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二战时期那些“杂货”

 广闻博识书斋 2015-08-08


   午餐肉罐头:

    1937年, 美国荷美尔公司食品公司首次生产了斯帕姆(SPAM)午餐肉。因其易于储存并能提供大量热量和蛋白质,成为美军野战必备口粮。然而,在美军的俚语里,SPAM午餐肉的外号是“神肉”(Mystery meat),士兵们眼中,比敌人更可怕的东西就是面前的午餐肉:它们正在以越来越低的质量和越来越大的供应量来满足着或是恶心着前线官兵的胃口。

  但是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其他国家,SPAM午餐肉是一种奢侈品,曾经一名英国军官一次看到两个美军士兵在抱怨SPAM的午餐肉难吃,于是走到跟前,把他们盘子里的午餐肉扔到地上,然后不顾上面落满了脏兮兮的灰尘就把它们捡起来塞进嘴里。他在用行动告诉这些美国人:“你们知足吧,你们抱怨的东西,对于我们都是吃不起的奢侈品!”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了大批的援助物资,其中也包括SPAM午餐肉等后勤物资,结果SPAM午餐肉成了最受苏军官兵青睐的一种食品。 

  午餐肉也被提供给了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官兵,在孙立人的驻印军那里,午餐肉是难得的美味佳肴。战争结束后的上海,人们也经常可以买到美军的剩余物资,“美国人吃的真是好啊!”上海人很羡慕。美国大兵是少爷兵的说法就是这时候流传开来的。直到现在,关岛,马里亚纳群岛,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等地都是世界上午餐肉消耗量最大的地方,作为太平洋战争的主战场,当地的土著居民天天耳闻目睹,也将午餐肉当成了自己的传统食物。后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在自传中写道:“没有斯帕姆午餐肉,我们根本没法养活我们的红军了。”

       巧克力:

       巧克力从1937年起即是美军标准口粮之一。一方面提高士气,另一方面作为高热量、体积小的紧急口粮。发给军人的巧克力大部分由好时公司生产。1937年,美国陆军军需官办公室找到好时公司,希望他们研发一种野战口粮,结果便是在二战中及时登场的“D型野战口粮”即巧克力棒。根据好时巧克力公司的统计,1940年到1945年间,好时就生产了30亿份军用巧克力。 

某品牌巧克力二战时期的广告

  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二战后期,盟军在德日等占领区,常常分发巧克力给民众,极受欢迎。盟军占领区货币贬值严重,巧克力和香烟甚至成为了欧洲不少地区的黑市上硬通货。一位在1945年荷兰饥荒期间饱受饥饿折磨的荷兰女士就曾回忆:“盟军给了我们巧克力……那是我第一次尝到巧克力的味道。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我留下了一小块,准备在阿姆斯特丹解放的时候把它送给我见过的第一个盟军士兵”。HBO迷你剧《兄弟连》中也对此有所描绘。

        可乐:

       在美国参战之前,可乐就被广泛认为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代表。二战期间,可乐更是成了鼓舞士气的必备军需品。1941年,可口可乐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宣布以5美分一瓶的价格向身处全球的美国军人提供可乐,无论成本多少。据可口可乐公司统计,其二战期间一共为军队提供了50亿瓶可口可乐,占其战时销售的量的50%。可口可乐是如此受欢迎,以至于艾森豪威尔1943年曾发紧急电报请求可口可乐公司为北非盟军提供300万瓶可乐。战争期间可口可乐在全球建立的灌装厂也成为其战后全球扩张的基础。同时,以可乐为代表的美国生活方式也在全球深入人心。1947年到1949年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典和意大利开设了大量瓶装工厂。仅在联邦德国一国,五年间就开设了96家分厂,并使这个曾经仇视美国的国家成为美国本土之外的最大市场。

                                                                      当时的可口可乐

        香烟: 

       香烟是战俘营里的硬通货,一位盟军战俘回忆,他们常用香烟换取需要的生活用品,交易完成后还会向守卫递上一根作为 “交易税”。香烟甚至成为战后盟军占领区黑市上唯一稳定的 “货币”,一位英军翻译回忆,所有的东西都以香烟计价,他甚至可以用香烟在纽伦堡买到火车票。

  在当时,美军把香烟列为战时必需品。其他盟国的士兵每周可以领到 5包到 7包香烟,美军则更多。而 德军每天只能领到 6根香烟——这不是因为战争导致物资缺乏,而是因为纳粹的控烟制度。希特勒年轻时在 维也纳学习艺术,文艺圈人手一烟,但希特勒太穷抽不起烟。有一回好不容易弄到烟,不理学校禁令在校内抽被捉受到处罚。此后,他就彻底弃绝香烟,而且反对别人抽烟。而另一方面,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都抽烟。疲惫的美军以吸上香烟为最大的自由和快乐。当时美军获取的全是“好彩”、“骆驼”等常见的大厂香烟,这种与故乡和平岁月的联系犹如家书,提醒他们战后回家的美好生活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二战时期美军军官配发的香烟 

       丝袜:

       二战期间,丝袜的常用材料丝绸和尼龙都先后被美国战争生产委员会被列为军需品,专用于生产降落伞、军用蚊帐和吊床。美国丝袜生产随即停止,丝袜价格也由战前的1.5美元一双上涨到20美元一双。   

       在英国,不少缺少丝袜的女性将牛排肉汁或冷茶涂抹在腿上,用作“液体丝袜”,还会在腿后画上一条黑色的细线充当丝袜的黑色“接缝”。有很多人争相和飞行员谈恋爱,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能穿到丝袜。1945年8月,美国尼龙制造商杜邦宣布将重新投入丝袜生产,随即引发“尼龙骚乱”:仅在匹兹堡一地,就有4万女性抢购1万3千双丝袜, 当地媒体报道抢购人群甚至推倒了商场大门和不少柜台。

                                                     两名英国女性互相在腿上画丝袜 

      墨镜:

      雷朋墨镜的诞生源于美国一位空军中尉的苦恼。1923年,这位中尉驾驶小型飞机横渡大西洋时,强烈的阳光严重干扰了他的驾驶,回到基地后,甚至出现恶心、头痛、目眩的不良反应。为解决驾驶员的这一困扰,美国空军委托博士伦公司研制一种飞行员专用的护目镜。

  1930年,世界上第一副绿色镜片的太阳眼镜诞生。这种眼镜既能防眩光,又能防紫外线,备受飞行员欢迎,正式被美国空军列为专用品。1936年,博士伦将这种太阳镜投放市场,1937年更名为“Ray-Ban”。“Ray”的意思是光线,“Ban”的意思是阻挡,自此“雷朋”品牌正式面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身着皮茄克、戴着雷朋的美国飞行员出现在世界各地,成为雷朋墨镜无形的广告。麦克阿瑟将军在实践其被离开菲律宾的诺言“我还会回来”、登上菲律宾海岸的时候也带着雷朋墨镜。经历过二战的雷朋太阳镜成为美军的标志之一,并在战争结束后迅速风靡全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