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满庭芳·茶》

 天下有忧 2015-08-11
黄庭坚《满庭芳·茶》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注释】
  ①方圭圆璧:上圆下方的玉器,古代王侯在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拿这种玉器。此比喻茶珍贵。
  ②功合上凌烟:功劳和汉朝凌烟阁中功臣一样巨大。

  【赏析】
  
  此词也收入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中,字句少异。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茶词》一条说,山谷曾作《满庭芳》茶词“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云云,其后修改前作,止咏建茶,“北苑研膏,方圭圆璧”云云,词意益工。
  
  证为山谷所作。此词刻画铺叙,极妍尽态,极似一篇茶赋。
  
  词先从茶的名贵说起,“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北苑在建州,即今福建建瓯。是贡茶的主要产地。王象之《舆地纪胜》引周绛《茶苑总录》云:“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开始,建州专造龙凤团茶入贡,北苑茶贵,至此得名。由于是贡品,故采择十分讲究,据蔡襄《北苑焙新茶诗》序云:“北苑(茶)发早而味尤佳,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前十五日,即采其芽,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临近社日)即入贡。”因此“春风”二字,即指社前之茶。山谷另一首茶词《看花回》云:“香引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采盈掬”,并可证。如此讲究产地节令,且“日费数千工”,制成的方圆茶饼,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且云“岁但可十百饼”,故无怪要声传万里名动汴京了。圭方璧圆,以喻茶饼形状。
  
  这些细小的茶,有如此身价,且进奉御用,简直是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唐代所建,表彰开国功臣的地方)中那些流芳百世,为国粉身碎骨的将相功臣并列了。“碎身粉骨”二句写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将相报国之事,以贡茶之贵比之开业之功,着意联想生发,避实就虚。接着写茶之用,“尊俎风流战胜”是“战胜风流尊俎”的倒装,意指茶能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战胜”、“开边”,字面切合凌烟功臣。以下说更有红巾翠袖,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侍奉身前,堪称一时雅事。“鹧鸪斑”,以其纹色代指茶盏。杨万里《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诗:“鹧斑碗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据蔡襄《茶录》:“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有鹧鸪斑香,谓其“色褐黑而有白斑点点,如鹧鸪肊上毛”,则仿兔毫瓯例,茶盏色泽花点似鹧鸪斑者,亦可命名。以上言有好茶叶之外,还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盏人,这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当时有行茶令的风俗:“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王十朋《梅溪文集》)这里写自己雅集品茶,却翻出司马相如的风流情事。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引起。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疾”,见《史记》列传。紧接着带出他的宴宾豪兴,又暗暗折入茶会行令的本题。“为扶起灯前”下四句,是承接字面,明写司马相如的酒兴文才,实暗指茶客们酣饮集诗、比才斗学的雅兴。“一觞一咏”两句,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醉玉颓山”,用《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康)……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搜搅胸中万卷”,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还倾动、三峡词源”,用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以上连用四个典故,真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了。最后带出卓文君,呼应相如,为他们的风流茶会作结,使下片成为一个整体。
  
  这首词围绕一杯茶,竭尽腾挪铺叙之能事。为了避免泥定题目导致拘而不畅,作者通篇不着一个茶字,翻转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不即不离,愈出愈奇。特别是下片用司马相如集宴事绾合品茶盛会,专写古今风流,可谓得咏物词的要领了。
  
  当时人论词家有“秦七、黄九”之说,但清代的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却不以为然,认为“若以比柳(永),差为得之”,这话颇中肯綮。山谷词以疏隽旷放为主调,但他也受到了柳永词的影响。这首词的传移铺写,风流冶荡颇近柳词格调,但刻意出奇,穷力追新,却是自家面目。以这首词论之,黄庭坚的长调虽学柳永,但无柳词的平直晓畅,雕琢有余而自然不足,虽冶艳而乏情致,不免有堆砌饾饤、词意枯涩之弊。

赏析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词先从茶的名贵说起,北苑建州,即今福建建瓯,是贡茶的主要产地。由于是贡品,故采择十分讲究,据蔡襄《北苑焙新茶诗》序云:“北苑(茶)发早而味尤佳,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前十五日,即采其牙,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临近社日)即入贡。”因此“春风”二字,即指社前之茶。如此讲究产地节令,且“日费数千工”,制成的方圆茶饼,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且云“岁但可十百饼”,故无怪要声传万里名动汴京了。圭方璧圆,以喻茶饼形状。

  “碎身粉骨”二句写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将相报国之事,以贡茶之贵比之开业之功,着意联想生发,避实就虚。接着写茶之用,“尊俎风流战胜”是“战胜风流尊俎”的倒装,意指茶能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战胜”、“开边”,字面切合凌烟功臣。以下说更有红巾翠袖,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侍奉身前,堪称一时雅事。“鹧鸪斑”,以其纹色代指茶盏,极珍贵。好茶叶之外,还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盏人,这才是品茶之道。

