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汇率改革:银行发展的契机与挑战

 北书房2014 2015-08-13




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8月11日当日,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调逾1000点。8月12日,人民币中间价再次下调1000余点。本文探讨在当前跨境资本流动的复杂国际形势下,此次汇率改革将对我国外汇市场及作为主要做市商的大型商业银行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恰逢其时的改革


央行选择在这样一个时间窗口来完善人民币中间价的形成机制,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为推动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做准备,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设立,旨在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汇率,但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通过完善报价机制,使其更贴近市场汇率,可以提高整个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和汇率弹性,有助于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通过人民币汇率的适度调整助力外贸。我国外贸近期呈“衰退式”顺差,新的经济增长点难觅。我国7月份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8.8%,其中出口同比降幅为8.9%,对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出口下降4.4%,主要原因就在于人民币汇率自2015年3月以来一直盯住美元,对非美货币保持强势,尤其是在欧央行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人民币对欧元几乎呈单边升值态势。因此,需通过人民币的适度调整来改善我国外贸状况。
对冲美国加息背景下的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少外汇储备的消耗程度。随着美国加息周期的临近,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增强。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截至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降至3.65万亿美元,为连续三个月下降。除了外汇储备中非美货币的账面价值下降以外,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也是造成我国外汇储备下降的原因之一。此外,我国国际收支资本项下已连续5个月逆差,外汇顺收持续低于贸易顺差,表明国内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存在较为明显的贬值预期。此次主动调整也是对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对冲和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完善过程中出现的贬值,更应被解读为市场化式的贬值。由于近日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使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出现分化,做市商更多关注市场供求的变化,因此8月11日中间价报价在前一日收盘汇率6.2097元的基础上出现约200个基点的贬值,差价大幅收窄,这是由于此次完善报价所带来的调整,并非趋势性贬值。而8月12日人民币中间价再次下调1000余点,则属于汇改措施出台后的正常市场波动,具体表现为汇率超调。从当前经济金融基本面来看,并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新契机新挑战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完善,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要一步,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尤其是作为主要做市商的大型银行带来了更多新机遇和新挑战。
影响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有利于出口型客户的业务发展。此次人民币中间价下调,将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的外贸状况,有利于出口型企业的业务发展。而这将导致企业融资需求扩张,带动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发展。
影响商业银行的外汇存贷款业务,增加外汇流动性管理的难度。人民币的币值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外汇存贷款业务影响显著。例如在2007年-2008年和2010年下半年间,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较强,金融机构外汇贷款增速超过了70%,外汇存款增速不足10%。而此次人民币在短期将形成一定程度的贬值预期,增加人们持有美元资产的意愿,减少结汇量,银行的美元存款余额增速或将加快。如何运用这一部分外币资金,需要银行充分考量。
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业务,喜忧参半。一方面,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增长”的宏观目标下,人民币利率已经大幅下行,使得商业银行的理财等业务收益率下降,客户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减弱。而此次人民币贬值将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吸引力,给商业银行带来创新压力。但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风险,会增强企业采取远期结售汇或者金融衍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为商业银行开拓了非利息收入的空间。
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此次人民币中间价的矫正调整,将在长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随着我国在2013年成为国际贸易第一大国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不断深化,我国加入SDR的呼声也日渐高涨。这将促进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因此,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实现“跟随客户”战略,以境外机构等形式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国际结算、跨境财富管理等业务。

启示及建议


从境外人民币汇率连续两日的下跌幅度达到6%来看,短期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预期已然形成,但是市场预期在中长期将如何变化暂未可知。这对商业银行未来的业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加强业务联动,优化外币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策略。一是通过完善产品、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等多种途径,拓展外汇贷款,同时可考虑适当调整外汇贷款的利率。二是大力推进境内外机构之间的联动,通过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实现外汇资金在系统内的有效划拨。三是合理安排外币资产结构,提升高收益外汇贷款在外币资产中的比重,促进外币资产总体收益率的增长。
在有效控制汇率风险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发展国际结算业务。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因此,商业银行在发展贸易结算业务时,应充分考虑人民币币值变动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影响的差异,注重挖掘、培育和维护贸易结算业务的客户群,形成稳定的客户基础,为客户提供包括贸易结算在内的一揽子服务。
提升外汇资金业务的产品创新能力,实现产品多样化。随着美元资产需求的增加,商业银行需面向不同类型的目标客户,提升外汇资金交易产品的设计、组合和营销能力,满足客户对外币业务的需求。同时,应深入研究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带来的交易机会,提升面对各种市场供求状况时的报价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境内外价差变动的研究,合理利用境内外价差结售汇,缩小汇率成本。
通过金融市场工具对冲汇率风险。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大,汇率风险也在不断上升。商业银行应充分研究和开发衍生品金融工具,通过远期、期权、掉期等工具对冲汇率风险,最大化地提升收益。(张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