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动式教学结构实现方式初探

 澄怀观道 2015-08-10





  教学结构的变革只能通过教育信息化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然引起教学结构的改变。由被动式教学结构到主动式教学结构的转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教学结构的变革就是“教师、学生、媒体、教材”四大要素的重组和再定位。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通过以下四步即可完成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现:主动学习规模化;教育资源深度开发;教师引导;有先后顺序的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现。







  最近看到两篇文章:一篇为《学习的革命:慕课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此文认为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将撼动现有的教育格局,带来教育领域新变革。另一篇《“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认为,慕课虽是新生事物,但并不能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本质。基于此笔者也不禁想问,慕课是否能带来教育变革,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甚至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呢?若不能,那还有什么可以使这种改变发生呢?或许唯有寄希望于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了。


1
教育信息化变革教育的信念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农远工程、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书包和“教育云”项目等。这些都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从起步阶段进入到应用整合阶段,其发展中心也从搭建基础平台转移到深化应用,促进变革的关键时期。在教育信息化轰轰烈烈发展的进程中,对于教育信息化是什么这一问题,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一是工具论,支持者多为一线教师。二是过程论,许多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都支持这种观点,如何克抗等人。

  工具论又称技术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教育信息化只是促进教育进步的工具,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大。余胜泉教授认为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太多的实践者都将重心放在了技术层面。更具体地说,教育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代替教师讲课,以计算机来呈现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存储教学信息,并以省力性、替代性、便利性、效率性的尺度来评价教育信息化。”

  支持过程论的人们认为,教育信息化不只具有工具性,更是一个可以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过程。祝智庭教授概括了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何克抗教授是这样理解的:“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最终发展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限的支持,还是有其独立的发展体系,最终将实现教育观念、教学结构的大变革?答案肯定是后者。正如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改变一样,教育信息化也会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从而引起教育观念大变革。而由教育信息化引起的教育观念的变化,其结果定会引起教学结构的改变。



2
两种教学结构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减负的进行,新式教学方法的尝试,新式媒体的运用等等。但是到目前为止,传统的教学结构依然没有实现真正的变革。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结构是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其改变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何克抗教授把教学结构总结为两种,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传统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种:“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结构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特点是教师处于主宰地位,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授,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其特点刚好与前者相反,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性。“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则综合二者之长,既能体现教师主导性,又能体现学生主动性,按照这种教学结构培养出来的人是综合型人才,有实践能力,又有创造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为社会服务。

  暂且不论教学结构的优劣,只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称为被动式教学结构,以体现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把其余两种教学结构称为主动式教学结构,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国目前各类学校的主流教学结构依然是被动式教学结构。被动式教学结构制约了人才的发展,对当今世界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而主动式教学结构则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以便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变被动式教学结构为主动式教学结构,实现教学结构大转变。而这一过程需要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主动式教学结构定然能够取代被动式教学结构,成为我国教学结构的主流。



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现

  1.实现条件

  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现可能需要很多因素共同作用,但在诸多因素中有两个条件最为重要:

  一是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变革。这里教育理念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对教育的基本思想、观点的改变,还应该体现在教育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过程上。教育理念的变化,应该是基于对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认识上,这是最根本的改变。应该大力弘扬创新思维和能力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并把这一观念深入到每一位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其他人的心里,以便从整体上改变人们对教育的看法。教育理念的变化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教学设计的进行、教学评价的实施等一系列教育过程。最重要的是教育目标的制定,它决定着教育教学过程的一切。最关键的是教学评价,它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考试分数,而应该评价方式多元化,少进行目标取向的评价,多进行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评价,应该基于创新思想的理念开发出新的评价模式。

  二是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这里的教育资源除了软硬件等基础教育设施外,主要指网络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的主导性教学便不能自由地开展,没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便无从谈起,主动性难以发挥。相比之下,学习资源更为重要,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主动式教学结构实现的关键。如当下流行的MOOC、微课等,就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如果说教育理念的改变为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丰富的教育资源则为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2.实现途径

  (1)大学里的主动学习

  主动式教学结构最先可能发生的地方,应该是普通高校。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知识爆炸式的增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更专业化的要求,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众多的高校毕业生并不完全具备相应的能力。当今,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而理论与实践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高等教育并不能完全解决这种矛盾,毕竟它的培养目标并不在此。为了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做更充分的准备,学生们会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通过网络来进行学习似乎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样在外在的压力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便调动了起来。另外,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立而成熟的思维,他们还会基于自己的兴趣而选择性地主动学习。这种基于兴趣的学习,其学习主动性更强,持续时间也更加长久。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给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学生们更加自由地交流、合作,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

