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亦人.芍药甘草汤

 寂寞在繁衍 2015-08-11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记载的方剂组方精纯、结构严谨、配伍合理,经反复临床验证而行之有效,被后世誉为“经方”。南京中医药大学陈亦人老教授,致力于仲景之学数十载,对经方有深刻的研究。陈老在五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应用经方得心应手、效如桴鼓,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芍药甘草汤“有是证用是方”,在临证处方中颇多应用。笔者就应用芍药甘草汤的经验求教于陈老,并将侍诊抄录的验案作一整理,以供同道参考。

  1、方源汤证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29、30两条文,方药组成及用法为:芍药、甘草(炙)各四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条文论述了伤寒挟虚误汗所致的诸多变证,及其治疗原则和选方用药。辨证论治需遵“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经训,因“脚挛急”、“两胫拘急”而用芍药甘草汤补阴血、通血脉、除血痹,达到“其脚即伸”的疗效。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共有38张处方用到了芍药和甘草相配伍。芍药、甘草,加入桂枝、生姜、大枣,就组成被誉为“群方之魁”的桂枝汤,“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桂枝汤方加入葛根、麻黄组成葛根汤,治项背强痛;桂枝汤方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小建中汤,治腹中急痛、虚劳里急;芍药、甘草加黄芩、大枣组成黄芩汤,治热泻、热痢;芍药、甘草加柴胡、枳实组成四逆散,治气机郁遏、肢逆腹痛。此外,如:芍药甘草附子汤、胶艾汤、温经汤、小柴胡汤、防己黄芪汤、通脉四逆汤等,均可加芍药和甘草来组方。由此可见,仲景治疗外感、内伤、杂病、妇人各科疾病,都广泛地使用了芍药与甘草的配伍。

  2、经方发挥

  芍药甘草汤养阴血、柔筋脉、舒挛缓急,陈老对该方深有体会。在临床实践中, “见证施治,方药相合”多用于筋脉挛急之证,如西医学的骨骼肌痉挛,平滑肌痉挛,神经疼痛,韧带、肌腱、关节囊、关节软骨、骨膜损伤等相关疾病。

  运用该方的常用配伍有:三叉神经痛者,可用芍药甘草汤大剂顿服;面肌痉挛者,以汤送服全蝎散;颈椎病者,加粉葛根、桃仁泥;心脏瓣膜病者,加蓬莪术、京菖蒲;腰椎病者,加熟附片、北细辛;泻痢者,加全当归;便秘者,加炒枳壳、火麻仁;痛经、闭经者,加卷柏;前列腺增生者,加猫爪草;高血压者,加肥玉竹、左牡蛎;全身抽搐症者,加全当归、宣木瓜、勾藤;重症肌无力者,加潞党参、绵黄芪、乌梅肉等。

  陈老常用的芍药是杭白芍,用量在3g至90g之间,常用剂量有10g、15g、30g三种;甘草是蜜炙甘草,用量在3g至20g之间,常用剂量有3g、6g、9g,三种。芍药甘草汤方,陈老认为:凉营通脉可用生甘草,缓急止痛多用炙甘草。生甘草不可大剂量(15g以上)久服,否则易引起眼睑浮肿。芍药性味苦、酸、微寒,归肝经、脾经,具有敛与破的双重作用。白芍偏于补,益阴养血能收耗散之气;赤芍偏于泻,活血行滞能宣化疡毒。临床中白芍、赤芍皆可随证遣用,亦能同用。芍药小剂量(20g以下)养阴活血,中等剂量(20g至40g)治腹痛腹泻,大剂量(40g以上)则有镇痛作用。

  3、验案选析

  3.1治脚挛急

  案1 徐某某,男,18岁,建筑工人,1980年11月诊。两下肢从委中至足跟疼痛三月,负重之后更甚,休息则痛缓,苔脉如常,余无不适。此血行失常,筋脉失养,治拟芍药甘草汤加味。处方:杭白芍15g,炙甘草6g,粉萆薢10g,全当归10g,5剂,水煎服。药后疼痛基本控制,守方再进5剂痊愈。

