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学习的三个阶段与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

 武阳书社 2015-08-10

钱学森去世了,但他留下的的那一问却问倒了很多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为什么中国的学校培养不出一流的杰出人才?直接的原因是,中国根本就没有一流的学校,更没有一流的大师。反之,没有一流的大师,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这便使得中国人才培养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

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一流的名校,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师?这个问题恐怕是当前每一个中国人迫切关心的问题。但是恐怕也很少人把这个问题翻过来思考,那就是,一流的名校是一流的学术大师产生的沃土,而什么是一流的名校产生的沃土呢?

想想一所学校的构成因素,这个问题便不难解决,学校无外乎学生、老师和教学工具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各种副产品而已。那么,究竟什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呢?在我看来,一切决定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便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校中最活跃的因素当然是学生,次之是老师,其余便几乎不在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了。接下来的事就是如何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入手去提高和解决了。

如何对于一个学生或者一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呢?这就要个分析每个人成长的阶段和环境,因材施教。但是,对于每个人成长的阶段和环境逐一进行分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大致就个体成长的学习阶段进行简单分析一下。

一个人一生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探索性学习阶段,也可以称为兴趣性学习阶段。大致是在出生到上初中前后。当然,在出生到学会游戏之间的这一段时间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为学习,因为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模仿父母等身边人行为的阶段,顶多可以成模仿学习阶段。我们这里主要讲的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因为只有主动的积极接受和积累才会逐渐掌握真正的知识和能力。这一阶段的孩子兴趣、性格等还尚未成型,所以需要一些有着心理学背景的老师进行专门指导。从这点上讲,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应该是心理学的实践大师和极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同时也可弥补家庭和父母教育的不足和缺憾,因为未必每个家长都懂得心理学或者在实践操作上都能游刃有余。有人说,小学班主任的责任比总统还大,这话一点儿也不错。忽略了这一点,正是中国在后期教育上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却仍然收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知识性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大致在初高中学校教育阶段和本科教育的前半期。这一阶段是个人积累知识和学习经验的阶段,因为这也是每个人记忆力最好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应该储备大量的知识。而且,经过了探索性学习阶段,几乎每个人都或明晰或隐约地了解到自己兴趣所在,至少是哪一个大的领域。当然,这个阶段不仅需要自己主动积累,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知识渊博的教师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在无形当中对他们形成一种权威和压力。从这点上讲,初高中学校教育阶段和本科的前半期左右教育阶段的老师都应该是学识渊博的大师级人物。正是缺乏这一点,所以中国人才培养才出现了先天基因有缺陷而有后天发展不足的现状。当然,也有人会一生都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没有更大的进步,原因或许有很多,但主要的是有些人一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更没法将所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成果。

发展性学习阶段,是指为实现自我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发自内心的一种内需性学习阶段。也就是说,这个阶段,学习成为了个体的一种需要,而这种需要与马斯洛所讲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紧密相连,甚至可以等同。当然,有一个阶段称为后知识性学习即智识性学习(智识在我看来是统领知识的智慧,这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还要学习的悟性。),可以是在知识性学习阶段和发展性学习阶段之间,也可以说是在发展性学习阶段中的前一个小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实际上是知识性学习阶段和发展性学习阶段之间的连接阶段,之余更倾向于前一个阶段还是后一个阶段则因人而异。这个阶段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泡在书山学海当中而自我沉醉,也就是做纯粹学问或者说研究理论的人;另一种是参与到各行各业中并成就了一番事业。因此,这一阶段的人生导师自然有需要这样两种以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现状。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三种学习阶段,正如有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产生真正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或者人生的巅峰体验一样,也不会出现发展性学习阶段。而且,将一个人的一生的学习阶段简单滴划分为这几个阶段是不太负责的,至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还需要每一位启蒙老师去仔细发掘和引导。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国人才培养这个已经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中理出一个头绪来,如何在这个链条上镶入结实的一环才能使中国人才培养模式跳出这一个怪圈?实现将人才培养成为“大师”呢,还是用“大师”来培养人才?这个问题似乎又陷入一个悖论之中。事实上,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必须采用或者出现“青出于蓝”的模式,当然,大师的培养需经过几番这样的训练,也就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而一旦形成这样一种模式,之后的人才培养和发展过程就轻松多了。

不过,这个问题的表达似乎还没有完全令每个人心目中有一个确切的方法措施或者途径,当然做起来就更困难了,这需要大师级的实践和应用人才。这样,另一个悖论似乎又产生了,那就是——似乎大师只能由大师来培养,而根本就没有大师又如何培养出大师呢?因此人才的培养必须先从适应产生大师的探索性学习阶段的合格启蒙者即极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心理学人才入手,再逐渐推进。

当然,创建一流的学校,培养一流的杰出人才和一流的大师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光凭几个人说说就可以的,需要有一大批杰出人士的努力,而我正是出于愿意为此付出一点心血的原因写这篇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