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中最深刻的满足,源于伴侣的亲密关系

 日精月华 2015-08-13


'人们在一周的亲密关系里所能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无人的洞穴里冥想一整年的所得都多。'


在我和查理相处的最初几年里,我们俩对理想的伴侣关系抱着共同的期许。然而,实现这一美好憧憬的过程,比我们预期的时间要长。和大部分人一样,我们身上有着各自固化的行为模式和积攒多年的顽习——而这些往往无益于我们关系的发展。中和这些行为模式和习惯的差异,需要自我克制、彼此奉献,也离不开大量的时间和实践。


刚结婚那会儿,有许多事让我们感到处境艰难。交往之初,我们都只有21岁,自我发展尚不成熟,彼此都在寻找那个能在情感方面给自己安全感的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俩对此都缺乏正确的认知;谈到如何发展健康的伴侣关系,也是毫无技巧和经验可言。在这之前,我们各自的恋爱经历大多以惨淡收场,而彼此的原生家庭里也没有良好的婚恋关系模式可参考。不过我们非常肯定,不想重蹈父母一辈的覆辙,只是我们一筹莫展,不知究竟该怎么做才好。结婚后的第二十个月,我们的第一个宝宝出世了, 那会儿我们是在校的大四学生,背负贷款,既没有工作,又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更微妙的是,我们俩的性格有很大差异。尽管大部分夫妇将这种差异视作很好的互补,我们的差异却显得过于极端。在许多个性特质方面,我们几乎是光谱上的两极:我细致入微,查理粗放不羁;我赞同对子女严格管教,查理却不以为然;我为人外向、热衷社交,查理却是极其内向的人;我喜欢早早入睡,他偏好熬夜;我喜欢提早一个小时去机场候机,他却连十五分钟都等不得;我坚信计划与准备的必要性,查理则信奉随机应变;当我遭遇压力时,我喜欢找人倾诉、有人陪伴,查理则会选择独处;我的强项是遵守承诺,查理的法宝却是随遇而安;我教书时喜欢准备讲义,查理基本上是即兴发挥;我总是侃侃而谈,查理则更像是个思考者;我负责理财,他却只管花钱……这个单子还能源源不断地列下去,不过我想你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多年来,我们无数次被人问及:“你们怎么会在一起的?你们居然能在一起?”


结婚之初,由于不知道如何处理好彼此的差异,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闹矛盾或是想尽办法避免矛盾。倒不是说彼此的差异让我们深感苦恼,而是我们应对这些差异的方式出了问题。和很多夫妇一样,我们想要用改变对方或是改变自己的方法来消弭差异。一开始,靠同化彼此的个性、消除可能引发矛盾的源头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最终,我们发现这个计策并不奏效。相反,它令我们自身以及彼此之间的冲突更甚。


当然,这种痛苦与挣扎只是我们关系中的一小部分,若非如此,我们早就分道扬镳了。从初识时便建立起来的深挚情意让我们安然度过两性关系中的种种考验、挣扎,甚至背叛。我们分享着伴侣间、家庭成员之间无以计量的欢愉。


可即便是最牢固的感情纽带,也经不起持续不断的挣扎与敲击。我们之间关系的转折点出现在1987年——即我们婚后的第十五个年头。冲突和沮丧令我们精疲力竭、几近崩溃,这使得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是否还值得一同生活下去。我们彼此都想要维系婚姻和家庭,可调和我俩迥异个性的压力让彼此不堪承受。走到这个份上,我们都感到悲痛与解脱,也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许多明明相爱的夫妻还会选择离婚。一想到即将失去婚姻,我们都痛苦至极,可想到这么多年的挣扎终将画上句号又倍感解脱。幸运的是, 当最终直面离婚时,我们意识到了彼此将要失去什么,而我们又是多么想要挽留这段婚姻。我们相信,一定还有别的办法,能使我们脱离对彼此差异的痛苦忍受,转而学会欣赏这些不同。


既然尝试消弭差异的努力不成功,我们便试着去接受、感恩并欣赏彼此的不同点, 看看是不是能从中找到化解之法。至少,理性来看,正是这些不同点使我们被对方深深吸引并走到了一起。同时,这些差异也是触发彼此反应机制的重要源头。如今这些让我们狂不已的个性分别,不也正是当初使我们彼此疯狂着迷并深深相爱的特质么?应对这些差别,重要的不是改造对方或是改变自我, 而是以自我的独特性为荣,同时保持对对方的尊重与欣赏。学会正视彼此的差异让我们重燃爱意,且不再急于去克服、否认或消除分歧。与此同时,这种心态上的变化也极大地改变了我们,以及我们同其他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之后,我们开始帮助其他夫妇解决婚姻问题,我们发现这一心路历程的变化的确颇费力气,不过,倒也不必像我俩这般大费周章。


这种学习伴随着治愈的过程,使我们感动于心。它成就了今天的我们,让我们无比珍视彼此间的关系。确实,差一点就要离婚的经历让我们对彼此的珍重和欣赏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



我们学会怀着深深的感恩之心来相爱,而不是将对方的爱视作理所当然。


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惨痛教训不可谓不深,最终的收获却是甜蜜万分的:我们的关系自此充满了和谐、轻松与欢乐。作为一对普通人,出于对共同愿景的坚定信仰,我们努力信守对彼此的承诺,再加上几分运气、几分帮助,终于携手走出了这一婚姻困境。我们的经历使彼此相信只要有足够的主观意愿,人们便能从过往的伤痛中走出来并变得异常坚强。因为正是伤痛,激发了我们为生命创造更多欢乐和爱的能力。


这一经历也告诉我们,生命中最深刻的满足感来源于亲密的伴侣关系。通过信守对彼此关系的承诺,我们找到了生命的圆融。和其他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相比,婚姻关系或许会带来最深刻的痛苦与恐惧,但也更能唤起我们内心的真正需求与归宿感。学会包容和正视这些强大的力量,我们才能够发展得完善、成熟并富有同理心。


斯蒂芬·莱温在其所著的《拥抱你的挚爱》(译者注:Stephen Levine:Embracing The Beloved )一书中,将婚姻比喻成“终极危险运动”,他说,'人们在一周的亲密关系里所能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无人的洞穴里冥想一整年的所得都多。' 作为对婚姻和冥想都有过亲身体验的人,我们深以为然。自我觉醒与自我认知的发展将伴随整个婚姻历程直至终点。这一过程简单却不易, 不过它所带来的收获一定会远超你的努力。并且,只要你决定走出这一步,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