  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这里写自己雅集品茶,却翻出司马相如的风流情事。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引起。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疾”,见《史记》列传。紧接着带出他的宴宾豪兴,又暗暗折入茶会行令的本题。“为扶起灯前”下四句,是承接字面,明写司马相如的酒兴文才,实暗指茶客们酣饮集诗、比才斗学的雅兴。“一觞一咏”两句,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文典“醉玉颓山”,用《世说新语。容止》中嵇康之事典。“搜搅胸中万卷”,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还倾动三峡词源”,用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以上连用四个典故,真是“无一字无来处”。最后带出卓文君,呼应相如,为他们的风流茶会作结,全词亦至此归结为一。

  这首词虽题为咏茶,却通篇不着一个茶字,翻转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不即不离,愈出愈奇。特别是用司马相如集宴事绾合品茶盛会,专写古今风流,可谓得咏物词之神韵。

北苑  拼音:běi yuàn
(1).宫廷北面的皇室园林。《北史·魏明元帝纪》:“癸丑,穿鱼池于北苑。” 唐 卢纶 《春词》:“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 李氏 集有翰林学士 陈乔 作《北苑侍宴赋诗序》曰:‘北苑,皇居之胜概也。掩映丹阙,萦回绿波,珍禽奇兽充其中,修竹茂林森其后。’”
(2).泛称皇室园林。 宋 苏轼 《次韵王晋卿奉诏押高丽宴射》:“北苑传呼陛楯郎,东夷初识令君香。”按,此指 北宋 的南御苑-- 玉津园 ,在 汴京 ( 开封 ) 南薰门 外。
(3).指 南唐 画家 董源 。 董源 曾官北苑使,世称 董北苑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 江南 中主 时,有北苑使 董源 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 江南 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 北苑 画小树,不先作树枝及根,但以笔点成形。” 清 曹寅 《送程正路之黄陂丞》诗:“画家遵 北苑 ,墨法秘 南唐 ,二者能兼得,茅斋竟夕香。”
(4). 宋 代名茶产地。 宋 熊蕃 《宣和北苑贡茶录》:“ 五代 之季, 建 属 南唐 ,岁率诸县民采茶 北苑 。”按, 建 , 建州 ,今 福建 建瓯县 。 宋 赵汝砺 《北苑别录》:“厥今,茶自 北苑 上者,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

凌烟  拼音:líng yān
(1).犹凌云。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或飘翰凌烟,或潜泳浮海。”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烟。” 唐 虞世南 《飞来双白鹤》诗:“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
(2). 凌烟阁 的省称。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凌烟 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明 陆采 《明珠记·返旆》:“罢干戈,功写 凌烟 谁似我,声名千古壮京都。”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之三:“儒生无分上 凌烟 ,出水清姿颇自怜。”

鹧鸪斑  拼音:zhè gū bān
(1).香名。 宋 黄庭坚 《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之二:“螺甲割 昆崙 耳,香材屑鹧鸪斑。”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香》:“鹧鸪斑香,亦得之于 海南 沉水、蓬莱及绝好笺香中,槎牙轻松,色褐黑而有白斑点点,如鹧鸪臆上毛,气尤清婉似莲花。” 元 王逢 《吕充闾复亨自陕还予过之怀文会于时康伤家徙于事连且庆其世德有在而子孙保全也赋诗留希尚之等》:“为醉阿咸狂走笔,鬓丝香拂鹧鸪斑。”
(2).茶盏名。因有鹧鸪斑点的花纹,故称。 宋 杨万里 《和罗巨济〈山居〉》之三:“自煎虾蟹眼,同瀹鹧鸪斑。”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酒注嫩鹅黄,茶点鹧鸪斑。” 顾肇仓 注:“鹧鸪斑, 福建 特制的一种茶碗,上面有鹧鸪斑点的花纹。”参阅 清 朱琰 《陶说》。
(3).形似鹧鸪斑点的花纹。 明 史谨 《谢郭舍人赠班竹杖》诗:“乡日曾沾妃子泪,至今犹带鹧鸪斑。”亦省称“ 鹧斑 ”。 宋 杨万里 《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似》诗:“鹧斑椀面云萦宇,兔褐瓯心雪作泓。”

搜搅  拼音:sōu jiǎo
扰乱;搅动。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芽》诗:“搜搅十年灯火读,令我胸中书传香。” 宋 方岳 《赵龙学寄阳羡茶》诗:“相思几梦山阴雪,搜搅平生书五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