而自封为天子建立了夏王朝。
     所以,夏王朝的法律不叫启刑,而叫做“禹刑”,即后世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大禹在中华历史上,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人物。
     他不仅治水有功,开辟了母亲河——黄河,
     让天上来的黄河天水有了疏通之道,
     使得中华文明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被称之为黄河文明;
     而且,他在制度上也是大有作为的:
     一方面他终结了远古民口主政治传统——禅让制,
     另一方面开创了“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和延续几千年嫡长子继承的政治制度传统。
     对大禹的任何探讨,都是对中华文明的追根溯源,不管结论如何,都是具有历史和理论乃至现实价值的。
     有些人觉得非常可笑——连大禹是男是女都成了问题,“连公母都搞不清的人不如死了算了”,这是原话。
     其实,这正是验证了我的格言——有文凭未必有文化,有知识未必有见识!这话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
     如果以为书上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书上的一切都是无可置疑,那么就是典型的有知识没文化,可惜,现在这种被称为知道分子的所谓知识分子却大有人在!
     没读过或者不知道易经的人,恐怕就没资格谈论中国文化,对大禹没有确实认识,也同样不能说可以心里坦然地面对历史传统……
     这对于叫嚷爱国主义、复兴中华、维护传统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上古时,长白山老岭山脉曾经历过一次大型陨石雨降落。为此,伏羲从中原来到集安一带观天制历,创造了太阳历。飞龙氏和潜龙氏不离伏羲左右,在这里创造了巨石文化。
     伏羲是传说中的华夏之祖。长白山乃蛮荒之地,他怎么会来到这里?听起来像神话一样。然而,经学者研究和对大量古迹以及各种化石的考古论证,足以证明集安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伏羲文化的不解之缘。
     夏商: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左右,大禹的祖父颛顼,10岁来到东北,辅佐少昊,娶阿甸之女生伯鲧,号若阳。若阳娶有莘氏女修己,生大禹于大禹山,山因人而得名。《史记·夏本记》说,鲧与修己“祈于高禖”而生禹,故又名高密。如今,夏母之墓只剩下残碑断碣,四周长满了荒草。
     相关资料一:大禹生于集安?
     大禹的祖父颛顼,10岁来到东北,辅佐少昊,娶阿甸之女生伯鲧,号若阳。若阳娶有莘氏女修己,生大禹于大禹山,山因人而得名。《史记·夏本记》说,鲧与修己“祈于高禖”而生禹,故又名高密。如今,夏母之墓只剩下残碑断碣,四周长满了荒草。大禹娶涂山氏之女曰女娲,生启;《太康地纪》说:“涂山氏合婚于台桑之野”,这说明:一、涂山氏为有邰氏家族成员;二、其地正是今集安市财源镇甲乙川之涂山,在台上镇之南。
     4229年前(公元前2228年)的10月25日,秋光灿烂,一位叫作九阳的男孩诞生在这里。而后110年间,他作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写出了壮丽的英雄史诗,他就是轩辕黄帝的第八代孙、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
     《山海经》与中华文化研讨会通过了《会议纪要》,承认大禹生于集安,并列出了12条根据。从宫玉海教授的研究成果看,他是以历史的活化石语言(特别是地名语言、文史)与历史的死化石文物考古相结合,各学科整体地综合、比较的新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不是材料的堆积。            
      1、集安有禹山的山名,确认为历史的活化石,但有一个过程。开始集安有人把“禹山”与“雨山”混为一谈,认为“禹山”就是“雨山”。然而事实是两座山,“禹山”在城后,“雨山”距“禹山”相距5公里,两座山名,音同字不同,说明“禹山”之名不是随意取的,“禹山”不是因“雨”,而是因“禹”得名。禹名不是现在革命名字。后来找到了《满洲古迹遗闻》,其中记载着古城门上有《禹山古都》古匾,说明山是古名,城是古城,是《神秘的禹山古都》一书名的来历。由此可见,禹山地名语言是一个历史的活化石,它包含着更为深刻的历史。东北文物考古证明,早期夏文化在东北有遗迹;文史研究证明,大禹治水来到东北。这就可以断定禹山与大禹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大禹治水走遍中国,到处都有禹王的遗迹。但是,以山名禹这是全国仅有的。为什么叫禹山,仅以山名还难断定禹生地。那还有什么根据呢?
      2、大禹山南山腰发现了夏母的象形文字碑。文字史证明,夏初使用的象形文字,碑的象形字破译又是夏母,这是两层证明。象形字证明是夏代,文字本身又是夏母,这块碑确认为夏母碑是毫无疑问的。大禹山前出土了新石器晚期、青铜器早期的文物(见集安文物志),证明是夏代初期文物,与夏母碑证明时代一致。说明夏代夏母族在禹山一带。历史的活化石与死化石证明,时间、空间一致。夏母碑与石器文物都在禹山下,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历史的、整体的、有机的组合。这就可以得出禹山名的来历,是大禹出生之地。也说明历史的活化石与死化石结合整体研究是一个科学的方法。
      3、集安的古人参产地证明大禹的母亲的娘家在集安,不是外来户,所以,大禹只能生于集安。集安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人参产地,地点就在新开河。新开河中上游在台上镇荒崴子村有两处以农耕为特点的打制石器出土。(见集安文物志)这正是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农耕选择了最好的人参产地由其家族管理。《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北齐之国,姜姓”。大荒北经的地理在北方;“北齐之国”就是东北的长白山区,北齐国王叫“阿莘”(参)王,就是有莘(参)氏家族,姜姓就是神农炎帝之后。夏禹的后人写的《吴越春秋》记载:“有莘(参)氏女修已得薏苡而吞之生禹”。大禹的母亲是有莘(参)氏女,就是北齐之国,姜姓,在集安,有新开河古人参产地由农耕打制的石器文物证明,距大禹山有40公里。夏母碑与有莘(参)氏家族之女是互相印证。大禹母亲在集安这是决定性的根据。此外,聆隧(国东大穴)研究证明,禹父亲在集安住过,有高禖岩刻证明禹是父母拜高而生,因名高密(国内),以及其禹王之家“我家嘉夷(甲乙)来宾为王”等考查亦是有力证明。由此看来,大禹生于集安是可信的。

     ——想学习历史的,探究文化的,仔细阅读,你会有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见识,特别是不再人云亦云的理性精神!
相关资料二:大禹的历史及丰功伟绩
     尧时,共工氏“震滔洪水,以薄穷桑”,虽然是为了报复后羿射死十日就是陬訾氏(宙斯),但却给整个中国造成巨大灾难,江水、河水改道,首先是四川、西北受洪水之患,东北地区等也受到了影响,尧命禹父鲧治水,三年弗成;舜命大禹继承父业,“荒度土功”。当年大禹21岁,“启呱呱坠地”,他就离开了家乡。凿龙门,以泄河水;开三峡,以泄江水;又疏九河,以定中州。工程盖世,艰苦卓绝,“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表现出雄浑宏大的中华气魄!经过9年奋战,下土平敷。跟随大禹出征的亳人,有117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安葬在大、小三峡的悬崖之上,棺旁石壁都留下了朱红的姓名,留待后人去读。
     大禹做过尧的大章,舜的司空。为了调查世界各地,奉命踏遍全球;《吕氏春秋·求人篇》对此曾作过叙述。《山海经·五藏山经》只能是大禹所作。受命伐有扈氏,却休战班师,而有扈氏归服。即帝位后,伐共工、诛相柳,攻云雨之山,共工触不周山而身亡,非洲得以平定。就是在九阳之山,矗立着8座金字塔,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大禹爱护人民,如有穷人卖子,铸金币而赎之;见罪人于野,问之而哭,说“昔时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人不以吾之心为心,故以痛之。”说明他重人而自责。
     大禹在中华历史上,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人物。
     他不仅治水有功,开辟了母亲河——黄河,
     让天上来的黄河天水有了疏通之道,
     使得中华文明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被称之为黄河文明;
     而且,他在制度上也是大有作为的:
     一方面他终结了远古民主政治传统——禅让制,
     另一方面开创了“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和延续几千年嫡长子继承的政治制度传统。
     在中国古史中记载大禹召开的两次世界性会议:涂山之会和会稽之会。涂山之会就开在甲乙川,“执玉帛者万国”,李朝诗人柳直恭曾写道:“万里涂山来执玉,当年尚忆解夫楼”。解,就是甲乙;夫楼,就是沸流水;解夫楼就是甲乙川。会稽之会后,大禹逝世,葬于会稽之山,时为4119年前(公元前2118年)的农历六月六日。
     大禹的事业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夏文化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正确发展方向,给全世界带来不朽的光辉。平治水土,巡山勘木,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我们至今仍然享受着这种福祉。大禹的精神代表全人类的发展需要,大禹的历史是“天人合一”的伟大赞歌,她永远响彻云霄!
请注意资料二的几个点:
     请注意:
     1、尧时,共工氏“震滔洪水,以薄穷桑”,虽然是为了报复后羿射死十日就是陬訾氏(宙斯),但却给整个中国造成巨大灾难,江水、河水改道……
     2、跟随大禹出征的亳人,有117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安葬在大、小三峡的悬崖之上,棺旁石壁都留下了朱红的姓名,留待后人去读。
     3、为了调查世界各地,奉命踏遍全球;《吕氏春秋·求人篇》对此曾作过叙述。
     非洲得以平定。就是在九阳之山,矗立着8座金字塔,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4、在中国古史中记载大禹召开的两次世界性会议:涂山之会和会稽之会。

 

伏羲文化与集安的历史渊源
上古时,长白山老岭山脉曾经历过一次大型陨石雨降落。为此,伏羲从中原来到这里观天制历,创造了太阳历。飞龙氏和潜龙氏不离伏羲左右,在这里创造了巨石文化。
伏羲是传说中的华夏之祖。长白山乃蛮荒之地,他怎么会来到这里?听起来像神话一样。然而,经学者研究和对大量古迹以及各种化石的考古论证,足以证明集安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伏羲文化的不解之缘。请看——伏羲文化与集安的历史渊源?
听到和看到的是否是真实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原地带才是发祥地。伏羲是传说中阴阳八卦的创造者,他的活动区域应在黄河流域。那时长白山是荒芜之地,集安更是鸟无人烟。
而现在开发的集安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元里的历史遗迹,却不能不令人相信这一切。
在山上一个石洞中藏着一块大石头,上面满是灼斑;山腰还有一块相同石质的巨石,象座小山,重约2300吨;周围散落一些较小一点的石头布满山谷。我国研究上古史的著名学者宫玉海教授说:“这些全是陨石,吉林大学有权威的化验证明。长白山区自古就是‘天外来客'经常光顾的地方。古史记载有‘穷山拜石'之说。在6000年前,一次陨石落于‘穷桑',‘穷桑'应是肃慎之地,就是现在的东北。陨石雨落下,一块大陨石撞出一个山洞,这是陨石记载中少见的奇观。那块特大的陨石降落时削下一个山头,巨石散落山中,发生大火等灾难。这里的树龄最多不超过1000年,大火燃尽了山林,这里的树都应是后长出来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付朗云教授说:“伏羲不是神话人物,他是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第一位大首领。他统治着16大氏族部落,其中朱襄飞龙氏和昊英潜龙氏不离伏羲左右,伏羲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不能超前,而是在后面左右两侧,与伏羲居处形成正三角。昊英佐伏羲制历;朱襄造书契,为史官。他们是我国最早的太阳历历法的创造者。太阳历每年18个月,每月20天,这需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积几代人之功方可成功,而‘天外来客'在古人看来是宇宙对人的点化,因此,每有陨石降落,伏羲知道后必去谒拜。我国史料记载过伏羲‘穷山拜石'的故事,穷山就是今长白山区,伏羲东来拜石就是指这次事件。他来到这里之后,开始观测天象,他选择了几个观测点,一是现在的天台峰,在这里可以看到如北斗七星排列的山峰;二是在‘一线天',这里有不同的向口对着太阳,由此可以测一天的时间变化;三是‘风动石',用它可以测风向、等级。‘大石椅'为太昊宝座,石椅左侧有龟形石刻,右有蛇岩,符合历史记述。”付朗云教授的说法与实际对照非常相似。
宫玉海教授论证道:“朱襄和昊英不离伏羲左右,‘五女峰风景区'应该有和他们名字相近之处的遗迹。”实际上,在集安西北部有个腰营乡(现并入头道镇),当地百姓说白石砬子山上有一块巨大的蛙石,上面有石窝,常年有积水;集安西南部有个朱仙沟,沟口曾有猪形大石。“‘朱仙'是‘朱襄'的古读音;‘腰营'是‘昊英'的古读音。”“原始社会氏族分工明确,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朱襄氏族以猪为图腾,他们的氏族标识应该是猪形大石,这应该是人工雕刻的;昊英氏族把蛙作为图腾,应该有蛙石为标识。史书是这么记载的,应该没问题。”在腰营沟里大山顶上确实有一块蛙形的大石头,石上窝内积水常年存在;朱仙沟口猪形大石已毁,村子里的老人都证实确实看见过。

