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科普丨论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

 华北老狼 2019-12-11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主要论述的是外感热病,以三阴三阳为纲,不过,《热论篇》论述外感热病仅停留在“热入经络”阶段,因此,仲景论广《热论篇》,仍以三阴三阳为纲,但是深入研究到“热入脏腑”阶段,完善了邪气伤人后“客表→传经络→入脏腑”的完整过程。不愧医圣之称谓!

      后世研习医圣《伤寒论》,或从热论,或从寒论,皆未得仲圣之意,金代刘完素,以热入手,谓之“六经传授,从浅至深,皆为热证”,大略可谓得圣人之意,惜乎未明“热病入脏后因下利转为寒证”,可谓一憾!

      自仲圣《伤寒论》问世,迄今1800年,期间注解《论》者,不下数百家,聚讼纷纭,未得其解,有清一代,温病理论兴起,以叶天士为代表,首倡“卫气营血”辨证,以意度之,仍未出仲圣六经之藩篱,盖邪气客表,必由之路者,腠理→卫→气→营→血,合之仲圣之论,麻黄→桂枝→石膏→鳖甲→升麻,可知,温病理论仍囿于六经之论也。

      其吴鞠通《温病条辨》,自创三焦辨证,贻误后学,流毒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