  学生主动学习见效较快的是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对于这种技能性的学习,网络课程比实际课堂的效果要好。因为他们可以反复观看有关的课程视频,来达到对这种技能的熟练掌控。这种技能性的学习很快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会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学习其他课程,也会影响到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主动学习中来。

  主动学习的发生对网络教育资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随着主动学习观念的深入人心,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学习队伍中来,包括很多中小学生甚至还包括很多成年人,由此导致学习规模会越来越大。在大规模的学习队伍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资源需求。因此深入开发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便成为众多学习者的迫切要求。

  (2)教育资源深度开发

  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工具,高涨的学习热情,就业的压力等等,促使更多的人开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是在主动学习的规模持续壮大的大趋势下,会遇到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是否有足够的教育教学资源,如果有,这种趋势就会顺畅地发展下去,如果没有,则主动学习的规模就此止步。因此开发教育资源成为主动学习发展最为关键的一步。

  教育资源范围很广,一些学习材料是教育资源,一次报告也是教育资源,一门课的教学视频录像是教育资源,一些网络学习平台还是教育资源。凡是有助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所有材料都是教育资源,正如前文所述,这里重点是指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分门别类,应该包含现实中的所有学科种类,如文学、哲学、医学及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等。目前网上已有很多的教育资源,但还不足以支撑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大规模开展。教育资源还需要而且定会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因为主动学习对教育资源有巨大需求,会促进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反过来,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更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使主动学习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3)一线教师积极引领

  “教师、学生、媒体、教材”是教学系统的四大要素,教学结构的改变其实是这四大要素以新的方式相互作用而已。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现,离不开广大一线教师积极主动的引导。教师这一要素,在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教学结构的变革离不开人的参与,教师是参与的主体。一方面,教师要从宏观上引领教学结构的变革,提倡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施。从舆论支持到政策制定,从教学结构的理论研究到教学结构的实践探索,都离不开教师。没有了教师积极主动的引导,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现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另一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者,他会以新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主动式教学结构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师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主要起引导作用。

  (4)高校优先,中小学次之的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现

  教育观念的改变,学生的主动学习,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均为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开展提供了完备的条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式教学结构就可以尝试性地开展起来。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施最先可能发生在高校。原因有三:首先,高校是一个学术争鸣的地方,高等院校的师生思想自由开放,他们乐意接受和尝试一些新的想法。教学结构、课程改革原本就是一些高校师生(特别是师范院校)研究的方向,他们乐意看到自己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他们支持这种教学结构的改变。其次,大学生有较为成熟的思想和年龄,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开展要求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大学生的强项。最后,大学教学更注重思想启迪和思维开发,有很多课程需要对话,适合讨论交流,适合主动式教学。

  主动式教学结构在高校逐渐发展,由尝试到壮大,再到普及。这一过程会改变人们对主动式教学结构的认识,使他们明白主动式教学结构的优点,并使他们的信念坚定起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对中小学课堂教学产生巨大影响。高校的成功可以效仿,中小学的主动式教学便开始了。

  中小学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开展可能并不像高校那样顺利,而是有些波折,能否顺利推进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此时对师生的评价方式是否改变。评价是教学导向,怎样评价就怎样教学,若还是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则主动式教学结构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二是看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不足,主动学习能力较弱。这可能对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现产生一些阻碍。这一方面应该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克服。中小学的主动式教学也不是在所有科目上都是同时进行的,而是有先后的次序。首先可能在语文、英语、社会等科目上进行,因为这些科目主要以阅读、记忆、形成观点看法为学习目标,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交流起来也更加方便。而在数学、物理等科目的教学上,比较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主动式教学的进行还需要有一个探索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甚至还需要如教育专家、课程改革专家等更多人、更长时间的探索。通过以上叙述可以得到主动式教学结构实现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主动式教学结构实现的流程图


结语

  教学结构的变革其实就是“教师、学生、媒体、教材”四大要素的重组和再定位。只不过主动式教学结构的实现,是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帮助下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能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领域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必定会引起教学结构的大改变,即变传统的被动式教学结构为主动式教学结构。我们坚信教育信息化能够变革教育的理念,坚信教育信息化能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不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它还能够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支持,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服务,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创造条件。

  (皇甫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声明:1.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在线(cedictol)。2.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删除相关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