用什么能证实这是真的?猛一听伏羲文化在集安,真是令人惊叹!不信?古迹会告诉你。“洞沟古墓群”中的五盔坟四号墓,墓室的墙上画着伏羲与女娲交媾的巨像,伏羲头顶以金乌为象征的太阳,女娲头顶以蟾蜍(癞蛤蟆)为象征的月亮。这种手法,在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帛画中也可见到,应为西汉以前古人所画。那么,墓室主人一定尊伏羲为祖先,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在大禹山脚下,有一个“母”字岩刻残片,这是一女性造型。头上是一菱形,胸前两个**,还有20个小圆点,中间十字为9个小圆点。付朗云教授解释道:“头上的菱形象征为圣母,20个小圆点象征20天,中间9个小圆点象征九阳,那时的太阳历为全年18个月,每月20天,9个月至阳为夏至,9个月至阴为冬至,全年360天,剩5天过节。”宫玉海教授认为:“这是最早的‘母'字的象形字,史记跟随伏羲的朱襄飞龙氏造书契,他的后人叫苍颉,苍颉创造森林图画文字,这个‘母'字应为飞龙氏后人所造。集安有文字沟,沟口有文字墙,这都应是那时所留。”
简直是神奇,你不相信也得信!在禹山脚下,有三处巨形石祖造形。付朗云教授说:“祖就是男性生殖器,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的崇拜物。”在集安市博物馆,省考古学会副研究员赵书勤对着新旧石器分析道:“在鸭绿江流域大朱仙沟,出土了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和部分陶片。打制石器有亚腰石镐、钺形石镐。磨制石器有斧、刀、矛、环、石斧。陶器为手制,纹饰为划纹,火候不高。在腰营子沟口,出土了磨制石刀、石斧、石镞。这些考古资料说明这里是古人类的居住地之一。”宫玉海教授说:“这一切都说明伏羲来到这里并非是我们瞎说。太昊就是伏羲。伏羲最早发明了历法,造字与他也有关系,他把余生都献给了东北这块土地。”

造访人类曾住过的洞穴。据当地居民说,老岭山脉存在大量洞穴。近年来,山民在文字沟头“文字墙”右侧的悬崖峭壁上发现石洞两处,在“天台峰”(五女峰)森林公园的东北龙山上发现近十处洞穴。付朗云教授说:“上古人类在寒冷的北方生存,大多住在洞穴内,这里的洞穴很可能为他们的居住地,并可能遗留古人类生活用品。”在文字沟头,悬崖下边距河流20米处,有一个直径为2米的洞口,黑黑的如从岩石中钻出的枪口。如要上去,没有攀岩工具是万万不可能的。据说当地山民在十几年前曾有人进去过,洞深20多米。
龙山坐落在上解放和下解放两村(均为集安市太王乡所属)交界处,上解放村有“国东大穴”,近年来有史家考证为古人的祭祀场所,现已被当地政府辟为旅游景点。而在下解放地界龙山的原始森林里有石洞6处,这些洞穴只有当地少数人知道。据向导介绍,20年前他曾领人爬上高山进入洞中,记得其中两洞有石炕一样的东西,并有过去泥陶的碎片。还有一洞洞口小,进去20米深左右,有30多米深的井一处。

经考证,这几个洞藏在海拔近千米的高峰处,森林中没路径。吉普车只能走到半山腰,从山腰再步行4个多小时才到达一个山洞。这个山洞在悬崖下边,是个石灰岩洞穴,洞穴有上下两个洞口。在洞口,向导说曾有动物出入,洞口那块大石头已被磨光。随着向导的手电光,走进去十几米,但由于年久塌方,地上土很厚,就再也进不去了。在手电光的照射下,只看见洞向深处延伸,一眼看不到尽头。向导说:“20年前我来这里,洞口可以站起来,可现在,洞口却让风吹进的泥土给堵上了。”在附近没有什么重大发现,只在洞口的泥土中挖出了几个小海螺。这个地方怎么会有小海螺呢?
在另一座山峰的悬崖下有一个山洞,洞口特小。在洞口右上方一处不显眼的地方,确实有人工刻痕,是个人形,但不很清楚。进入洞口,里面可以站立而行,四周全是钟乳石,洞顶悬着上百个蝙蝠。30多米处,又分上下洞口,30多米深的井就在这里。井里已没有水,似天然形成。在往里就不能行走了。里面是个大峡谷,谷深有上百米,谷口两侧也许只有原始人才能通行。从洞口的岩刻可以判定,这里古代肯定有人来过。
再翻过两座山峰,就是另外几个山洞。其中有一个山洞有石炕、陶器碎片。宫玉海教授说:“可以肯定,这些山洞住过古人类。那时,鸭绿江水很大很深,水位可以在山峰洞口部位,古人类住在洞中,在水边捕鱼,这从洞口边发现的海螺可以得到证实,只是后来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水位下降,山峰才显露出来。”
种种发现表明,伏羲曾到过集安这个地方,古人类曾在这里繁衍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集安是吉林省的“小江南”,“天台峰森林公园”以其绝美的自然风光闻名中外,这不能不说是古人为集安留下的宝贵财富。

 

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谈肃清“高句丽”流毒清除“高句丽”标签为当务之急

1、为“高句丽”正名

“高句丽”是汉、唐间汉人分裂武装集团。它所以不构成“东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因为

①“高句丽”不是少数民族(长期封建宗法社会中没有形成民族,只有氏族),而是汉族高夷(高丽)氏族中叛逆的一支;即使在第二代类利攻下高句丽县城,杀县令后自称“高句丽”,也仍不改高姓。

②“高句丽”始终以独立姿态出现,不服朝廷管辖,虽然由于朝廷采取绥靖政策而“乍臣乍骄”,也没有改变其反叛本质。

③攻城陷地,为害一方,不仅反叛中央,并阻挠新罗、百济等属国与中央的联系,劫取贡赋,并侵害不停,东北及半岛地方深受其害。

④“高句丽”对其统治区域内人民,采取高压、奴隶制,以“神化”欺骗民众,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加上连年战争,无力搞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山城都是3000年前巨石文化残存,绝非“高句丽”“卫城”;集安的灌溉渠道也是魏时毋丘俭所为,“民赖其利”。

所以,把“高句丽”神话化、正史化、美化、异态化都是错误的。

2、“高句丽”不是夫余人

现在一些混乱史学称:“高句丽”是夫余人,甚至把其叛乱首领高东明认做夫余人的始祖,是极其荒谬的。

①夫余人为伏羲时代的冬官黑龙氏家族,居黑龙江以北,后“不待帝命”,自行迁徙至现松原一带。故其耆老自称“古之亡人也”,即逃亡之族。

②《好太王碑》所说“出自北夫余”,实为去高夷化,继承卒本夫余的改口。东明出于高丽国,即契丹境内。逃亡后,至拂流水上游“结庐而居”,因被卒本夫余老王招婿,改名朱蒙,成为接班人。

③“出自北大余”,只是说地望,而不是说族姓。“高句丽”人自称为颛顼之后裔,高阳氏族人,始终不改高姓,其所编造“神话”,也都来是汉族先人的传说,如“卵生降世”来自后稷;“黄龙升天”来自黄帝鼎湖飞升。“遇三人”来自颛顼——耶稣降生后的“三博士”故事等,证明其并无特殊文化。

④夫余人在5000年前被颛顼打败,退至长春、吉林一线;后又被伯鲧打败,逃至通化地区;并未在吉林龙潭山建什么“王城”;“高句丽”更没有条件在此建城。龙潭山城称为“尼什哈”山城,正是伯鲧所建。“尼什哈”,就是若阳氏,即诺萨斯,为古希腊——大夏第一代国王。史说:“伯鲧始作城郭,筑城以卫王,筑郭以守民”,可证。

⑤夫余人退至桓仁一带,建卒本夫余国,未被朝廷认可。在汉代,夫余人和岁貊(室韦靺鞨)合流,用岁王金印;又吞并北齐(百济),百济人全改为夫余姓。而高句丽虽继承卒本夫余,但仍姓高。

⑥古夫余人首领后羿,善射,曾为帝喾射官,后被封于东北。号有穷后羿;夏太康时篡权,被其管家寒浞杀死煮肉吃,史说:“有穷自此灭亡”。

3、修正有关史料,清除“高句丽”标签

①一些地方志,或有关辅助教材中,常有“高句丽|”的一些不正确史料,应予删除。如“东明为夫余人始祖”、“高句丽为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高句丽有特殊文化”等虚构部分,都应删改,而代之以“高句丽”为汉唐间的汉人叛乱武装集团。

②一些所谓“高句丽遗址公园”(实际上并无遗址)或博物馆展示,都应去掉“高句丽”标签,改称符合历史及现实的正确恰当名称。如集安的“高句丽遗址公园”可改为“九洲芳园”,因大禹为“九洲之戎”,首府为九都,生于集安大禹山。龙潭山城应恢复原名为尼什哈山城,或启林乌拉山城。

③“高句丽”为高夷叛乱的一支,后史中常把二者混称。东北一些“高句丽”前之古迹,常名为“高丽墓子”等,但并非“高句丽”之遗迹,特别是有人诬称“高句丽”前的史迹为“高句丽先人”所创,更是胡云,必须加以区别,并予以澄清,以正视听。

④一些文化活动,如节日造势等,应避免与“高句丽”、“夫余”乱挂钩,以免造成负面影响。一些商品、店铺名称等一律不许使用“高句丽”、“高丽王朝”等字样,以免造成混乱,这也是对历史和后人负责。

4、开展华夏一统教育,反对分裂图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①中华民族为同宗氏族长期形成的命运凝聚体;中华文化为上下五千年层积的成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过去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提法,应予废止。

②在长期的封建宗法氏族社会中,只有氏族和部族,并没形成民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提到的“民族”,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到的“民族”,都已经作者本人声明:使用“民族”一词,只是方便,其实讲的都是氏族,这一点很重要,不能把中国的众多同宗氏族认定为民族或“少数民族”。

③女真人与汉族长期共存,本无区分,后受匈奴影响,文化表现上有了差异,但大清建国后,紧急恢复汉文化传统,成绩斐然。女真人先祖皋陶生伯益,伯益助大禹治水成功,被帝舜封于秦,赐姓蠃,是为蠃秦(女真)氏。因皋陶无父,寄养在帝喾高辛氏家族中,史多认为皋陶为帝喾之子,实为误会。皋陶曾为帝喾、帝尧时的“士”,管理过古埃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清官”,他的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有很大贡献。因而把女真人误称“异态文明”和“少数民族”是不恰当的。特别是,大仲象逃亡到黑水靺鞨地区,但绝不是黑水靺鞨人,这一点,常被误解。

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女真人的起源和大清帝国的起源是两件不同历史层次的事,不能混为一谈。皋陶为女真人先祖,他生于敖多力城,即少昊时的青鸟城。他的母亲女修和爱斯基摩小伙子结合而生皋陶。因此,皋陶之母告诉皋陶应姓爱新觉罗,即爱斯基摩,居于三姓。皋陶即大业,生伯益为大费,大费生大廉,所以女真人被称为大氏、大国,孔、孟都是大。

大清始祖努尔哈赤,生于努尔哈河,其母在胡布里湖洗浴,有喜鹊衔朱果置于其衣服之上,吞之,怀孕,生努尔哈赤。此朱果,为女真子,即冬青之果。胡布里雍顺,即胡布里英雄。胡布里湖,并不是天池,天池中无法洗浴。按《女真史》,努尔哈赤之祖为叫杨,父为塔夫,并不是无父而生,也用不着喜鹊衔朱果使其母怀孕。这不过是把始祖神化的一些说法,这些说法和《史记·秦本纪》并不相符。

5、东北地区与中原本为一体

①东北地区,曾叫“少昊之宇”,即伏羲氏之子太檀所居。后黄帝之子帝挚即青阳氏、金天氏来东北,“居少昊之宇,以行太昊之法”,因又号少昊。神农氏家族在东北有三族:烈山氏、有莘氏、有邰氏;把“少昊之宇”改称“少典之国”。黄帝家族继为少典之君,未改名称,故史上的“少典之君”,为炎黄两个不同家族不同时代之称谓,不可混淆。

②东北地区为夏、商、周、秦发祥之地,后稷、契、大禹、皋陶、伯益等先圣先贤均生于东北。《诗·商颂·长发》:睿哲惟商,长发其祥。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大禹为夏王朝创始人;契为商王朝创始人,后稷为周的始祖;伯益为女真始祖。后虽迁徙于西北等地,却都以东北为发祥地。对此,应加以确认,不可抹熬。

