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德古今竹枝词选》序二

 老榆树_yhgek 2015-08-11

 一

 竹枝词起源于民歌,这已为学界公认。然竹枝词究竟源于何时何地?学界一直有争论。关于起源时间,有六朝说、唐以前说、隋末唐初说。六朝说尚无实证。唐以前说、隋末唐初说区别不大。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所作《教坊记·曲名》已有“竹枝子”。但这个“竹枝子”并不是竹枝词。《云谣集杂曲子》中有两首竹枝子,每首有上下两阙,各为七五六七七句式,与竹枝词七言四句迥然不同。所以不能据此说竹枝词起源于唐开元以前。杜甫(712770)是开元天宝间人,他的诗《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二首其一曰:“竹枝歌未好,画舸莫迟回。”与杜甫大致同时的刘商(766779年间进士)在《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中写道:“思归夜唱竹枝歌”。唐代冯贽《云仙杂记·竹枝曲》云:“张旭醉后唱竹枝曲,反复必至九回乃止。”张旭与杜甫同时,因为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都是与他同时并有交往的人。晚于杜甫的孟郊(751-814)在《教坊歌儿》中写道:“十岁小小儿,能歌得朝天。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去年西京寺,众伶集讲筵。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禅。能诗不如歌,怅望三百篇。”会唱竹枝词的十岁小儿比会写诗的六旬诗翁的待遇还高。这些都说明至少在唐开元前民间已有竹枝歌曲,而且在唐朝大行其是。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竹枝词起源至少在唐开元以前。
    竹枝词的起源地说主要有二:巴渝说、荆楚说。北宋年间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说:“竹枝本出于巴渝”。同是北宋人的苏轼却说“竹枝歌本楚声”。郭茂倩是怎么说的呢?《乐府诗集》收入唐顾况的《竹枝》时,在题下注解说:“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禹锡曰:‘竹枝,巴歈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原来他的依据是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序》的那则序。刘禹锡的序全文如下:

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昔屈原居湘、沅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从刘禹锡的这篇序看,应是在朗州所写。因其未具明写作年份,致后人猜测颇多。序中明确是在建平听“里中儿歌竹枝”。有人认为建平在夔州,故断定刘禹锡写竹枝词是在夔州。我市史学家应国斌先生指出,西汉末年王莽新政时武陵郡曾改建平郡。《明嘉靖常德府志》载:“新莽:改建平郡。《汉书》:莽曰建平,属荆州。”刘禹锡序中建平当指武陵亦即朗州。明正德刻本《夔州府志》(扫描本)载,周朝时夔州郡名鱼复,战国时名扞關,汉时名巴东,蜀汉时名固陵,唐时名夔州,迄无建平之名。其所属十二县唐以前也没有叫建平的。因此,建平并不是夔州,也不是夔州属地。据刘禹锡年表,贞元二十一年(805)九月,刘禹锡贬连州。尚在途中,十月,又贬朗州。到湖北江陵会见韩愈时已经是十一月,因此他应该到这一年年底或第二年正月才到朗州。如此,刘禹锡这篇序中所言“岁正月,余来建平”就与他的这段经历吻合。此序最后说:“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然此“歈”非彼“渝”。歈,音乐,或者欢愉。巴歈即巴地的音乐。在古代不仅四川一带称为巴,岳阳、常德一带也称为巴,岳阳旧名巴陵。刘禹锡在朗州写的《洞庭秋月行》就说“荡桨巴童歌竹枝”。应国斌先生说,朗州也有巴人,可能就是现在的土家族人。所以说,竹枝词很可能就源出于常德一带。

《旧唐书·刘禹锡传》载:“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三》说得更具体:“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按即指今湘西一带),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儜。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说明早在朗州期间刘禹锡就为当地“蛮夷”创制了竹枝新辞。这比他在夔州写竹枝词早了十几年。刘禹锡在朗州写的诗中也多处提到竹枝歌、竹枝曲,就是当时常德一代流行竹枝词的明证。所以,刘禹锡在朗州写作竹枝词应毫无疑问。 本书所选刘禹锡朗州所作《竹枝词二首》、《堤上行三首》、《踏歌行四首》合计九首,殆若《竹枝词九首并序》之诗乎?   

