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抓实劳动教育为学生“补钙”

 tnj660630 2015-08-10



8月3日,教育部网站公布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三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学校“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自此,劳动教育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考量。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校均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务实精神和公民意识,不少中小学校已经将劳动纳入教育内容。很多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设置劳动课程,小学和初一每周有两节;高中在综合实践学分中有“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一项,其中社区服务中就有劳动的内容,并占有一定比例的学分。劳动教育,在我省实际已成常态。

根据三部委意见精神,今后我省将进一步加强各级统筹强化中小学劳动教育,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同城对待,按照要求聘请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等资源,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还等什么,快随小编一起去看看我省学生劳动的镜头吧!


镜头一:


拣韭菜、擀面皮、包饺子,这两天,一直生活在乡下的金湖县实验小学二(5)班学生孙韵雯忙得不亦乐乎。“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香。”自从上幼儿园起,每年暑假,孙韵雯都会随爸爸妈妈到老家,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说实话,孩子以前什么事都不愿干,但是自从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后,她变得更加自信,对待长辈也更懂礼貌了。”孙韵雯的妈妈高兴地说。


镜头二:


洪泽县朱坝小学的丰美种植园,这段时间成了很多留守儿童的开心乐园。五(3)班的卜卓远8月1日以来,每天下午4点钟左右就会从家里带上铁锹、化肥来到学校,管理她在班级责任田里栽下的玉米等农作物。该校很多和孩子一起参加过劳动体验的家长表示,“现在孩子在家有时间就抢着做家务,让人省心多了。”从学校到家庭,从校内到校外,劳动始终贯穿教育的印记。


镜头三:


历经30多年的沧桑巨变,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始终坚定地走“行知之路”。在该校的实践体验基地里,有果园、茶园、荷花苑等各类农作物种植场地。因为有很多国际交流项目,学校就把各国学生的互动放到了这些场地里。春天,美国学生来了翻地,法国学生来了栽苗;夏天,新加坡学生来了锄草、施肥;秋天,马来西亚学生来了收获。行知小学所在的南京市从2009年开始开展“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研究,当年就有100多所中小学参与,形成了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群。


镜头四:


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将劳动教育与学校的科学特色教育融为一体。在“千小六艺特色课程”中,第五艺就是“作”:人人学习手工制作,不少学生参与发明创造。该校广泛开展科学类社团活动,保证社团活动时间不被挤占与挪用,尽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可供选择的活动项目。

(作者梁早,原载于《江苏教育报》)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jssjytxwb@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