③所谓“少数民族”,多为汉族分支。如慕容氏,为黄帝之孙鞠涂所建,古称思幽之国,后称思虑之国,即东胡。《山海经》中称“胡不与国”,即慕容氏国。宇文,为云氏家族,黄帝为云师,云氏为其本家,又叫“库莫奚”,“库莫”就是“云”。鄂温克、叶儿羌、毛民,都是大禹在北方的子孙,即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域,锡霍特山区之民,《大荒北经》: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合……是此毛民。
④锡伯人又称鲜卑人,为周文王之后裔,文王原称西伯昌,西伯利亚即源于西伯之地。
⑤段部为春秋时“郑伯克段于鄢”故事中叔段之族人移居于东北的后代,不敢称王和其它封号,称“段部”,证明其为段的后裔。
⑥箕氏朝鲜为商人,卫氏朝鲜为燕人,王俭高丽为唐人;李氏朝鲜为弓氏,汉人。《旧唐书》:“新罗多金、朴两姓”,即今之朝鲜人。
契丹,即俄语的Китай,为“北维”一词的古读,日本语读为きたぃ。《竹书》:“颛顼创北维,帝喾受之”。颛顼创建高阳之国,后为东北地区首领,把东北地区称为“北维”,即“国之四维”之一。后帝喾接班,统领东北,即“受之”。
实际上,契丹应包括多个氏族。如高姓、萧姓、金姓、完颜(轩辕)、公孙,以及各部。辽人除萧姓外中还有董姓,邬姓为乌洛侯即夏之御龙氏。葛姓为葛天氏,又为盖天氏,葛盖一家,等等。所以为什么金兀术又称完颜兀术。萧姓又为熙姓、白姓,这些氏族都属于黄帝族人。在东北地区,氏族之间分分合合,或互为君长都是内部问题,并非异族之间的矛盾。
6、出“伊甸园”的各家族在东北者
《创世纪》为中华古文明中之上五千年史。对此,史学界尚未进入研究视野。“伊甸园”在中国之云贵高原。遵上帝之命,挪亚家族各支脉分别走向“世界全地”。其中一部分支族曾居住在中国东北。
①含之子曰古实,古实即句须,后为姑苏;古实之子曰宁禄,创造贝丘文化,葬于河南濮阳。古实之子曰拉玛,来东北,在吉林之乌拉街居住,地名公拉马;为喇嘛教的创始人。另一子麦西,开创巨石文化,后为墨西哥金字塔之建造者。
②亚弗之子曰歌蔑,即山东姑蔑、高密、柬埔寨之高棉。又一子曰雅完,来东北居今鸭园。又一子曰土巴,即后之秃发,拓拔。
③闪之子曰以拦,居今燕、奄、依兰(在东北)。闪之五代孙曰拉吴,即后之老岭、崂山、老挝及拉祜族之先祖。老岭在《大荒北经》中为:
先(光)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
先槛又为光槛,两字皆误,实为老槛(兰),即乐浪、老岭,拉吴所迁徙之地。“河、济所入”,指渤海。大逢应为大连,即伯益之子大廉环渤海建乌俗氏国,后称薄姑,《山海经》中又记为波谷。
以上古族,经久不衰,直到汉、唐,仍有遗存,因年代久远,史志所记不祥,故今人不甚了然。
7、《山海经》所记之东北地名
①不咸山,为莫汉山,即莫干山,因上有天池,故不干。
②肃慎之国,即少昊所创建的穷桑之国,后记为息慎,因“肃”古又读xu(序)。
③夫余之山:今夫余县地,“方圆三百里”,又记为附鱼、扶隅,“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颛顼之墓葬在今夫余县富康村北,规模宏大,现有遗址,方圆2.5平方公里。
④“有大人之国”,厘姓,黄帝之曾孙黎的臣民,即汪罔氏(昂昂溪)、防风氏,居大兴安岭。
⑤“有衡天”,又叫刑天,即兴安,“有盘木千里”,即栗子树很多。
⑥有叔歜之国,即基督之国,在今德都,基督又记为纪他、叔达、叔得,为颛顼——耶稣之孙、老童之子;舜时派出为传教士“总揆百事,布五教于四方”。
⑦“有北齐之国,姜姓。”为炎帝之后。姜太公之故国。史说:“姜尚,东海人氏。”北齐又称百济,原居桦甸县勃吉。
⑧“其西有山”(大连之西),名曰禹所积石,即碣石山。大禹治水,凿龙门,碎石都运入渤海,积石又成山,因上有碑碣,后称碣石山。
⑨“有始洲之国”,即始鸠,本为鸤鸠氏,居长白山。丹山,即大山、盖马大山,也就是长白山。
8、与平“高句丽”有关地区
①泊灼城、泊灼口,即丹乐、鸭绿江口,名称来源于后稷弃之子曰不窋,古读泊灼。
②买沟,即蚂蚁沟、蚂蚁河。名称来源于“夏臣糜”,为少康复国之军队首领,有功于夏之复国,葬于集安夏人墓区之“三室墓”。
③耹隧:伯鲧所筑,伯鲧名耹,即启林。耹隧今之国东大穴,洞中有洞。《周书》:“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融,即禹、戎禹;《海内南经》中,炎融即夏禹。回禄,即火神;说明在公元前约1783年,夏桀三十七年,陨星降于集安,引起大火,烧了隔宿,隔宿曰信。
④夫余之山(见前)
⑤大玄之山,大玄之民,即大兴安岭之大人国,即汪罔氏、防风氏。
⑥肃慎之国(见前)
⑦《海内经》:“东海之外,北海之隅,有国曰朝鲜,天毒,……偎人爱之。”东海,指太平洋;北海,今称日本海。天毒,为安图、玄菟,指东北之东南部。多人误认“天毒”即身毒,为印度,错了。印度和朝鲜,一个在南海,即印度洋,一个在北海即北中国海,真的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偎人,偎读wai,通倭,指古之鬼方,苦夷,即今之日本。
⑧孟鸟,即孟亳,后为真亳、震亳。另《海内经》太昊生咸鸟为韩亳,列阳为凉亳、梁亳。真亳后为辰韩(震韩),咸鸟为弁韩,孟亳为马韩,成为半岛南部之“三韩”。
9、建议
总之,世界的和平大局,不可因一些私利而破坏;国内的安定团结大局,更不可因某些地方或某些人的私利而被干扰。因此建议:
①修改有关文献如地方志类,例如《集安百科全书》(历史部分)、地方历史教材、辞书中有关“高句丽”的内容,突出其反叛、分裂的实质,定性为汉唐间汉人分裂武装集团,不可模糊处理。
②集安市博物馆,不可成为“高句丽”专题展馆,应改为夏、商、周、秦等史迹综合展馆。
③集安之“高句丽”遗址公园,应立即改名,如“九洲芳园”。
④大禹山之3319墓及“禹母石”为国宝级文物,应特别加以保护。
⑤吉林市龙坛山城,与“高句丽”无关,应恢复原名“尼什哈”(若阳)山城,展示颛顼——伯鲧——大禹即夏文化源流之特点。
⑥商号、店名、产品名,均不得使用“高句丽”字样,以免引发负面影响。
⑦撤销“伪皇宫博物院”,尽快在原址筹建长春国学研究院,以正本清源,宏扬中华文化。
⑧集安之国东大穴,周时称为“耹隧”,清代称其岩像为“爱豁”,应恢复原名。下解放之“羊鱼头”,为颛顼图腾石刻,应加以保护,并恢复原名。
⑨从阿城大岭之伏羲、女丑像,到敦化小石河之石龙狮,到集安之天台峰(五女峰)均属伏羲文化遗址,应妥善保护,在正史的基础上,发展旅游文化事业。
⑩撤消吉林省社科院“高句丽”文化研究中心,改为夏、商、周、秦文化研究所,或通古斯(通沟氏)文化研究所。
以上措施,不仅对国内有利,在国际上由于对历史的澄清,也有利于国家间关系的改善。

2013年4月8日凌晨

大禹、伏羲、高句丽、集安的历史渊源

(2013-09-30 09:41:48)

本文为网摘转载,

共三篇文章《大禹治水的大禹出生于集安吗?》《伏羲与集安有什么关系?》《“高句丽”之说为什么是错误的》

一、大禹出生于集安的传奇故事

让中国跨入文明时代的第一人,是大禹的儿子启,因为他建立了中华第一王朝——夏。
     但是,历史上公认真正建立夏朝的不是启,而是禹。——因为他到晚年时,实际已经不想再禅让天下,却又不愿担当破坏传统的骂名,所以,就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继续禅让天下指定死后传位给名不见经传的小贵族益,而把人财物等实权交给自己儿子启。
     等他一死,启便杀了大禹的继承人而自封为天子建立了夏王朝。
     所以,夏王朝的法律不叫启刑,而叫做“禹刑”,即后世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大禹在中华历史上,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人物。
     他不仅治水有功,开辟了母亲河——黄河,
     让天上来的黄河天水有了疏通之道,
     使得中华文明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被称之为黄河文明;
     而且,他在制度上也是大有作为的:
     一方面他终结了远古民口主政治传统——禅让制,
     另一方面开创了“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和延续几千年嫡长子继承的政治制度传统。
     对大禹的任何探讨,都是对中华文明的追根溯源,不管结论如何,都是具有历史和理论乃至现实价值的。
     有些人觉得非常可笑——连大禹是男是女都成了问题,“连公母都搞不清的人不如死了算了”,这是原话。
     其实,这正是验证了我的格言——有文凭未必有文化,有知识未必有见识!这话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
     如果以为书上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书上的一切都是无可置疑,那么就是典型的有知识没文化,可惜,现在这种被称为知道分子的所谓知识分子却大有人在!
     没读过或者不知道易经的人,恐怕就没资格谈论中国文化,对大禹没有确实认识,也同样不能说可以心里坦然地面对历史传统……
     这对于叫嚷爱国主义、复兴中华、维护传统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上古时,长白山老岭山脉曾经历过一次大型陨石雨降落。为此,伏羲从中原来到集安一带观天制历,创造了太阳历。飞龙氏和潜龙氏不离伏羲左右,在这里创造了巨石文化。
     伏羲是传说中的华夏之祖。长白山乃蛮荒之地,他怎么会来到这里?听起来像神话一样。然而,经学者研究和对大量古迹以及各种化石的考古论证,足以证明集安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伏羲文化的不解之缘。
     夏商: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左右,大禹的祖父颛顼,10岁来到东北,辅佐少昊,娶阿甸之女生伯鲧,号若阳。若阳娶有莘氏女修己,生大禹于大禹山,山因人而得名。《史记·夏本记》说,鲧与修己“祈于高禖”而生禹,故又名高密。如今,夏母之墓只剩下残碑断碣,四周长满了荒草。
     相关资料一:大禹生于集安?
     大禹的祖父颛顼,10岁来到东北,辅佐少昊,娶阿甸之女生伯鲧,号若阳。若阳娶有莘氏女修己,生大禹于大禹山,山因人而得名。《史记·夏本记》说,鲧与修己“祈于高禖”而生禹,故又名高密。如今,夏母之墓只剩下残碑断碣,四周长满了荒草。大禹娶涂山氏之女曰女娲,生启;《太康地纪》说:“涂山氏合婚于台桑之野”,这说明:一、涂山氏为有邰氏家族成员;二、其地正是今集安市财源镇甲乙川之涂山,在台上镇之南。
     4229年前(公元前2228年)的10月25日,秋光灿烂,一位叫作九阳的男孩诞生在这里。而后110年间,他作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写出了壮丽的英雄史诗,他就是轩辕黄帝的第八代孙、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
     《山海经》与中华文化研讨会通过了《会议纪要》,承认大禹生于集安,并列出了12条根据。从宫玉海教授的研究成果看,他是以历史的活化石语言(特别是地名语言、文史)与历史的死化石文物考古相结合,各学科整体地综合、比较的新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不是材料的堆积。            
      1、集安有禹山的山名,确认为历史的活化石,但有一个过程。开始集安有人把“禹山”与“雨山”混为一谈,认为“禹山”就是“雨山”。然而事实是两座山,“禹山”在城后,“雨山”距“禹山”相距5公里,两座山名,音同字不同,说明“禹山”之名不是随意取的,“禹山”不是因“雨”,而是因“禹”得名。禹名不是现在革命名字。后来找到了《满洲古迹遗闻》,其中记载着古城门上有《禹山古都》古匾,说明山是古名,城是古城,是《神秘的禹山古都》一书名的来历。由此可见,禹山地名语言是一个历史的活化石,它包含着更为深刻的历史。东北文物考古证明,早期夏文化在东北有遗迹;文史研究证明,大禹治水来到东北。这就可以断定禹山与大禹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大禹治水走遍中国,到处都有禹王的遗迹。但是,以山名禹这是全国仅有的。为什么叫禹山,仅以山名还难断定禹生地。那还有什么根据呢?
      2、大禹山南山腰发现了夏母的象形文字碑。文字史证明,夏初使用的象形文字,碑的象形字破译又是夏母,这是两层证明。象形字证明是夏代,文字本身又是夏母,这块碑确认为夏母碑是毫无疑问的。大禹山前出土了新石器晚期、青铜器早期的文物(见集安文物志),证明是夏代初期文物,与夏母碑证明时代一致。说明夏代夏母族在禹山一带。历史的活化石与死化石证明,时间、空间一致。夏母碑与石器文物都在禹山下,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历史的、整体的、有机的组合。这就可以得出禹山名的来历,是大禹出生之地。也说明历史的活化石与死化石结合整体研究是一个科学的方法。
      3、集安的古人参产地证明大禹的母亲的娘家在集安,不是外来户,所以,大禹只能生于集安。集安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人参产地,地点就在新开河。新开河中上游在台上镇荒崴子村有两处以农耕为特点的打制石器出土。(见集安文物志)这正是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农耕选择了最好的人参产地由其家族管理。《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北齐之国,姜姓”。大荒北经的地理在北方;“北齐之国”就是东北的长白山区,北齐国王叫“阿莘”(参)王,就是有莘(参)氏家族,姜姓就是神农炎帝之后。夏禹的后人写的《吴越春秋》记载:“有莘(参)氏女修已得薏苡而吞之生禹”。大禹的母亲是有莘(参)氏女,就是北齐之国,姜姓,在集安,有新开河古人参产地由农耕打制的石器文物证明,距大禹山有40公里。夏母碑与有莘(参)氏家族之女是互相印证。大禹母亲在集安这是决定性的根据。此外,聆隧(国东大穴)研究证明,禹父亲在集安住过,有高禖岩刻证明禹是父母拜高而生,因名高密(国内),以及其禹王之家“我家嘉夷(甲乙)来宾为王”等考查亦是有力证明。由此看来,大禹生于集安是可信的。

