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学堂|堪比仲景王旭高,夜话录里谈经方(七)

 qlxzwx 2015-08-11

??

主持人说

经方学堂,致力于打造中医精品微课堂。经方学堂愿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热病的辨治成就始于《伤寒论》,发展于刘河间,成熟于叶天士,所以王旭高氏在其所著《医学刍言》中特别指出:“伤寒另有专书,仲景《伤寒论》柯韵伯注最详,所宜熟读者也。……后人如刘河间《热病论》,近时叶天士《温热论》,皆必读之书。”并特别指出:“吾吴为卑湿之地,病真伤寒者绝少,所看时症,虽曰伤寒,其实乃温热、风温、湿温之病,近淮阴吴鞠通《温病条辨》言之甚详。”可见王氏对学习当代医家的经验也是抱着谦虚态度,兼收并蓄的。从而证明一个真理:要发扬、创新,首先就要从认真继承开始,没有认真的继承,就妄言创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肯定要以失败告终。

前面已经说过,最能代表王氏学术成就的就是对肝病的证治理论,它体现在《夜话录》一书中。综观全书内容,涉及从《内经》到仲景著作、到后世医家的几乎所有治肝经验,其中最主要的是吸收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体现的学术成就。此正如前述中医学院二版教材《中医各家学说讲义》所说:“这套肝病治疗方法,又很与叶天士治肝手法相近。”至于如何相近,本书已讲,这里所要强调的是,王氏这套治法,早已不是“相近”,而是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叶氏的水平,有所创新了。所以刘渡舟教授才说王氏《治肝三十法》“把肝病的辨证与治疗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王氏对湿热病及肝病的研究成果,给予我们的有益启示是:“与时俱进”应当是中医科研必须遵循的理念。

由于时代的变迁、气候与地域的不同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医生就要“与时俱进”,对新发、多发疾病进行重点研究。对外感热病,王氏体会到“吾吴乃卑湿之地”,患湿热、湿温病多,就把重点放到了对湿热病的研究。在《医学刍言》中就专门论述了“湿”、“阴暑夹湿”、“风湿”、“寒湿”、“暑湿”、“阴湿”、“阳湿”、“湿化燥”、“湿温”等湿病的各种治法。对内伤杂病,王氏在《退思集类方歌注》中强调:“大凡杂证多肝病;”“杂证之中,肝病十居六七。”在《夜话录》中又说:“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因此,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肝病的研究,才有《夜话录》的问世。王氏对肝病的研究也确有成就。《医学刍言》在论“中风”时说:“中风一症,多系肝风上逆,猝然昏仆,口歪流涎,手足不遂。古来方法,治各不同,有言风从外入者,以小续命汤加减;有言风自内生者,宜熄内风;或夹气、夹火、夹痰,前人之论备矣。景岳直指为‘非风’,全由精气内虚,惟进温补。此亦一说,不可不知,不可全恃。”于是提出自己的治法:“余每以羚羊角、天麻、钩钩、半夏、橘红、茯神、竹黄、竹沥、姜汁等。中于气而不语者,送下苏合香丸;热阻窍闭而舌强神糊者,化下至宝丹;痰多加九制胆星。”这些治法,显然与景岳蛮补者不同,而与近时多数医家治疗中风之法相近,证明王氏治肝方法确有创新,有其实用价值。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运用王氏《夜话录》中提出的理法方药,可以治疗内科杂病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疾病,而且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见王氏所说“杂证之中,肝病十居六七”是符合实际的,前辈医家对王氏的赞誉也是有根据的。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