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士族:皇帝对他们很害怕 凡事都得让三分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激扬文字 2015-08-08

士族:皇帝对他们很害怕 凡事都得让三分

士族,一个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特殊地位的阶层。

要是你是士族出身就算你又呆又傻,自小就绫罗绸缎山珍海味享用不说,长大了肯定有个官做,于是就沿承了家族的血脉,世世相袭。

它们凭靠自身实力以及种种特权,士族人往往高高在上的看人,无论是朝廷重臣还是皇亲国戚甚至皇帝都不怎么放在眼里。

那么,士族是怎么产生的?

追其起源的东汉说起,由于汉光武帝是经过几大世家的扶持登上帝位,其上位后颁行各项法令,从制度上维护士族地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特权,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参与政权。

西晋建立后,司马氏为取得世家大地主的支持,对他们继续实行放纵和笼络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典型的门阀(士族)政治。

由于士族按照门第和血统确定官位,就不得不在文化和婚姻上都保持了高度的排他性,不与庶族通婚,甚至把跟庶族坐在一起看作是很有失门面的事情,可见士族和庶族之间在交往时有严格的区分,其严酷程度,较之种族隔离不遑多让。

庶族如果不安分守己,妄自尊大要和士族平等交往,那会遭到严厉打击。

《南史·王僧达传》:“黄门郎路琼之,太后兄庆之孙也。宅与僧达门并,尝盛车服诣僧达,僧达将猎,已改服。琼之就坐,僧达了不与语,谓曰:‘身昔门下驺人路庆之者,是君何亲?’遂焚琼之所坐床。”

路琼之贵为皇亲国戚了,就因为是庶族出身,想跟士族拉关系,套近乎,结果得到的都是一场羞辱。

更有甚者把寒门、役门出身的人,都看做是“小人”。东晋的刘惔和王濛都出身高门。一次他们俩结伴外出,到了中午也没吃上饭。这时候有一个与他们认识的“小人”特意准备了酒席,菜肴非常丰盛。刘惔却拒绝了。王濛的阶级觉悟没有他高,又熬不住饿,就对刘惔说:“聊以充饥嘛。为什么要拒绝呢?” 刘惔大义凛然地说:“孔子曰:唯君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我们不要跟小人打任何交道。”这些“小人”想巴解都巴解不上。

这种情况,随着隋唐科举制的实施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摧垮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九品中正制”;禁止无限占田和随意买卖土地的规定,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士族终败与皇权而结束。存续了六七百年的士族制度最终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你觉得本期质量如何? (单选)
0
0%
还不错
0
0%
很好看
0
0%
很难看

(编辑:袁载誉 一个想的有点多的青年)

参看文献:

《士族的挽歌》

《二十五史》

申明: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多篇文章的整理加工,若您觉得侵犯您的权利,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评论留言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