     ——想学习历史的,探究文化的,仔细阅读,你会有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见识,特别是不再人云亦云的理性精神!
相关资料二:大禹的历史及丰功伟绩
     尧时,共工氏“震滔洪水,以薄穷桑”,虽然是为了报复后羿射死十日就是陬訾氏(宙斯),但却给整个中国造成巨大灾难,江水、河水改道,首先是四川、西北受洪水之患,东北地区等也受到了影响,尧命禹父鲧治水,三年弗成;舜命大禹继承父业,“荒度土功”。当年大禹21岁,“启呱呱坠地”,他就离开了家乡。凿龙门,以泄河水;开三峡,以泄江水;又疏九河,以定中州。工程盖世,艰苦卓绝,“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表现出雄浑宏大的中华气魄!经过9年奋战,下土平敷。跟随大禹出征的亳人,有117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安葬在大、小三峡的悬崖之上,棺旁石壁都留下了朱红的姓名,留待后人去读。
     大禹做过尧的大章,舜的司空。为了调查世界各地,奉命踏遍全球;《吕氏春秋·求人篇》对此曾作过叙述。《山海经·五藏山经》只能是大禹所作。受命伐有扈氏,却休战班师,而有扈氏归服。即帝位后,伐共工、诛相柳,攻云雨之山,共工触不周山而身亡,非洲得以平定。就是在九阳之山,矗立着8座金字塔,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大禹爱护人民,如有穷人卖子,铸金币而赎之;见罪人于野,问之而哭,说“昔时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人不以吾之心为心,故以痛之。”说明他重人而自责。
     大禹在中华历史上,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人物。
     他不仅治水有功,开辟了母亲河——黄河,
     让天上来的黄河天水有了疏通之道,
     使得中华文明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被称之为黄河文明;
     而且,他在制度上也是大有作为的:
     一方面他终结了远古民主政治传统——禅让制,
     另一方面开创了“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和延续几千年嫡长子继承的政治制度传统。
     在中国古史中记载大禹召开的两次世界性会议:涂山之会和会稽之会。涂山之会就开在甲乙川,“执玉帛者万国”,李朝诗人柳直恭曾写道:“万里涂山来执玉,当年尚忆解夫楼”。解,就是甲乙;夫楼,就是沸流水;解夫楼就是甲乙川。会稽之会后,大禹逝世,葬于会稽之山,时为4119年前(公元前2118年)的农历六月六日。
     大禹的事业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夏文化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正确发展方向,给全世界带来不朽的光辉。平治水土,巡山勘木,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我们至今仍然享受着这种福祉。大禹的精神代表全人类的发展需要,大禹的历史是“天人合一”的伟大赞歌,她永远响彻云霄!
请注意资料二的几个点:
     请注意:
     1、尧时,共工氏“震滔洪水,以薄穷桑”,虽然是为了报复后羿射死十日就是陬訾氏(宙斯),但却给整个中国造成巨大灾难,江水、河水改道……
     2、跟随大禹出征的亳人,有117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安葬在大、小三峡的悬崖之上,棺旁石壁都留下了朱红的姓名,留待后人去读。
     3、为了调查世界各地,奉命踏遍全球;《吕氏春秋·求人篇》对此曾作过叙述。
     非洲得以平定。就是在九阳之山,矗立着8座金字塔,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4、在中国古史中记载大禹召开的两次世界性会议:涂山之会和会稽之会。

 

伏羲文化与集安的历史渊源
上古时,长白山老岭山脉曾经历过一次大型陨石雨降落。为此,伏羲从中原来到这里观天制历,创造了太阳历。飞龙氏和潜龙氏不离伏羲左右,在这里创造了巨石文化。
伏羲是传说中的华夏之祖。长白山乃蛮荒之地,他怎么会来到这里?听起来像神话一样。然而,经学者研究和对大量古迹以及各种化石的考古论证,足以证明集安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伏羲文化的不解之缘。请看——伏羲文化与集安的历史渊源?
听到和看到的是否是真实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原地带才是发祥地。伏羲是传说中阴阳八卦的创造者,他的活动区域应在黄河流域。那时长白山是荒芜之地,集安更是鸟无人烟。
而现在开发的集安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元里的历史遗迹,却不能不令人相信这一切。
在山上一个石洞中藏着一块大石头,上面满是灼斑;山腰还有一块相同石质的巨石,象座小山,重约2300吨;周围散落一些较小一点的石头布满山谷。我国研究上古史的著名学者宫玉海教授说:“这些全是陨石,吉林大学有权威的化验证明。长白山区自古就是‘天外来客'经常光顾的地方。古史记载有‘穷山拜石'之说。在6000年前,一次陨石落于‘穷桑',‘穷桑'应是肃慎之地,就是现在的东北。陨石雨落下,一块大陨石撞出一个山洞,这是陨石记载中少见的奇观。那块特大的陨石降落时削下一个山头,巨石散落山中,发生大火等灾难。这里的树龄最多不超过1000年,大火燃尽了山林,这里的树都应是后长出来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付朗云教授说:“伏羲不是神话人物,他是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第一位大首领。他统治着16大氏族部落,其中朱襄飞龙氏和昊英潜龙氏不离伏羲左右,伏羲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不能超前,而是在后面左右两侧,与伏羲居处形成正三角。昊英佐伏羲制历;朱襄造书契,为史官。他们是我国最早的太阳历历法的创造者。太阳历每年18个月,每月20天,这需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积几代人之功方可成功,而‘天外来客'在古人看来是宇宙对人的点化,因此,每有陨石降落,伏羲知道后必去谒拜。我国史料记载过伏羲‘穷山拜石'的故事,穷山就是今长白山区,伏羲东来拜石就是指这次事件。他来到这里之后,开始观测天象,他选择了几个观测点,一是现在的天台峰,在这里可以看到如北斗七星排列的山峰;二是在‘一线天',这里有不同的向口对着太阳,由此可以测一天的时间变化;三是‘风动石',用它可以测风向、等级。‘大石椅'为太昊宝座,石椅左侧有龟形石刻,右有蛇岩,符合历史记述。”付朗云教授的说法与实际对照非常相似。
宫玉海教授论证道:“朱襄和昊英不离伏羲左右,‘五女峰风景区'应该有和他们名字相近之处的遗迹。”实际上,在集安西北部有个腰营乡(现并入头道镇),当地百姓说白石砬子山上有一块巨大的蛙石,上面有石窝,常年有积水;集安西南部有个朱仙沟,沟口曾有猪形大石。“‘朱仙'是‘朱襄'的古读音;‘腰营'是‘昊英'的古读音。”“原始社会氏族分工明确,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朱襄氏族以猪为图腾,他们的氏族标识应该是猪形大石,这应该是人工雕刻的;昊英氏族把蛙作为图腾,应该有蛙石为标识。史书是这么记载的,应该没问题。”在腰营沟里大山顶上确实有一块蛙形的大石头,石上窝内积水常年存在;朱仙沟口猪形大石已毁,村子里的老人都证实确实看见过。

用什么能证实这是真的?猛一听伏羲文化在集安,真是令人惊叹!不信?古迹会告诉你。“洞沟古墓群”中的五盔坟四号墓,墓室的墙上画着伏羲与女娲交媾的巨像,伏羲头顶以金乌为象征的太阳,女娲头顶以蟾蜍(癞蛤蟆)为象征的月亮。这种手法,在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帛画中也可见到,应为西汉以前古人所画。那么,墓室主人一定尊伏羲为祖先,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在大禹山脚下,有一个“母”字岩刻残片,这是一女性造型。头上是一菱形,胸前两个**,还有20个小圆点,中间十字为9个小圆点。付朗云教授解释道:“头上的菱形象征为圣母,20个小圆点象征20天,中间9个小圆点象征九阳,那时的太阳历为全年18个月,每月20天,9个月至阳为夏至,9个月至阴为冬至,全年360天,剩5天过节。”宫玉海教授认为:“这是最早的‘母'字的象形字,史记跟随伏羲的朱襄飞龙氏造书契,他的后人叫苍颉,苍颉创造森林图画文字,这个‘母'字应为飞龙氏后人所造。集安有文字沟,沟口有文字墙,这都应是那时所留。”
简直是神奇,你不相信也得信!在禹山脚下,有三处巨形石祖造形。付朗云教授说:“祖就是男性生殖器,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的崇拜物。”在集安市博物馆,省考古学会副研究员赵书勤对着新旧石器分析道:“在鸭绿江流域大朱仙沟,出土了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和部分陶片。打制石器有亚腰石镐、钺形石镐。磨制石器有斧、刀、矛、环、石斧。陶器为手制,纹饰为划纹,火候不高。在腰营子沟口,出土了磨制石刀、石斧、石镞。这些考古资料说明这里是古人类的居住地之一。”宫玉海教授说:“这一切都说明伏羲来到这里并非是我们瞎说。太昊就是伏羲。伏羲最早发明了历法,造字与他也有关系,他把余生都献给了东北这块土地。”

造访人类曾住过的洞穴。据当地居民说,老岭山脉存在大量洞穴。近年来,山民在文字沟头“文字墙”右侧的悬崖峭壁上发现石洞两处,在“天台峰”(五女峰)森林公园的东北龙山上发现近十处洞穴。付朗云教授说:“上古人类在寒冷的北方生存,大多住在洞穴内,这里的洞穴很可能为他们的居住地,并可能遗留古人类生活用品。”在文字沟头,悬崖下边距河流20米处,有一个直径为2米的洞口,黑黑的如从岩石中钻出的枪口。如要上去,没有攀岩工具是万万不可能的。据说当地山民在十几年前曾有人进去过,洞深20多米。
龙山坐落在上解放和下解放两村(均为集安市太王乡所属)交界处,上解放村有“国东大穴”,近年来有史家考证为古人的祭祀场所,现已被当地政府辟为旅游景点。而在下解放地界龙山的原始森林里有石洞6处,这些洞穴只有当地少数人知道。据向导介绍,20年前他曾领人爬上高山进入洞中,记得其中两洞有石炕一样的东西,并有过去泥陶的碎片。还有一洞洞口小,进去20米深左右,有30多米深的井一处。

