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月腹泻,五苓建功

 真心人8 2015-08-09



小编导读

目前正值伏天,由于暑湿缘故,宝宝腹泻不容易好,宝宝拉肚子让很多父母担心不已。一旦发生小儿腹泻,相比于西药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可以说更有疗效,副作用也更小。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是如何治疗小儿腹泻的吧。

《吴鞠通医案·飧泄》收载的3则医案中,两则为治疗暑月小儿腹泻,均以五苓散作为主方,足见吴瑭论治此证的辨治思路。

案:张男,8个月,泄泻四五日,暑邪深入下焦,头热如火,手冷如冰,谓之暑厥,羸瘦难堪,脉迟紧。未必得愈,姑立方以救之。先与紫雪丹5分,作3次服。处方:桂枝木3g,猪苓6g,制苍术3g,茯苓块6g,泽泻3g,柑皮炭2.1g,广木香2.1g,扁豆4.5g。复诊:略有转机,然终可畏也。处方:薏苡仁9g,苍术炭3g,半夏4.5g,猪苓6g,广木香2.4g,厚朴1.8g,泽泻4.5g,炒扁豆4.5g,柑皮1.5g。(《吴鞠通医案·飧泄·张男案》)


【按】婴幼儿腹泻多与湿邪为患相关,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暑月湿邪肆虐,吴瑭在《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中谓小儿“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较之成人更易为暑湿所伤,脾胃受损则运化失常,出现水注肠胃,病生腹泻。其认为腹泻多因湿邪困脾所致,故以五苓散利湿健脾,泄泻自止,此所谓“利小便而实大便”也。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5味药物组成。吴瑭擅用仲景方而不囿于原方,并灵活化裁于临床,如张男案中其首诊以猪苓、茯苓用量最重,取其利湿健脾之功。考《伤寒论》五苓散,谓桂枝“去皮”,吴瑭所用“桂枝木”实有所本,为减桂枝祛营卫风寒之性,而增立中州阳气之力,功专温阳利水。苍术易白术,正如李杲所言:“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也。以其经泔浸火炒,故能出汗,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盖有止发之殊,其余主治则同。”(《用药心法·草部》)张介宾亦认为苍术“性温散,故能发汗宽中,调胃进食,去心腹胀疼,霍乱呕吐,解诸郁结,逐山岚寒疫,散风眩头疼,消痰癖气块,水肿胀满,其性燥湿,故治冷痢、冷泄、滑泻、肠风、寒湿诸疮”(《本草正·山草部》)。仲景五苓散重用泽泻而为主药,以直达膀胱利水渗湿。吴瑭处方不为成法所拘,灵活变通,因证制宜,其将治疗“蓄水证”的五苓散变通治疗“泄泻”而取效,关键在于药物君臣佐使的调整,重茯苓、猪苓而轻泽泻,意在利湿健脾,真善学仲景之大家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