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风云 芷江留痕

 华林图书馆302 2015-08-10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1945年8月21日,是一个令中国人民欢呼雀跃,一个令中华大地沸腾的喜庆日子。就在这里——湖南省芷江县七里桥村磨溪口,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一行,奉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茨的命令,由南京飞抵芷江进行乞降会谈,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就在这一天,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芷江作为日本投降重大历史事件见证地,以“胜利之城”享誉中外。同时,作为中美空军飞虎队大本营,芷江也以“英雄之城”威名远扬。
    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的芷江,位于湘西邻近贵州依山傍水的一座小城。芷江依山傍水,若不是因抗战,它可能一直默默无闻。大半个世纪以来,芷江作为二战盟军的军事基地、湘西会战(或称“芷江保卫战”)的指挥中心、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最后一役,也是获得全胜的一役,见证了这片热血土地叱咤风云的抗战历史。
    2010年金秋10月我和十几个文友去凤凰,从怀化转车走进了芷江。进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城,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四柱三拱门“血”字型造型的雕砌——受降纪念坊。这是中国唯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始建于1946年2月。纪念坊通高8.5米,宽10.64米,厚1.16米,其造型寓意着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八年血战,象征着抗日战争中中国3500万同胞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纪念坊背中有“芷江受降纪念坊记”206字的铭文,阐述了日本军国主义投降的历史背景,坊上铭文的文采、对仗、用典有着耐人寻味的赏析价值。据介绍说,受降纪念坊是中国的凯旋门,是当今世界六大凯旋门之一,可以和罗马、柏林、米兰、巴黎以及平壤的同类建筑物媲美。
    我们沿受降纪念坊台阶拾级而下,映入眼帘的是矗立着的三栋黑色鱼鳞板式双层木结构平房。60多年前,这里是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所在地,也是在这间不足120平方米的小木房里,中国政府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抗日胜利受降典礼。走进受降会场,向右望,墙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画像前陈列着当年的桌椅等原物,还标出了中美方受降代表肖毅肃、马特勒等代表所坐的位置。会场墙壁灰暗,桌布雪白的,如同法庭摆设,简朴庄重。再前2米许,有一张桌子和四把黑色椅子,是乞降代表今井武夫等的位置。受降会场左望,墙上悬挂着中、美、英、苏的国旗,下方的V字表示胜利。四面国旗下,是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和中外记者席。就是在这里侵华日军总副参谋长今井武夫交出了日军在华兵力分布图,接受了载有关于各战区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第一至第六号备忘录。在芷江,中国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了世界面前,中国人民用八年的抗争结束了多年来的屈辱和被压迫的历史。
     纪念坊附近建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展览馆,馆内设有“八年抗战”、“中国受降”、“勿忘历史”3个展厅,用大量文字、照片和实物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共同进行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这一历史事实。
    芷江受降纪念馆后,徒步可走到盟军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它平卧在阴山脚下,舞水之旁。机场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修建的,于1936年10月动工,1938年8月开始使用,苏联空军的“正义之剑”及美国陈纳德的“飞虎队”在这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作战,把自己的鲜血同中国人民的鲜血融在一起。芷江机场在抗日战争、二战史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站在挂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牌匾的旧址前,思绪便会不由自主地飞向那战火纷飞的年代。1945年1月2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茨紧急召开“南京会议”,策定以夺占芷江机场为目标的芷江作战,又称“芷江攻略战”。同年4月初,蒋介石在重庆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命何应钦为总指挥,集结20个师总兵力20余万人在湘西雪峰山一线迎战,确保芷江空军基地。同年4月9日,日军按预定部署,兵分三路采取分进合击、两翼策应、中央突破的战术合围芷江。中国军队采取梯次阻击,诱敌深入,包围聚歼的战术,凭借雪峰天险进行顽强抗击。这场史称“湘西会战”的战役历时55天,终以日军彻底溃败而告终!
    岁月无痕,沧桑有迹。走进芷江,一段岁月,波澜壮阔,让我们刻骨铭心;一段精神,穿越历史,激励后人。历史是映照现实的一面明镜,历史的教训永远不能忘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数百万抗日将士血撒疆场,数千万无辜平民惨死在日寇屠刀之下;多少人生死离别、妻离子散;多少家园被战火毁灭,无家可归。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亲身经历过战火纷飞年代的人来说是幸运的,但是,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历史启迪仍然弥足珍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正如聂荣臻元帅所说:“用尽全国一切文字也形容不出敌人的残暴。”惨案桩桩,血债累累,宛如扎在人们心中的一把刀,无以复加的痛楚击打着我们的心灵,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所以我们应该去了解以往那段厚重的历史,感受那段悲惨的岁月。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了。今天,我们追思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纪念那场伟大胜利,我们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苦难。芷江,留给我们的是民族的力量,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的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