经考证,这几个洞藏在海拔近千米的高峰处,森林中没路径。吉普车只能走到半山腰,从山腰再步行4个多小时才到达一个山洞。这个山洞在悬崖下边,是个石灰岩洞穴,洞穴有上下两个洞口。在洞口,向导说曾有动物出入,洞口那块大石头已被磨光。随着向导的手电光,走进去十几米,但由于年久塌方,地上土很厚,就再也进不去了。在手电光的照射下,只看见洞向深处延伸,一眼看不到尽头。向导说:“20年前我来这里,洞口可以站起来,可现在,洞口却让风吹进的泥土给堵上了。”在附近没有什么重大发现,只在洞口的泥土中挖出了几个小海螺。这个地方怎么会有小海螺呢?
在另一座山峰的悬崖下有一个山洞,洞口特小。在洞口右上方一处不显眼的地方,确实有人工刻痕,是个人形,但不很清楚。进入洞口,里面可以站立而行,四周全是钟乳石,洞顶悬着上百个蝙蝠。30多米处,又分上下洞口,30多米深的井就在这里。井里已没有水,似天然形成。在往里就不能行走了。里面是个大峡谷,谷深有上百米,谷口两侧也许只有原始人才能通行。从洞口的岩刻可以判定,这里古代肯定有人来过。
再翻过两座山峰,就是另外几个山洞。其中有一个山洞有石炕、陶器碎片。宫玉海教授说:“可以肯定,这些山洞住过古人类。那时,鸭绿江水很大很深,水位可以在山峰洞口部位,古人类住在洞中,在水边捕鱼,这从洞口边发现的海螺可以得到证实,只是后来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水位下降,山峰才显露出来。”
种种发现表明,伏羲曾到过集安这个地方,古人类曾在这里繁衍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集安是吉林省的“小江南”,“天台峰森林公园”以其绝美的自然风光闻名中外,这不能不说是古人为集安留下的宝贵财富。

 

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谈肃清“高句丽”流毒清除“高句丽”标签为当务之急

1、为“高句丽”正名

“高句丽”是汉、唐间汉人分裂武装集团。它所以不构成“东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因为

①“高句丽”不是少数民族(长期封建宗法社会中没有形成民族,只有氏族),而是汉族高夷(高丽)氏族中叛逆的一支;即使在第二代类利攻下高句丽县城,杀县令后自称“高句丽”,也仍不改高姓。

②“高句丽”始终以独立姿态出现,不服朝廷管辖,虽然由于朝廷采取绥靖政策而“乍臣乍骄”,也没有改变其反叛本质。

③攻城陷地,为害一方,不仅反叛中央,并阻挠新罗、百济等属国与中央的联系,劫取贡赋,并侵害不停,东北及半岛地方深受其害。

④“高句丽”对其统治区域内人民,采取高压、奴隶制,以“神化”欺骗民众,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加上连年战争,无力搞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山城都是3000年前巨石文化残存,绝非“高句丽”“卫城”;集安的灌溉渠道也是魏时毋丘俭所为,“民赖其利”。

所以,把“高句丽”神话化、正史化、美化、异态化都是错误的。

2、“高句丽”不是夫余人

现在一些混乱史学称:“高句丽”是夫余人,甚至把其叛乱首领高东明认做夫余人的始祖,是极其荒谬的。

①夫余人为伏羲时代的冬官黑龙氏家族,居黑龙江以北,后“不待帝命”,自行迁徙至现松原一带。故其耆老自称“古之亡人也”,即逃亡之族。

②《好太王碑》所说“出自北夫余”,实为去高夷化,继承卒本夫余的改口。东明出于高丽国,即契丹境内。逃亡后,至拂流水上游“结庐而居”,因被卒本夫余老王招婿,改名朱蒙,成为接班人。

③“出自北大余”,只是说地望,而不是说族姓。“高句丽”人自称为颛顼之后裔,高阳氏族人,始终不改高姓,其所编造“神话”,也都来是汉族先人的传说,如“卵生降世”来自后稷;“黄龙升天”来自黄帝鼎湖飞升。“遇三人”来自颛顼——耶稣降生后的“三博士”故事等,证明其并无特殊文化。

④夫余人在5000年前被颛顼打败,退至长春、吉林一线;后又被伯鲧打败,逃至通化地区;并未在吉林龙潭山建什么“王城”;“高句丽”更没有条件在此建城。龙潭山城称为“尼什哈”山城,正是伯鲧所建。“尼什哈”,就是若阳氏,即诺萨斯,为古希腊——大夏第一代国王。史说:“伯鲧始作城郭,筑城以卫王,筑郭以守民”,可证。

⑤夫余人退至桓仁一带,建卒本夫余国,未被朝廷认可。在汉代,夫余人和岁貊(室韦靺鞨)合流,用岁王金印;又吞并北齐(百济),百济人全改为夫余姓。而高句丽虽继承卒本夫余,但仍姓高。

⑥古夫余人首领后羿,善射,曾为帝喾射官,后被封于东北。号有穷后羿;夏太康时篡权,被其管家寒浞杀死煮肉吃,史说:“有穷自此灭亡”。

3、修正有关史料,清除“高句丽”标签

①一些地方志,或有关辅助教材中,常有“高句丽|”的一些不正确史料,应予删除。如“东明为夫余人始祖”、“高句丽为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高句丽有特殊文化”等虚构部分,都应删改,而代之以“高句丽”为汉唐间的汉人叛乱武装集团。

②一些所谓“高句丽遗址公园”(实际上并无遗址)或博物馆展示,都应去掉“高句丽”标签,改称符合历史及现实的正确恰当名称。如集安的“高句丽遗址公园”可改为“九洲芳园”,因大禹为“九洲之戎”,首府为九都,生于集安大禹山。龙潭山城应恢复原名为尼什哈山城,或启林乌拉山城。

③“高句丽”为高夷叛乱的一支,后史中常把二者混称。东北一些“高句丽”前之古迹,常名为“高丽墓子”等,但并非“高句丽”之遗迹,特别是有人诬称“高句丽”前的史迹为“高句丽先人”所创,更是胡云,必须加以区别,并予以澄清,以正视听。

④一些文化活动,如节日造势等,应避免与“高句丽”、“夫余”乱挂钩,以免造成负面影响。一些商品、店铺名称等一律不许使用“高句丽”、“高丽王朝”等字样,以免造成混乱,这也是对历史和后人负责。

4、开展华夏一统教育,反对分裂图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①中华民族为同宗氏族长期形成的命运凝聚体;中华文化为上下五千年层积的成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过去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提法,应予废止。

②在长期的封建宗法氏族社会中,只有氏族和部族,并没形成民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提到的“民族”,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到的“民族”,都已经作者本人声明:使用“民族”一词,只是方便,其实讲的都是氏族,这一点很重要,不能把中国的众多同宗氏族认定为民族或“少数民族”。

③女真人与汉族长期共存,本无区分,后受匈奴影响,文化表现上有了差异,但大清建国后,紧急恢复汉文化传统,成绩斐然。女真人先祖皋陶生伯益,伯益助大禹治水成功,被帝舜封于秦,赐姓蠃,是为蠃秦(女真)氏。因皋陶无父,寄养在帝喾高辛氏家族中,史多认为皋陶为帝喾之子,实为误会。皋陶曾为帝喾、帝尧时的“士”,管理过古埃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清官”,他的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有很大贡献。因而把女真人误称“异态文明”和“少数民族”是不恰当的。特别是,大仲象逃亡到黑水靺鞨地区,但绝不是黑水靺鞨人,这一点,常被误解。

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女真人的起源和大清帝国的起源是两件不同历史层次的事,不能混为一谈。皋陶为女真人先祖,他生于敖多力城,即少昊时的青鸟城。他的母亲女修和爱斯基摩小伙子结合而生皋陶。因此,皋陶之母告诉皋陶应姓爱新觉罗,即爱斯基摩,居于三姓。皋陶即大业,生伯益为大费,大费生大廉,所以女真人被称为大氏、大国,孔、孟都是大。

大清始祖努尔哈赤,生于努尔哈河,其母在胡布里湖洗浴,有喜鹊衔朱果置于其衣服之上,吞之,怀孕,生努尔哈赤。此朱果,为女真子,即冬青之果。胡布里雍顺,即胡布里英雄。胡布里湖,并不是天池,天池中无法洗浴。按《女真史》,努尔哈赤之祖为叫杨,父为塔夫,并不是无父而生,也用不着喜鹊衔朱果使其母怀孕。这不过是把始祖神化的一些说法,这些说法和《史记·秦本纪》并不相符。

5、东北地区与中原本为一体

①东北地区,曾叫“少昊之宇”,即伏羲氏之子太檀所居。后黄帝之子帝挚即青阳氏、金天氏来东北,“居少昊之宇,以行太昊之法”,因又号少昊。神农氏家族在东北有三族:烈山氏、有莘氏、有邰氏;把“少昊之宇”改称“少典之国”。黄帝家族继为少典之君,未改名称,故史上的“少典之君”,为炎黄两个不同家族不同时代之称谓,不可混淆。

②东北地区为夏、商、周、秦发祥之地,后稷、契、大禹、皋陶、伯益等先圣先贤均生于东北。《诗·商颂·长发》:睿哲惟商,长发其祥。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大禹为夏王朝创始人;契为商王朝创始人,后稷为周的始祖;伯益为女真始祖。后虽迁徙于西北等地,却都以东北为发祥地。对此,应加以确认,不可抹熬。