  3.2治胫拘急

  案2 李某,女,20岁,运动员,1998年9月17日诊。右膝半月板撕裂性损伤,因不愿做手术而来求治。刻诊:右膝关节剧痛、肿胀,腰疼,苔脉一般,治当养血和络。处方:大熟地20g,鹿角片10g,虎杖15g,忍冬藤15g,杭白芍15g,炙甘草6g,紫丹参15g,制没药10g,全当归10g,八月札10g,7剂,水煎服。

  复诊,药组熟地、鹿角片、忍冬藤、当归、白芍、炙甘草不变,先后加减用养血和络(粉萆薢、怀牛膝),壮筋骨(骨碎补、炒杜仲、川续断),温阳(熟附片、仙灵脾)等药,又因月经先期而参以调经之品(卷柏、五灵脂),共五诊,服药35剂而痛除痠减。2001年4月17日随访,运动灵活,一如常人。

  按:《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用来治疗“脚挛急”、“胫微拘急”之症。案1乃劳动损伤筋骨、血不荣筋致下肢疼痛;案2是运动损伤关节、撕裂筋脉致右膝肿痛,方中芍甘相伍补阴血、养肝柔筋、荣润筋骨,再随证加减治之而获全效。此足征经书所传不虚。

  3.3治腹痛泻泄

  案3 谷某某,女,55岁,1984年5月22日诊。患胆结石于1981年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不久,每于食后即觉肠鸣作痛,继而腹泻,完谷不化。屡服西药不效,遂来院求治。近来腹常作胀,口淡无味,面色萎黄无华,舌淡苔白,脉弦细。此系肝失疏泄,土虚木乘,治以疏肝健脾法,四逆散加味。处方:春柴胡6g,炒枳实10g,炒白芍10g,炙甘草6g,炙黄芪12g,潞党参10g,粉葛根10g,5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腹痛减轻,便次减少,食量略增,然夜间口燥。效不更方,原方加麦门冬12g,5剂,水煎服。后以本方调治月余,诸恙尽除。

  按: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说:芍药甘草汤“止腹痛如神”。此证土虚木乘,故用芍药、甘草缓急止痛;柴胡、枳实行气疏肝;党参、黄芪益气补脾;葛根升清止泻。药证对的,故经年旧疾应手而愈。

  3.4治脏腑拘急

  案4 傅某某,女,41岁,1966年5月4日诊。小便灼热,点滴难解,伴小腹拘急胀痛四天。曾用西药抗菌素,中药清热利湿剂,治疗无效。刻诊:恶寒,体温38℃,无汗,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肝热气急,膀胱拘挛。治宜柔肝缓急,疏达清泄。处方 :白芍15g,炙甘草9g,当归9g,龙胆草9g,炒山栀6g,柴胡9g,葱白5寸,3剂,水煎服。药后汗出热退,小便畅通如常。因其腹尚微痛,且月事适来,故改进调理气血之剂而告愈。

  案5 李某某,女,13岁,1974年12月4日诊。小便频数失禁数年,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多尿证”,屡治乏效。诊时寝食俱佳,舌脉皆平,一似常人。此属肝急横逆,膀胱拘挛之证。治当柔肝缓急,固涩化气。处方:芍药15g,炙甘草9g,桂枝6g,覆盆子9g,5剂,水煎服。服药五剂,遗尿失禁消失,频数减。原方加山药9g、益智仁6g,又5剂,诸恙悉退而安。

  按:《素问·痿论》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癃闭、失约皆为膀胱病变,膀胱器官在中医学可属筋膜范畴,故都可用芍药甘草汤养阴血、柔筋脉、舒挛缓急。两案证属筋脉挛急之候,但临床表现不同,寒热性质相反,故案4加用龙胆草、山栀清泻肝热,当归、葱白疏通经脉;案5加用桂枝温阳化气,覆盆子酸温收敛。方证相对,其应如响。

  陈老于内、外、妇、儿、伤各科,都灵活地运用芍药甘草汤,其中辨治疑难杂病也是这样,芍药、甘草随证谴用,效果满意。正如陈钟龄所言:“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脉缓为湿,加苍术、生姜;脉涩伤血,加当归;脉弦伤气,加芍药。”这种辨证论治的思想可从,临证时当辨其寒热虚实,随证加味施治。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17162021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