 

 

古代原生态的民间竹枝歌因无历史记录已不可考。现在可以查到的最早的竹枝词是中唐诗人顾况(约725~约814)的首《竹枝》。其一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据孙杰先生统计,唐代写了竹枝词的有元结(5首)、于鹄(1首)、顾况(1首)、白居易(4首)、刘禹锡(11首)、施肩吾(1首)、李涉(5首)、皇甫松(6首)、孙光宪(2首)、袁郊(2首),无论作者还是数量均不很多。刘禹锡是其中将竹枝词发扬光大者,因为他自觉地写作竹枝词,以剔除民间竹枝歌词言辞鄙陋的成分,扩大了竹枝词在文人中的影响。他有一首传唱不衰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有人认为,这首诗很可能就写于朗州。《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常德地区分卷》中有一首石门民歌:“一阵日头一阵阴,好似有晴又无晴。有情无情妹开口,免费哥哥一片心。”很可能就是刘禹锡这首竹枝词所本或者受刘禹锡这首竹枝词的影响。

晚唐五代诗人孙光宪(约895~968)有两首竹枝收入《花间集》:

 

其一

门前春水(竹枝)白萍花(女儿),岸上无人(竹枝)小艇斜(女儿)

商女经过(竹枝)江欲暮(女儿),散抛残食(竹枝)饲神鸦(女儿)

其二

乱绳千结(竹枝)绊人深(女儿),越罗万丈(竹枝)表长寻(女儿)

杨柳在身(竹枝)垂意绪(女儿),藕花落尽(竹枝)见莲心(女儿)

 

这两首与顾况的那首比较更接近民歌本色,尤其是第二首,“藕花落尽见莲心”径直是民歌口吻。一是保留了和声,二是语言更通俗,比兴更生动。也许这就是文人写了直接交给村夫民女唱的歌词。唐代皇甫松有六首竹枝词都是七言两句的,限于篇幅仅录两首 

     

 槟榔花发(竹枝)鹧鸪啼(女儿),熊飞烟瘴(竹枝)雌也飞(女儿)


 木棉花尽(竹枝)荔枝垂(女儿),千花万花(竹枝)待郎归(女儿)

   

宋代竹枝词出现了五言,最早是贺铸写的《变竹枝》九首,奇数首押仄声韵,偶数首押平声韵,第三句均为“但闻歌竹枝”或“但闻竹枝歌”、“但闻竹枝曲”,第四句均为“不见……”。题下贺铸自注:“戊寅上巳江夏席上戏为之,以代酒令。”如其一其二:


                           莫把雕檀楫,江清如可涉。但闻歌竹枝,不见戏桃叶。
                           隔岸东西州,清川拍岸流。但闻竹枝曲,不见青翰舟。

 

 宋代竹枝词广泛发展,出现了以“百咏”为题的竹枝词,如阮阅作《郴江百咏》,方信儒作《南海百咏》,曾极作《金陵百咏》,皆以记一地风土人情之胜,开竹枝词写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之端。竹枝词作者增加到25人,400多首。苏轼兄弟、黄庭坚、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都写有竹枝词。苏轼兄弟相互唱和的忠州竹枝歌各有九首,记述民生疾苦,咏史怀古,各有擅场。 

元朝竹枝词以杨维桢为代表,极一时唱和之盛,且出现记事竹枝词,并向全国发展,是竹枝词的一个发展高峰。杨维桢编辑的《西湖竹枝词》是其代表。立足本乡本土创作竹枝词成为元代竹枝词的一大特色。《历代诗话》卷七十载曰:

 