③所谓“少数民族”,多为汉族分支。如慕容氏,为黄帝之孙鞠涂所建,古称思幽之国,后称思虑之国,即东胡。《山海经》中称“胡不与国”,即慕容氏国。宇文,为云氏家族,黄帝为云师,云氏为其本家,又叫“库莫奚”,“库莫”就是“云”。鄂温克、叶儿羌、毛民,都是大禹在北方的子孙,即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域,锡霍特山区之民,《大荒北经》: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合……是此毛民。
④锡伯人又称鲜卑人,为周文王之后裔,文王原称西伯昌,西伯利亚即源于西伯之地。
⑤段部为春秋时“郑伯克段于鄢”故事中叔段之族人移居于东北的后代,不敢称王和其它封号,称“段部”,证明其为段的后裔。
⑥箕氏朝鲜为商人,卫氏朝鲜为燕人,王俭高丽为唐人;李氏朝鲜为弓氏,汉人。《旧唐书》:“新罗多金、朴两姓”,即今之朝鲜人。
契丹,即俄语的Китай,为“北维”一词的古读,日本语读为きたぃ。《竹书》:“颛顼创北维,帝喾受之”。颛顼创建高阳之国,后为东北地区首领,把东北地区称为“北维”,即“国之四维”之一。后帝喾接班,统领东北,即“受之”。
实际上,契丹应包括多个氏族。如高姓、萧姓、金姓、完颜(轩辕)、公孙,以及各部。辽人除萧姓外中还有董姓,邬姓为乌洛侯即夏之御龙氏。葛姓为葛天氏,又为盖天氏,葛盖一家,等等。所以为什么金兀术又称完颜兀术。萧姓又为熙姓、白姓,这些氏族都属于黄帝族人。在东北地区,氏族之间分分合合,或互为君长都是内部问题,并非异族之间的矛盾。
6、出“伊甸园”的各家族在东北者
《创世纪》为中华古文明中之上五千年史。对此,史学界尚未进入研究视野。“伊甸园”在中国之云贵高原。遵上帝之命,挪亚家族各支脉分别走向“世界全地”。其中一部分支族曾居住在中国东北。
①含之子曰古实,古实即句须,后为姑苏;古实之子曰宁禄,创造贝丘文化,葬于河南濮阳。古实之子曰拉玛,来东北,在吉林之乌拉街居住,地名公拉马;为喇嘛教的创始人。另一子麦西,开创巨石文化,后为墨西哥金字塔之建造者。
②亚弗之子曰歌蔑,即山东姑蔑、高密、柬埔寨之高棉。又一子曰雅完,来东北居今鸭园。又一子曰土巴,即后之秃发,拓拔。
③闪之子曰以拦,居今燕、奄、依兰(在东北)。闪之五代孙曰拉吴,即后之老岭、崂山、老挝及拉祜族之先祖。老岭在《大荒北经》中为:
先(光)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
先槛又为光槛,两字皆误,实为老槛(兰),即乐浪、老岭,拉吴所迁徙之地。“河、济所入”,指渤海。大逢应为大连,即伯益之子大廉环渤海建乌俗氏国,后称薄姑,《山海经》中又记为波谷。
以上古族,经久不衰,直到汉、唐,仍有遗存,因年代久远,史志所记不祥,故今人不甚了然。
7、《山海经》所记之东北地名
①不咸山,为莫汉山,即莫干山,因上有天池,故不干。
②肃慎之国,即少昊所创建的穷桑之国,后记为息慎,因“肃”古又读xu(序)。
③夫余之山:今夫余县地,“方圆三百里”,又记为附鱼、扶隅,“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颛顼之墓葬在今夫余县富康村北,规模宏大,现有遗址,方圆2.5平方公里。
④“有大人之国”,厘姓,黄帝之曾孙黎的臣民,即汪罔氏(昂昂溪)、防风氏,居大兴安岭。
⑤“有衡天”,又叫刑天,即兴安,“有盘木千里”,即栗子树很多。
⑥有叔歜之国,即基督之国,在今德都,基督又记为纪他、叔达、叔得,为颛顼——耶稣之孙、老童之子;舜时派出为传教士“总揆百事,布五教于四方”。
⑦“有北齐之国,姜姓。”为炎帝之后。姜太公之故国。史说:“姜尚,东海人氏。”北齐又称百济,原居桦甸县勃吉。
⑧“其西有山”(大连之西),名曰禹所积石,即碣石山。大禹治水,凿龙门,碎石都运入渤海,积石又成山,因上有碑碣,后称碣石山。
⑨“有始洲之国”,即始鸠,本为鸤鸠氏,居长白山。丹山,即大山、盖马大山,也就是长白山。
8、与平“高句丽”有关地区
①泊灼城、泊灼口,即丹乐、鸭绿江口,名称来源于后稷弃之子曰不窋,古读泊灼。
②买沟,即蚂蚁沟、蚂蚁河。名称来源于“夏臣糜”,为少康复国之军队首领,有功于夏之复国,葬于集安夏人墓区之“三室墓”。
③耹隧:伯鲧所筑,伯鲧名耹,即启林。耹隧今之国东大穴,洞中有洞。《周书》:“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融,即禹、戎禹;《海内南经》中,炎融即夏禹。回禄,即火神;说明在公元前约1783年,夏桀三十七年,陨星降于集安,引起大火,烧了隔宿,隔宿曰信。
④夫余之山(见前)
⑤大玄之山,大玄之民,即大兴安岭之大人国,即汪罔氏、防风氏。
⑥肃慎之国(见前)
⑦《海内经》:“东海之外,北海之隅,有国曰朝鲜,天毒,……偎人爱之。”东海,指太平洋;北海,今称日本海。天毒,为安图、玄菟,指东北之东南部。多人误认“天毒”即身毒,为印度,错了。印度和朝鲜,一个在南海,即印度洋,一个在北海即北中国海,真的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偎人,偎读wai,通倭,指古之鬼方,苦夷,即今之日本。
⑧孟鸟,即孟亳,后为真亳、震亳。另《海内经》太昊生咸鸟为韩亳,列阳为凉亳、梁亳。真亳后为辰韩(震韩),咸鸟为弁韩,孟亳为马韩,成为半岛南部之“三韩”。
9、建议
总之,世界的和平大局,不可因一些私利而破坏;国内的安定团结大局,更不可因某些地方或某些人的私利而被干扰。因此建议:
①修改有关文献如地方志类,例如《集安百科全书》(历史部分)、地方历史教材、辞书中有关“高句丽”的内容,突出其反叛、分裂的实质,定性为汉唐间汉人分裂武装集团,不可模糊处理。
②集安市博物馆,不可成为“高句丽”专题展馆,应改为夏、商、周、秦等史迹综合展馆。
③集安之“高句丽”遗址公园,应立即改名,如“九洲芳园”。
④大禹山之3319墓及“禹母石”为国宝级文物,应特别加以保护。
⑤吉林市龙坛山城,与“高句丽”无关,应恢复原名“尼什哈”(若阳)山城,展示颛顼——伯鲧——大禹即夏文化源流之特点。
⑥商号、店名、产品名,均不得使用“高句丽”字样,以免引发负面影响。
⑦撤销“伪皇宫博物院”,尽快在原址筹建长春国学研究院,以正本清源,宏扬中华文化。
⑧集安之国东大穴,周时称为“耹隧”,清代称其岩像为“爱豁”,应恢复原名。下解放之“羊鱼头”,为颛顼图腾石刻,应加以保护,并恢复原名。
⑨从阿城大岭之伏羲、女丑像,到敦化小石河之石龙狮,到集安之天台峰(五女峰)均属伏羲文化遗址,应妥善保护,在正史的基础上,发展旅游文化事业。
⑩撤消吉林省社科院“高句丽”文化研究中心,改为夏、商、周、秦文化研究所,或通古斯(通沟氏)文化研究所。
以上措施,不仅对国内有利,在国际上由于对历史的澄清,也有利于国家间关系的改善。

2013年4月8日凌晨

大禹、伏羲、高句丽、集安的历史渊源

(2013-09-30 09:41:48)

本文为网摘转载,

共三篇文章《大禹治水的大禹出生于集安吗?》《伏羲与集安有什么关系?》《“高句丽”之说为什么是错误的》

一、大禹出生于集安的传奇故事

让中国跨入文明时代的第一人,是大禹的儿子启,因为他建立了中华第一王朝——夏。
     但是,历史上公认真正建立夏朝的不是启,而是禹。——因为他到晚年时,实际已经不想再禅让天下,却又不愿担当破坏传统的骂名,所以,就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继续禅让天下指定死后传位给名不见经传的小贵族益,而把人财物等实权交给自己儿子启。
     等他一死,启便杀了大禹的继承人而自封为天子建立了夏王朝。
     所以,夏王朝的法律不叫启刑,而叫做“禹刑”,即后世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大禹在中华历史上,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人物。
     他不仅治水有功,开辟了母亲河——黄河,
     让天上来的黄河天水有了疏通之道,
     使得中华文明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被称之为黄河文明;
     而且,他在制度上也是大有作为的:
     一方面他终结了远古民口主政治传统——禅让制,
     另一方面开创了“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和延续几千年嫡长子继承的政治制度传统。
     对大禹的任何探讨,都是对中华文明的追根溯源,不管结论如何,都是具有历史和理论乃至现实价值的。
     有些人觉得非常可笑——连大禹是男是女都成了问题,“连公母都搞不清的人不如死了算了”,这是原话。
     其实,这正是验证了我的格言——有文凭未必有文化,有知识未必有见识!这话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
     如果以为书上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书上的一切都是无可置疑,那么就是典型的有知识没文化,可惜,现在这种被称为知道分子的所谓知识分子却大有人在!
     没读过或者不知道易经的人,恐怕就没资格谈论中国文化,对大禹没有确实认识,也同样不能说可以心里坦然地面对历史传统……
     这对于叫嚷爱国主义、复兴中华、维护传统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上古时,长白山老岭山脉曾经历过一次大型陨石雨降落。为此,伏羲从中原来到集安一带观天制历,创造了太阳历。飞龙氏和潜龙氏不离伏羲左右,在这里创造了巨石文化。
     伏羲是传说中的华夏之祖。长白山乃蛮荒之地,他怎么会来到这里?听起来像神话一样。然而,经学者研究和对大量古迹以及各种化石的考古论证,足以证明集安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伏羲文化的不解之缘。
     夏商: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左右,大禹的祖父颛顼,10岁来到东北,辅佐少昊,娶阿甸之女生伯鲧,号若阳。若阳娶有莘氏女修己,生大禹于大禹山,山因人而得名。《史记·夏本记》说,鲧与修己“祈于高禖”而生禹,故又名高密。如今,夏母之墓只剩下残碑断碣,四周长满了荒草。
     相关资料一:大禹生于集安?
     大禹的祖父颛顼,10岁来到东北,辅佐少昊,娶阿甸之女生伯鲧,号若阳。若阳娶有莘氏女修己,生大禹于大禹山,山因人而得名。《史记·夏本记》说,鲧与修己“祈于高禖”而生禹,故又名高密。如今,夏母之墓只剩下残碑断碣,四周长满了荒草。大禹娶涂山氏之女曰女娲,生启;《太康地纪》说:“涂山氏合婚于台桑之野”,这说明:一、涂山氏为有邰氏家族成员;二、其地正是今集安市财源镇甲乙川之涂山,在台上镇之南。
     4229年前(公元前2228年)的10月25日,秋光灿烂,一位叫作九阳的男孩诞生在这里。而后110年间,他作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写出了壮丽的英雄史诗,他就是轩辕黄帝的第八代孙、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
     《山海经》与中华文化研讨会通过了《会议纪要》,承认大禹生于集安,并列出了12条根据。从宫玉海教授的研究成果看,他是以历史的活化石语言(特别是地名语言、文史)与历史的死化石文物考古相结合,各学科整体地综合、比较的新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不是材料的堆积。            
      1、集安有禹山的山名,确认为历史的活化石,但有一个过程。开始集安有人把“禹山”与“雨山”混为一谈,认为“禹山”就是“雨山”。然而事实是两座山,“禹山”在城后,“雨山”距“禹山”相距5公里,两座山名,音同字不同,说明“禹山”之名不是随意取的,“禹山”不是因“雨”,而是因“禹”得名。禹名不是现在革命名字。后来找到了《满洲古迹遗闻》,其中记载着古城门上有《禹山古都》古匾,说明山是古名,城是古城,是《神秘的禹山古都》一书名的来历。由此可见,禹山地名语言是一个历史的活化石,它包含着更为深刻的历史。东北文物考古证明,早期夏文化在东北有遗迹;文史研究证明,大禹治水来到东北。这就可以断定禹山与大禹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大禹治水走遍中国,到处都有禹王的遗迹。但是,以山名禹这是全国仅有的。为什么叫禹山,仅以山名还难断定禹生地。那还有什么根据呢?
      2、大禹山南山腰发现了夏母的象形文字碑。文字史证明,夏初使用的象形文字,碑的象形字破译又是夏母,这是两层证明。象形字证明是夏代,文字本身又是夏母,这块碑确认为夏母碑是毫无疑问的。大禹山前出土了新石器晚期、青铜器早期的文物(见集安文物志),证明是夏代初期文物,与夏母碑证明时代一致。说明夏代夏母族在禹山一带。历史的活化石与死化石证明,时间、空间一致。夏母碑与石器文物都在禹山下,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历史的、整体的、有机的组合。这就可以得出禹山名的来历,是大禹出生之地。也说明历史的活化石与死化石结合整体研究是一个科学的方法。
      3、集安的古人参产地证明大禹的母亲的娘家在集安,不是外来户,所以,大禹只能生于集安。集安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人参产地,地点就在新开河。新开河中上游在台上镇荒崴子村有两处以农耕为特点的打制石器出土。(见集安文物志)这正是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农耕选择了最好的人参产地由其家族管理。《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北齐之国,姜姓”。大荒北经的地理在北方;“北齐之国”就是东北的长白山区,北齐国王叫“阿莘”(参)王,就是有莘(参)氏家族,姜姓就是神农炎帝之后。夏禹的后人写的《吴越春秋》记载:“有莘(参)氏女修已得薏苡而吞之生禹”。大禹的母亲是有莘(参)氏女,就是北齐之国,姜姓,在集安,有新开河古人参产地由农耕打制的石器文物证明,距大禹山有40公里。夏母碑与有莘(参)氏家族之女是互相印证。大禹母亲在集安这是决定性的根据。此外,聆隧(国东大穴)研究证明,禹父亲在集安住过,有高禖岩刻证明禹是父母拜高而生,因名高密(国内),以及其禹王之家“我家嘉夷(甲乙)来宾为王”等考查亦是有力证明。由此看来,大禹生于集安是可信的。

     ——想学习历史的,探究文化的,仔细阅读,你会有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见识,特别是不再人云亦云的理性精神!
相关资料二:大禹的历史及丰功伟绩
     尧时,共工氏“震滔洪水,以薄穷桑”,虽然是为了报复后羿射死十日就是陬訾氏(宙斯),但却给整个中国造成巨大灾难,江水、河水改道,首先是四川、西北受洪水之患,东北地区等也受到了影响,尧命禹父鲧治水,三年弗成;舜命大禹继承父业,“荒度土功”。当年大禹21岁,“启呱呱坠地”,他就离开了家乡。凿龙门,以泄河水;开三峡,以泄江水;又疏九河,以定中州。工程盖世,艰苦卓绝,“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表现出雄浑宏大的中华气魄!经过9年奋战,下土平敷。跟随大禹出征的亳人,有117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安葬在大、小三峡的悬崖之上,棺旁石壁都留下了朱红的姓名,留待后人去读。
     大禹做过尧的大章,舜的司空。为了调查世界各地,奉命踏遍全球;《吕氏春秋·求人篇》对此曾作过叙述。《山海经·五藏山经》只能是大禹所作。受命伐有扈氏,却休战班师,而有扈氏归服。即帝位后,伐共工、诛相柳,攻云雨之山,共工触不周山而身亡,非洲得以平定。就是在九阳之山,矗立着8座金字塔,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大禹爱护人民,如有穷人卖子,铸金币而赎之;见罪人于野,问之而哭,说“昔时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人不以吾之心为心,故以痛之。”说明他重人而自责。
     大禹在中华历史上,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人物。
     他不仅治水有功,开辟了母亲河——黄河,
     让天上来的黄河天水有了疏通之道,
     使得中华文明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被称之为黄河文明;
     而且,他在制度上也是大有作为的:
     一方面他终结了远古民主政治传统——禅让制,
     另一方面开创了“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和延续几千年嫡长子继承的政治制度传统。
     在中国古史中记载大禹召开的两次世界性会议:涂山之会和会稽之会。涂山之会就开在甲乙川,“执玉帛者万国”,李朝诗人柳直恭曾写道:“万里涂山来执玉,当年尚忆解夫楼”。解,就是甲乙;夫楼,就是沸流水;解夫楼就是甲乙川。会稽之会后,大禹逝世,葬于会稽之山,时为4119年前(公元前2118年)的农历六月六日。
     大禹的事业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夏文化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正确发展方向,给全世界带来不朽的光辉。平治水土,巡山勘木,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我们至今仍然享受着这种福祉。大禹的精神代表全人类的发展需要,大禹的历史是“天人合一”的伟大赞歌,她永远响彻云霄!
请注意资料二的几个点:
     请注意:
     1、尧时,共工氏“震滔洪水,以薄穷桑”,虽然是为了报复后羿射死十日就是陬訾氏(宙斯),但却给整个中国造成巨大灾难,江水、河水改道……
     2、跟随大禹出征的亳人,有117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安葬在大、小三峡的悬崖之上,棺旁石壁都留下了朱红的姓名,留待后人去读。
     3、为了调查世界各地,奉命踏遍全球;《吕氏春秋·求人篇》对此曾作过叙述。
     非洲得以平定。就是在九阳之山,矗立着8座金字塔,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4、在中国古史中记载大禹召开的两次世界性会议:涂山之会和会稽之会。

