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题款用字显高明——从沈尹默“教政”说起

 解连环 2015-08-10
2015-08-10 《书法报》编辑部 书法报

题款用字显高明

——从沈尹默“教政”说起


泉城子


沈尹默 楷书陆游诗横披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沈尹默与京剧名家杨小楼之间诗书唱和、交往甚密。这幅沈老书陆游诗《学书》楷书横披,就是出自这一时期。观赏之际,会发现一个不合常规的落款“小楼大哥教政”,为什么不写作通常的“小楼大哥教正”呢?难道笔下有误?

  百度一下,“正”即匡正。“政”:(1)会意兼形声,从正从攴(pū,敲击),正为声旁。古代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2)匡正。可见,“政”在第二个义项上与“正”同义。看来沈老用得没错。其实,古代这种用法是常见的,现在却以为是“笔误”或当作稀奇了。比如《说文》云:“政,正也。”《论语·有政》马注曰:“政者,有所改更匡正也。”可见,题款用“教政”更显大气、古雅,不落俗套。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2011年春,一幅傅抱石的《携琴访友图》从美国回流国内,竞拍时深受追捧。作品上款为“天翼主座诲政”,“主座”指20世纪30年代任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天翼”乃其别字。傅抱石自幼酷爱绘画,幸得徐悲鸿荐于熊式辉。熊氏两次为傅抱石出国留学拨款,其中一次据说是从自己的日常费用中支出。为此,傅抱石满怀感激而作此画,题此“诲政”可见对熊氏的敬重与自谦之意。

  再举一例。吴昌硕中年时期的一副篆书对联:“安藏樽酒孔文举,老守儒书马季长。”上款为“鹿笙尊兄大人正瑑(zhuàn)”。一般以为,“瑑”乃“篆”的异体,“正瑑”就是“正篆”。其实,这不是吴昌硕的本意。究竟“瑑”为何意呢?瑑,形声字,从玉,从彖(tuàn),彖亦声旁。“彖”本义为包边、包括,引申义为总括。《易经》的专用术语“彖辞”即指“总括之辞”。“玉”和“彖”联合起来表示“用花纹图案包住玉器的边角”,引申为玉圭两面雕刻的花纹。作为动词的“瑑”,指雕刻瑑纹或文字。如:大圭不瑑(《礼记·礼器》),雕瑑复朴(《列子·黄帝》)。可见,“瑑”在此乃“总括”之意,即包括自撰的文字内容是如何地精心推敲,篆体的正误与书写水平如何,一并请鹿笙尊兄大人匡正。仅仅一个“瑑”字,居然包括这么多内涵,既显示了吴缶老学问的高超又表示了自谦之情怀,题款用字的学问可见一斑!

  写到此,笔者联想到全国第十一届国展的文字审读环节是否在落款用字方面对这些现在不常见的用法“一棍子打死”了呢?还是因为用法的高超而相对加分了呢?假如把落款常见的赵孟頫的“頫”简写成“”,文徵明写成“文征明”,钱锺书写成“钱钟书”,日暦写成“日歷”等,那就贻笑大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