《诗话类编》曰:杨廉夫(按即杨维桢)竹枝词一时和者五十余人。……至正初,吴郡姓薛者有二女,长曰桂英,次曰蕙英,皆能诗赋。建一楼以处之,名曰兰蕙联芳之楼。有诗数百篇,号《联芳集》。时廉夫《竹枝》镂版书肆,二女见之,笑曰:“西湖有竹枝曲,东湖独无竹枝曲乎?”乃制《苏台竹枝曲》十章。

 

复旦大学教授黄仁生说:“由于杨维桢的努力,将竹枝词由民歌体发展成为风土诗后,它才真正得以光大,并开始进入新的时代。”

竹枝词创作在明代进入新时期。据王辉斌统计,作者有307人,总量有1858首,比唐、宋、元三朝的作者和作品的总和还多。领风气之先者是李东阳和李梦阳。二人都主张要向民歌学习,注重比兴和情思,促进了明代竹枝词的复兴和发展。李东阳的《茶陵竹枝歌》、《长沙竹枝歌》,李梦阳的《扶沟竹枝词》为其代表。明末湖北公安袁宏道的竹枝词令人耳目一新。他写的《安乡江干阻风》首语言通俗,风格明快,堪称竹枝词的代表。如其一:

 

一溪才顺一溪湾,一尺才过一丈还。

船子已愁箭括水,儿童又指帽儿山。

 

地方竹枝词在明代有长足的发展,大多数省份都有地方竹枝词,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记史和议论时事的竹枝词增多,并且作者开始在竹枝词下加注,由此保存了不少史料和地方民风民俗资料。

竹枝词在清朝发扬光大,这与清初大诗人朱尊彝有关。民国时期,周作人在《关于竹枝词》一文中,称竹枝词在“元明之间所作亦不少,唯清初朱竹垞的《鸳鸯湖棹歌》出,乃更有名,竹枝词盛行于世,实始于此”。朱尊彝的诗词醇厚典雅,却在1674年冬创作了一百首《鸳鸯湖棹歌》。他自己作的序说:“甲寅岁暮,旅食潞河,言归未遂,爰忆土风,成绝句百首。语无诠次,以其多言舟楫之事,题曰‘鸳鸯湖棹歌’,聊比竹枝、浪淘沙之调。”这以后,诗人们每每在自己写作或编纂的竹枝词前冠以地名,以表示系写于某地或系写某地风土人情、历史事件。清代纪事竹枝词发展成为一道新的风景。如罗煚的《壬寅夏纪事竹枝词》十六首和无名氏的《京口夷乱竹枝词》五十四首、《扬州竹枝词》二十首等。以竹枝词为体,“或抒过眼之繁华,或溯赏心之乐事”,“运龙蛇于掌上,抒垒块于胸中”。“借眼前之闻见,抒胸际之牢愁”,写作题材越来越广泛,从记风土、写恋情,涉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都纷纷入诗。在地域上从通都大邑到大部分省区、少数民族地区,甚至华人所在的域外诸国也有作品出现。如郁达夫有《日本竹枝词》、郭则沄有《江户竹枝词》、潘飞声有《柏林竹枝词》还有《伦敦竹枝词》、《海外竹枝词》等等,以至日本人、朝鲜人也写竹枝词。迨至晚清,竹枝词大行其道,抨击时政,记录外敌入侮、人民奋起反抗,成一时之盛。有人总结:“明清两代,地域风土意识愈益强化,遂有全面歌咏一地风土的竹枝词专集出现,明代如文震亨有《秣陵竹枝词》三十五首,清代以李邺嗣《鄮东竹枝词》为首,百首以上的专集就有六十多家。张芝田《梅州竹枝词》四百首,厉秀芳《真州竹枝词》四百十二首,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五百三十二首,而金长福等《海陵竹枝词》竟多达八百首。”

清代竹枝词词序的写作明显增多,不仅记录了竹枝词的创作情况、由来,还进行了可贵的理论探索。袁学澜《姑苏竹枝词七言绝句》100首的序中说:

 