 

伏羲文化与集安的历史渊源
上古时,长白山老岭山脉曾经历过一次大型陨石雨降落。为此,伏羲从中原来到这里观天制历,创造了太阳历。飞龙氏和潜龙氏不离伏羲左右,在这里创造了巨石文化。
伏羲是传说中的华夏之祖。长白山乃蛮荒之地,他怎么会来到这里?听起来像神话一样。然而,经学者研究和对大量古迹以及各种化石的考古论证,足以证明集安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伏羲文化的不解之缘。请看——伏羲文化与集安的历史渊源?
听到和看到的是否是真实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原地带才是发祥地。伏羲是传说中阴阳八卦的创造者,他的活动区域应在黄河流域。那时长白山是荒芜之地,集安更是鸟无人烟。
而现在开发的集安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元里的历史遗迹,却不能不令人相信这一切。
在山上一个石洞中藏着一块大石头,上面满是灼斑;山腰还有一块相同石质的巨石,象座小山,重约2300吨;周围散落一些较小一点的石头布满山谷。我国研究上古史的著名学者宫玉海教授说:“这些全是陨石,吉林大学有权威的化验证明。长白山区自古就是‘天外来客'经常光顾的地方。古史记载有‘穷山拜石'之说。在6000年前,一次陨石落于‘穷桑',‘穷桑'应是肃慎之地,就是现在的东北。陨石雨落下,一块大陨石撞出一个山洞,这是陨石记载中少见的奇观。那块特大的陨石降落时削下一个山头,巨石散落山中,发生大火等灾难。这里的树龄最多不超过1000年,大火燃尽了山林,这里的树都应是后长出来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付朗云教授说:“伏羲不是神话人物,他是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第一位大首领。他统治着16大氏族部落,其中朱襄飞龙氏和昊英潜龙氏不离伏羲左右,伏羲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不能超前,而是在后面左右两侧,与伏羲居处形成正三角。昊英佐伏羲制历;朱襄造书契,为史官。他们是我国最早的太阳历历法的创造者。太阳历每年18个月,每月20天,这需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积几代人之功方可成功,而‘天外来客'在古人看来是宇宙对人的点化,因此,每有陨石降落,伏羲知道后必去谒拜。我国史料记载过伏羲‘穷山拜石'的故事,穷山就是今长白山区,伏羲东来拜石就是指这次事件。他来到这里之后,开始观测天象,他选择了几个观测点,一是现在的天台峰,在这里可以看到如北斗七星排列的山峰;二是在‘一线天',这里有不同的向口对着太阳,由此可以测一天的时间变化;三是‘风动石',用它可以测风向、等级。‘大石椅'为太昊宝座,石椅左侧有龟形石刻,右有蛇岩,符合历史记述。”付朗云教授的说法与实际对照非常相似。
宫玉海教授论证道:“朱襄和昊英不离伏羲左右,‘五女峰风景区'应该有和他们名字相近之处的遗迹。”实际上,在集安西北部有个腰营乡(现并入头道镇),当地百姓说白石砬子山上有一块巨大的蛙石,上面有石窝,常年有积水;集安西南部有个朱仙沟,沟口曾有猪形大石。“‘朱仙'是‘朱襄'的古读音;‘腰营'是‘昊英'的古读音。”“原始社会氏族分工明确,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朱襄氏族以猪为图腾,他们的氏族标识应该是猪形大石,这应该是人工雕刻的;昊英氏族把蛙作为图腾,应该有蛙石为标识。史书是这么记载的,应该没问题。”在腰营沟里大山顶上确实有一块蛙形的大石头,石上窝内积水常年存在;朱仙沟口猪形大石已毁,村子里的老人都证实确实看见过。

用什么能证实这是真的?猛一听伏羲文化在集安,真是令人惊叹!不信?古迹会告诉你。“洞沟古墓群”中的五盔坟四号墓,墓室的墙上画着伏羲与女娲交媾的巨像,伏羲头顶以金乌为象征的太阳,女娲头顶以蟾蜍(癞蛤蟆)为象征的月亮。这种手法,在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帛画中也可见到,应为西汉以前古人所画。那么,墓室主人一定尊伏羲为祖先,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在大禹山脚下,有一个“母”字岩刻残片,这是一女性造型。头上是一菱形,胸前两个**,还有20个小圆点,中间十字为9个小圆点。付朗云教授解释道:“头上的菱形象征为圣母,20个小圆点象征20天,中间9个小圆点象征九阳,那时的太阳历为全年18个月,每月20天,9个月至阳为夏至,9个月至阴为冬至,全年360天,剩5天过节。”宫玉海教授认为:“这是最早的‘母'字的象形字,史记跟随伏羲的朱襄飞龙氏造书契,他的后人叫苍颉,苍颉创造森林图画文字,这个‘母'字应为飞龙氏后人所造。集安有文字沟,沟口有文字墙,这都应是那时所留。”
简直是神奇,你不相信也得信!在禹山脚下,有三处巨形石祖造形。付朗云教授说:“祖就是男性生殖器,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的崇拜物。”在集安市博物馆,省考古学会副研究员赵书勤对着新旧石器分析道:“在鸭绿江流域大朱仙沟,出土了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和部分陶片。打制石器有亚腰石镐、钺形石镐。磨制石器有斧、刀、矛、环、石斧。陶器为手制,纹饰为划纹,火候不高。在腰营子沟口,出土了磨制石刀、石斧、石镞。这些考古资料说明这里是古人类的居住地之一。”宫玉海教授说:“这一切都说明伏羲来到这里并非是我们瞎说。太昊就是伏羲。伏羲最早发明了历法,造字与他也有关系,他把余生都献给了东北这块土地。”

造访人类曾住过的洞穴。据当地居民说,老岭山脉存在大量洞穴。近年来,山民在文字沟头“文字墙”右侧的悬崖峭壁上发现石洞两处,在“天台峰”(五女峰)森林公园的东北龙山上发现近十处洞穴。付朗云教授说:“上古人类在寒冷的北方生存,大多住在洞穴内,这里的洞穴很可能为他们的居住地,并可能遗留古人类生活用品。”在文字沟头,悬崖下边距河流20米处,有一个直径为2米的洞口,黑黑的如从岩石中钻出的枪口。如要上去,没有攀岩工具是万万不可能的。据说当地山民在十几年前曾有人进去过,洞深20多米。
龙山坐落在上解放和下解放两村(均为集安市太王乡所属)交界处,上解放村有“国东大穴”,近年来有史家考证为古人的祭祀场所,现已被当地政府辟为旅游景点。而在下解放地界龙山的原始森林里有石洞6处,这些洞穴只有当地少数人知道。据向导介绍,20年前他曾领人爬上高山进入洞中,记得其中两洞有石炕一样的东西,并有过去泥陶的碎片。还有一洞洞口小,进去20米深左右,有30多米深的井一处。

经考证,这几个洞藏在海拔近千米的高峰处,森林中没路径。吉普车只能走到半山腰,从山腰再步行4个多小时才到达一个山洞。这个山洞在悬崖下边,是个石灰岩洞穴,洞穴有上下两个洞口。在洞口,向导说曾有动物出入,洞口那块大石头已被磨光。随着向导的手电光,走进去十几米,但由于年久塌方,地上土很厚,就再也进不去了。在手电光的照射下,只看见洞向深处延伸,一眼看不到尽头。向导说:“20年前我来这里,洞口可以站起来,可现在,洞口却让风吹进的泥土给堵上了。”在附近没有什么重大发现,只在洞口的泥土中挖出了几个小海螺。这个地方怎么会有小海螺呢?
在另一座山峰的悬崖下有一个山洞,洞口特小。在洞口右上方一处不显眼的地方,确实有人工刻痕,是个人形,但不很清楚。进入洞口,里面可以站立而行,四周全是钟乳石,洞顶悬着上百个蝙蝠。30多米处,又分上下洞口,30多米深的井就在这里。井里已没有水,似天然形成。在往里就不能行走了。里面是个大峡谷,谷深有上百米,谷口两侧也许只有原始人才能通行。从洞口的岩刻可以判定,这里古代肯定有人来过。
再翻过两座山峰,就是另外几个山洞。其中有一个山洞有石炕、陶器碎片。宫玉海教授说:“可以肯定,这些山洞住过古人类。那时,鸭绿江水很大很深,水位可以在山峰洞口部位,古人类住在洞中,在水边捕鱼,这从洞口边发现的海螺可以得到证实,只是后来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水位下降,山峰才显露出来。”
种种发现表明,伏羲曾到过集安这个地方,古人类曾在这里繁衍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集安是吉林省的“小江南”,“天台峰森林公园”以其绝美的自然风光闻名中外,这不能不说是古人为集安留下的宝贵财富。

 

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谈肃清“高句丽”流毒清除“高句丽”标签为当务之急

1、为“高句丽”正名

“高句丽”是汉、唐间汉人分裂武装集团。它所以不构成“东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因为

①“高句丽”不是少数民族(长期封建宗法社会中没有形成民族,只有氏族),而是汉族高夷(高丽)氏族中叛逆的一支;即使在第二代类利攻下高句丽县城,杀县令后自称“高句丽”,也仍不改高姓。

②“高句丽”始终以独立姿态出现,不服朝廷管辖,虽然由于朝廷采取绥靖政策而“乍臣乍骄”,也没有改变其反叛本质。

③攻城陷地,为害一方,不仅反叛中央,并阻挠新罗、百济等属国与中央的联系,劫取贡赋,并侵害不停,东北及半岛地方深受其害。

④“高句丽”对其统治区域内人民,采取高压、奴隶制,以“神化”欺骗民众,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加上连年战争,无力搞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山城都是3000年前巨石文化残存,绝非“高句丽”“卫城”;集安的灌溉渠道也是魏时毋丘俭所为,“民赖其利”。

所以,把“高句丽”神话化、正史化、美化、异态化都是错误的。

2、“高句丽”不是夫余人

现在一些混乱史学称:“高句丽”是夫余人,甚至把其叛乱首领高东明认做夫余人的始祖,是极其荒谬的。

①夫余人为伏羲时代的冬官黑龙氏家族,居黑龙江以北,后“不待帝命”,自行迁徙至现松原一带。故其耆老自称“古之亡人也”,即逃亡之族。

②《好太王碑》所说“出自北夫余”,实为去高夷化,继承卒本夫余的改口。东明出于高丽国,即契丹境内。逃亡后,至拂流水上游“结庐而居”,因被卒本夫余老王招婿,改名朱蒙,成为接班人。

③“出自北大余”,只是说地望,而不是说族姓。“高句丽”人自称为颛顼之后裔,高阳氏族人,始终不改高姓,其所编造“神话”,也都来是汉族先人的传说,如“卵生降世”来自后稷;“黄龙升天”来自黄帝鼎湖飞升。“遇三人”来自颛顼——耶稣降生后的“三博士”故事等,证明其并无特殊文化。

④夫余人在5000年前被颛顼打败,退至长春、吉林一线;后又被伯鲧打败,逃至通化地区;并未在吉林龙潭山建什么“王城”;“高句丽”更没有条件在此建城。龙潭山城称为“尼什哈”山城,正是伯鲧所建。“尼什哈”,就是若阳氏,即诺萨斯,为古希腊——大夏第一代国王。史说:“伯鲧始作城郭,筑城以卫王,筑郭以守民”,可证。

⑤夫余人退至桓仁一带,建卒本夫余国,未被朝廷认可。在汉代,夫余人和岁貊(室韦靺鞨)合流,用岁王金印;又吞并北齐(百济),百济人全改为夫余姓。而高句丽虽继承卒本夫余,但仍姓高。

⑥古夫余人首领后羿,善射,曾为帝喾射官,后被封于东北。号有穷后羿;夏太康时篡权,被其管家寒浞杀死煮肉吃,史说:“有穷自此灭亡”。

3、修正有关史料,清除“高句丽”标签

①一些地方志,或有关辅助教材中,常有“高句丽|”的一些不正确史料,应予删除。如“东明为夫余人始祖”、“高句丽为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高句丽有特殊文化”等虚构部分,都应删改,而代之以“高句丽”为汉唐间的汉人叛乱武装集团。

②一些所谓“高句丽遗址公园”(实际上并无遗址)或博物馆展示,都应去掉“高句丽”标签,改称符合历史及现实的正确恰当名称。如集安的“高句丽遗址公园”可改为“九洲芳园”,因大禹为“九洲之戎”,首府为九都,生于集安大禹山。龙潭山城应恢复原名为尼什哈山城,或启林乌拉山城。

③“高句丽”为高夷叛乱的一支,后史中常把二者混称。东北一些“高句丽”前之古迹,常名为“高丽墓子”等,但并非“高句丽”之遗迹,特别是有人诬称“高句丽”前的史迹为“高句丽先人”所创,更是胡云,必须加以区别,并予以澄清,以正视听。

④一些文化活动,如节日造势等,应避免与“高句丽”、“夫余”乱挂钩,以免造成负面影响。一些商品、店铺名称等一律不许使用“高句丽”、“高丽王朝”等字样,以免造成混乱,这也是对历史和后人负责。

4、开展华夏一统教育,反对分裂图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①中华民族为同宗氏族长期形成的命运凝聚体;中华文化为上下五千年层积的成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过去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提法,应予废止。

②在长期的封建宗法氏族社会中,只有氏族和部族,并没形成民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提到的“民族”,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到的“民族”,都已经作者本人声明:使用“民族”一词,只是方便,其实讲的都是氏族,这一点很重要,不能把中国的众多同宗氏族认定为民族或“少数民族”。

③女真人与汉族长期共存,本无区分,后受匈奴影响,文化表现上有了差异,但大清建国后,紧急恢复汉文化传统,成绩斐然。女真人先祖皋陶生伯益,伯益助大禹治水成功,被帝舜封于秦,赐姓蠃,是为蠃秦(女真)氏。因皋陶无父,寄养在帝喾高辛氏家族中,史多认为皋陶为帝喾之子,实为误会。皋陶曾为帝喾、帝尧时的“士”,管理过古埃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清官”,他的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有很大贡献。因而把女真人误称“异态文明”和“少数民族”是不恰当的。特别是,大仲象逃亡到黑水靺鞨地区,但绝不是黑水靺鞨人,这一点,常被误解。

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女真人的起源和大清帝国的起源是两件不同历史层次的事,不能混为一谈。皋陶为女真人先祖,他生于敖多力城,即少昊时的青鸟城。他的母亲女修和爱斯基摩小伙子结合而生皋陶。因此,皋陶之母告诉皋陶应姓爱新觉罗,即爱斯基摩,居于三姓。皋陶即大业,生伯益为大费,大费生大廉,所以女真人被称为大氏、大国,孔、孟都是大。

大清始祖努尔哈赤,生于努尔哈河,其母在胡布里湖洗浴,有喜鹊衔朱果置于其衣服之上,吞之,怀孕,生努尔哈赤。此朱果,为女真子,即冬青之果。胡布里雍顺,即胡布里英雄。胡布里湖,并不是天池,天池中无法洗浴。按《女真史》,努尔哈赤之祖为叫杨,父为塔夫,并不是无父而生,也用不着喜鹊衔朱果使其母怀孕。这不过是把始祖神化的一些说法,这些说法和《史记·秦本纪》并不相符。

5、东北地区与中原本为一体

①东北地区,曾叫“少昊之宇”,即伏羲氏之子太檀所居。后黄帝之子帝挚即青阳氏、金天氏来东北,“居少昊之宇,以行太昊之法”,因又号少昊。神农氏家族在东北有三族:烈山氏、有莘氏、有邰氏;把“少昊之宇”改称“少典之国”。黄帝家族继为少典之君,未改名称,故史上的“少典之君”,为炎黄两个不同家族不同时代之称谓,不可混淆。

②东北地区为夏、商、周、秦发祥之地,后稷、契、大禹、皋陶、伯益等先圣先贤均生于东北。《诗·商颂·长发》:睿哲惟商,长发其祥。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大禹为夏王朝创始人;契为商王朝创始人,后稷为周的始祖;伯益为女真始祖。后虽迁徙于西北等地,却都以东北为发祥地。对此,应加以确认,不可抹熬。

③所谓“少数民族”,多为汉族分支。如慕容氏,为黄帝之孙鞠涂所建,古称思幽之国,后称思虑之国,即东胡。《山海经》中称“胡不与国”,即慕容氏国。宇文,为云氏家族,黄帝为云师,云氏为其本家,又叫“库莫奚”,“库莫”就是“云”。鄂温克、叶儿羌、毛民,都是大禹在北方的子孙,即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域,锡霍特山区之民,《大荒北经》: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合……是此毛民。
④锡伯人又称鲜卑人,为周文王之后裔,文王原称西伯昌,西伯利亚即源于西伯之地。
⑤段部为春秋时“郑伯克段于鄢”故事中叔段之族人移居于东北的后代,不敢称王和其它封号,称“段部”,证明其为段的后裔。
⑥箕氏朝鲜为商人,卫氏朝鲜为燕人,王俭高丽为唐人;李氏朝鲜为弓氏,汉人。《旧唐书》:“新罗多金、朴两姓”,即今之朝鲜人。
契丹,即俄语的Китай,为“北维”一词的古读,日本语读为きたぃ。《竹书》:“颛顼创北维,帝喾受之”。颛顼创建高阳之国,后为东北地区首领,把东北地区称为“北维”,即“国之四维”之一。后帝喾接班,统领东北,即“受之”。
实际上,契丹应包括多个氏族。如高姓、萧姓、金姓、完颜(轩辕)、公孙,以及各部。辽人除萧姓外中还有董姓,邬姓为乌洛侯即夏之御龙氏。葛姓为葛天氏,又为盖天氏,葛盖一家,等等。所以为什么金兀术又称完颜兀术。萧姓又为熙姓、白姓,这些氏族都属于黄帝族人。在东北地区,氏族之间分分合合,或互为君长都是内部问题,并非异族之间的矛盾。
6、出“伊甸园”的各家族在东北者
《创世纪》为中华古文明中之上五千年史。对此,史学界尚未进入研究视野。“伊甸园”在中国之云贵高原。遵上帝之命,挪亚家族各支脉分别走向“世界全地”。其中一部分支族曾居住在中国东北。
①含之子曰古实,古实即句须,后为姑苏;古实之子曰宁禄,创造贝丘文化,葬于河南濮阳。古实之子曰拉玛,来东北,在吉林之乌拉街居住,地名公拉马;为喇嘛教的创始人。另一子麦西,开创巨石文化,后为墨西哥金字塔之建造者。
②亚弗之子曰歌蔑,即山东姑蔑、高密、柬埔寨之高棉。又一子曰雅完,来东北居今鸭园。又一子曰土巴,即后之秃发,拓拔。
③闪之子曰以拦,居今燕、奄、依兰(在东北)。闪之五代孙曰拉吴,即后之老岭、崂山、老挝及拉祜族之先祖。老岭在《大荒北经》中为:
先(光)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
先槛又为光槛,两字皆误,实为老槛(兰),即乐浪、老岭,拉吴所迁徙之地。“河、济所入”,指渤海。大逢应为大连,即伯益之子大廉环渤海建乌俗氏国,后称薄姑,《山海经》中又记为波谷。
以上古族,经久不衰,直到汉、唐,仍有遗存,因年代久远,史志所记不祥,故今人不甚了然。
7、《山海经》所记之东北地名
①不咸山,为莫汉山,即莫干山,因上有天池,故不干。
②肃慎之国,即少昊所创建的穷桑之国,后记为息慎,因“肃”古又读xu(序)。
③夫余之山:今夫余县地,“方圆三百里”,又记为附鱼、扶隅,“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颛顼之墓葬在今夫余县富康村北,规模宏大,现有遗址,方圆2.5平方公里。
④“有大人之国”,厘姓,黄帝之曾孙黎的臣民,即汪罔氏(昂昂溪)、防风氏,居大兴安岭。
⑤“有衡天”,又叫刑天,即兴安,“有盘木千里”,即栗子树很多。
⑥有叔歜之国,即基督之国,在今德都,基督又记为纪他、叔达、叔得,为颛顼——耶稣之孙、老童之子;舜时派出为传教士“总揆百事,布五教于四方”。
⑦“有北齐之国,姜姓。”为炎帝之后。姜太公之故国。史说:“姜尚,东海人氏。”北齐又称百济,原居桦甸县勃吉。
⑧“其西有山”(大连之西),名曰禹所积石,即碣石山。大禹治水,凿龙门,碎石都运入渤海,积石又成山,因上有碑碣,后称碣石山。
⑨“有始洲之国”,即始鸠,本为鸤鸠氏,居长白山。丹山,即大山、盖马大山,也就是长白山。
8、与平“高句丽”有关地区
①泊灼城、泊灼口,即丹乐、鸭绿江口,名称来源于后稷弃之子曰不窋,古读泊灼。
②买沟,即蚂蚁沟、蚂蚁河。名称来源于“夏臣糜”,为少康复国之军队首领,有功于夏之复国,葬于集安夏人墓区之“三室墓”。
③耹隧:伯鲧所筑,伯鲧名耹,即启林。耹隧今之国东大穴,洞中有洞。《周书》:“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融,即禹、戎禹;《海内南经》中,炎融即夏禹。回禄,即火神;说明在公元前约1783年,夏桀三十七年,陨星降于集安,引起大火,烧了隔宿,隔宿曰信。
④夫余之山(见前)
⑤大玄之山,大玄之民,即大兴安岭之大人国,即汪罔氏、防风氏。
⑥肃慎之国(见前)
⑦《海内经》:“东海之外,北海之隅,有国曰朝鲜,天毒,……偎人爱之。”东海,指太平洋;北海,今称日本海。天毒,为安图、玄菟,指东北之东南部。多人误认“天毒”即身毒,为印度,错了。印度和朝鲜,一个在南海,即印度洋,一个在北海即北中国海,真的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偎人,偎读wai,通倭,指古之鬼方,苦夷,即今之日本。
⑧孟鸟,即孟亳,后为真亳、震亳。另《海内经》太昊生咸鸟为韩亳,列阳为凉亳、梁亳。真亳后为辰韩(震韩),咸鸟为弁韩,孟亳为马韩,成为半岛南部之“三韩”。
9、建议
总之,世界的和平大局,不可因一些私利而破坏;国内的安定团结大局,更不可因某些地方或某些人的私利而被干扰。因此建议:
①修改有关文献如地方志类,例如《集安百科全书》(历史部分)、地方历史教材、辞书中有关“高句丽”的内容,突出其反叛、分裂的实质,定性为汉唐间汉人分裂武装集团,不可模糊处理。
②集安市博物馆,不可成为“高句丽”专题展馆,应改为夏、商、周、秦等史迹综合展馆。
③集安之“高句丽”遗址公园,应立即改名,如“九洲芳园”。
④大禹山之3319墓及“禹母石”为国宝级文物,应特别加以保护。
⑤吉林市龙坛山城,与“高句丽”无关,应恢复原名“尼什哈”(若阳)山城,展示颛顼——伯鲧——大禹即夏文化源流之特点。
⑥商号、店名、产品名,均不得使用“高句丽”字样,以免引发负面影响。
⑦撤销“伪皇宫博物院”,尽快在原址筹建长春国学研究院,以正本清源,宏扬中华文化。
⑧集安之国东大穴,周时称为“耹隧”,清代称其岩像为“爱豁”,应恢复原名。下解放之“羊鱼头”,为颛顼图腾石刻,应加以保护,并恢复原名。
⑨从阿城大岭之伏羲、女丑像,到敦化小石河之石龙狮,到集安之天台峰(五女峰)均属伏羲文化遗址,应妥善保护,在正史的基础上,发展旅游文化事业。
⑩撤消吉林省社科院“高句丽”文化研究中心,改为夏、商、周、秦文化研究所,或通古斯(通沟氏)文化研究所。
以上措施,不仅对国内有利,在国际上由于对历史的澄清,也有利于国家间关系的改善。

2013年4月8日凌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