诗有六义。竹枝词主于陈土风物产及山川古迹,则其义近于风赋;起兴于昆虫草木,托言于儿女闺房,以取况君臣朋友之际,则其义近于比兴;阐扬忠孝节义之行,表彰隐逸循吏之事,以为世劝,则可与雅颂同风焉。

 

将竹枝词提到了与《诗经》同样的高度。这说明清代竹枝词作者的创作自觉,也是清代竹枝词繁荣兴盛的重要原因。

受西方文化入侵和民国时期政治高压的影响,近现代竹枝词的创作逐渐萧条,所写题材开始转向新的领域,出现商业竹枝词,记述都市商业的繁盛;官场竹枝词,记录官场众生相,讽刺官场丑态;青楼竹枝词,记述娼妓业的畸形繁荣,反映青楼女子的悲惨生活。也有一些记事诗抨击国民党统治,如记录长沙文夕大火的《长沙火劫词》。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李木庵写有《延安新竹枝词》十七首,记述了抗战时期延安新的社会风貌:“南泥湾中别有天,兵农事业一身兼。饷糈自给朱戎总,不数筹边赵屯田。”

改革开放以来,竹枝词再度兴盛。许多诗词团体纷纷提倡竹枝词,汇编竹枝词,整理竹枝词,成就颇为可观。2001年3月出版的《江苏竹枝词集》收竹枝词6700馀首。2007年1月出版的《湖北竹枝词》收作品4486首。同年,丘良任、潘超、孙忠铨主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共7册,收竹枝词六万馀首,作者五千馀人,可算蔚为大观。

 

 

竹枝词在常德地区流行久远,民间传唱至今不衰。石门、慈利、安乡等地有这样几首民歌:“你看天上那朵云,又像落雨又像晴。你看路旁那个妹,又想恋郎又怕人。”“半天落雨半天晴,半天的白云赶乌云。白鹤单赶长江水,姐儿只赶有情人。”“一阵日头一阵阴,好似有晴又无晴。有情无情妹开口,免费哥哥一片心。”古代文人们也写了不少有关常德的竹枝词,可惜留存下来的不多。本书编者搜集了一些,目前共有470首。永顺(晋至南北朝曾属武陵郡)人彭勇行兄弟三人、彭施铎、向晓甫、周植斋、周湘屏等人各写有多首《溪州竹枝词》,编为一集,其中未曾留下姓名的诗人写了46首,是迄今发现这一地区单题写得最多的。写沅江、桃源和桃花源的也不少。如清朝劳之辨的《桃源竹枝词》十首、唐子木和胡宗昆的《桃源洞竹枝词》等。澧水流域以清代安乡刘名顺写的《孱陵竹枝词》十九首比较有名。魏湘写的《澧江竹枝词》二十首则是最多的。但与全国其他地区动则百首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竹枝词在常德有称竹枝花儿者。花儿,民歌之谓。武陵诗社成立以后,受全国竹枝词蔚然成风的影响,多次在全市提倡写作竹枝词,出现了一些勤奋写作竹枝词的作者。这次收集到的作品中,临澧、鼎城、武陵最多,其中津市王继杰写了69首,其次还有马祥超33首、李承武31首、文启尧30首、周询29首。目前单题最多的是笔者的《二十四节气歌》,一个节气一首,共24首。从数量上看,常德市竹枝词的创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与常德市竹枝词发源地的身份很不相称。目前常德竹枝词作品,七言体为大多数,少有五言者。五言者语言多雅致,通俗者少,大约受古代五言诗风格的影响。大多数作品写恋情,记风俗,歌盛世,亦有劝世、刺贪、讽奢、咏物、抒怀、纪游、酬唱之类,题材十分广泛,且不乏佳作。风格上多数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少数清新雅致,含蓄蕴籍,类似绝句。不少作品采用俚语村言,生动活泼。如周则强的《民谣》五首,使用“呷”(此处读恰,吃的意思)、“何嗯”(怎么)、“喊得应”、“炉子蒸钵”等口语,记述民间风俗,乡土气息极浓。其五通过男女对话写其相互爱恋的神态心态,跃然纸上,生活气息浓郁,婉转多情,直可追刘禹锡那首“东边日出西边雨”:

 

这滩低来那滩高,姐在滩上挖泥蒿。

挖了这多何嗯搞?春哥应声我来挑。

 

风趣通俗又如康国初的《湖湘韵味》,其一写当今老年人平淡但是快乐的生活:

 

姥姥公公围火炉,哈哈撞垮旧墙头。

辣椒萝卜锅巴粥,吃得浑身汗水流。

 

张从湘的《忆新兵生活》语言朴实,幽默风趣,其中两首

 

靶场气氛好森严,卧倒射击口令传。

意乱心慌手发软,三发子弹上了天。

 

   黑夜持枪去站岗,发现“情况”心发慌。

不回口令就搂火,撂倒母猪八尺长。

 

杜修岳的《竹枝词五首》之一写男女同买一筐小鹅后,一只小鹅叫声像“哥哥”竟使得男孩发了呆,居然忘记了给小鹅喂食,侧面写男女恋情,饶有趣味:

 

同买雏禽一小箩,有只今始叫哥哥。

阿哥听后还呆傻,当饷鹅来不饷鹅。

 

郑传岩的《常德竹枝词》写当代常德农村生活,生动而有韵味,如:

 

靓姑采果在山坡,满篓情思满篓歌。

兜里手机频作响,打开贴耳乐呵呵!

 

农事忙完夏日闲,纳凉坐在大门前。

不吹空调摇扇子,扇亮墙头月一弯。

 

阮先的《文理学院八景》则是清新雅致的代表,仅举其一其二:

 

菱湖春晓

朝霞半缕染高枝,正是闻鸡起舞时。

一霎铃声人散尽,满天云影漾菱池。

 

柳浦晨读

笼烟岸柳未分明,晨读师生起五更。

最是诗文京韵里,时闻洋语啭春莺。

 

文启尧的竹枝词则是文人的白话口吻,通俗但又雅致,如《竹枝词·郊农小唱》其二其三:

 

蔬事忙忙趁日晴,韭黄茭白拥筐盈。

一肩挑得欢声满,卖菜归来脚力轻。

 

依山傍水独家村,翠竹丛丛绿浸门。

屋后园田平展展,牧歌唱彻月黄昏。

 

记述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不少,如王继杰的《澧浦竹枝词》、《桃花源竹枝词》、《都市竹枝词》、《知青生活竹枝词》,韩永执《竹枝词·民俗四首》等。马祥超的《渔歌二十一首》,写渔民生产生活的各种图景,宛如一幅幅渔民风俗画,具有记史的意义。写地方建设发展成就的作品很多,如李承武的《桥》、刘松藩的《水乡交通》、吴大谟的《临澧交通今昔》、周正馥的《柳叶湖欢歌》、谢文斌的《赞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写男女恋情的竹枝词也不少,如皮国繁的竹枝词十首、罗有恒的《安乡大鼓选段》、王作太的《情歌》等,都写得情思婉转,又富有当代生活气息。毋庸讳言,当代常德竹枝词也还存在一些质量较次的作品,这是因为较多作者初学写竹枝词,接触民歌较少,对竹枝词的特点、写作方法还不熟悉的缘故。

 

这本《常德古今竹枝词选》共选入古代常德地区竹枝词470首、当代常德市作者的竹枝词1187首。我们编选这个集子,一是为了搜集与保存常德地区的竹枝词资料,以资同好观摩与欣赏本地民俗风情的画卷;二是为了向广大竹枝词爱好者提供本地竹枝词的学习与借鉴资料,不断提高本地竹枝词创作水平;三是为建设常德地区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贡献一份力量。由于编选时间较短,编选者人力精力财力均有限,肯定有不少遗漏与错讹,期待广大读者与方家不吝批评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

1.熊  笃:竹枝词源流考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1.

2.孙  杰:竹枝词发展史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4.8.  上海

3.曾建开:竹枝词概说  人人网  2005

                                                                                                                       2014年12月2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