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蚩尤的籍贯|苗族文化网|民族的 世界的

 负鹏载舟 2015-08-13
 


  以蛮夷著称的蚩尤是何方神圣?蚩尤与黄帝、炎帝有着怎样的血缘关系?蚩尤是否可以与炎、黄并列成为“中华人文三祖”?蚩尤部落在涿鹿之野战败后,是被消灭了、同化了,抑或找到了别的存在方式?这一连串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学家们的热议。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争先恐后将蚩尤这位曾被封建史官恶谥的对象认作祖先,千方百计打造“蚩尤故里”。

  蚩尤的籍贯是哪里,一时成为事关全球华人精神家园的重要课题。 从网络搜索得来的资料显示,目前参与争夺“蚩尤故里”的,国内至少有江西萍乡、贵州凯里、山东阳谷和巨鹿、陕西解县、河南新郑、河北涿鹿等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河北涿鹿为了以科学精神还“三祖”之本来面目,专门建立“中华三祖堂”,为蚩尤重新塑像。山东阳谷则邀请包括北京大学、贵州省苗学会在内的全国蚩尤研究专家和学者,举办了“2006山东阳谷蚩尤文化研讨会”。专家们在研讨会上达成了共识,蚩尤的主体墓,就是位于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的“皇姑冢”。他们说,鲁西地区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兵主神蚩尤的故乡,也是他的长眠之地。

  湖南新化县据说已经被国家有关机构授予“蚩尤故里”的称号。新化境内的大熊山,被认为是中华始祖之一蚩尤的出生地。新化县委、县政府正全力推进“中华蚩尤文化园”项目建设,融资额超过亿元,将建造蚩尤大殿、蚩尤梅山文化陈列馆、蚩尤文化研究基地、梅山文化研究基地以及船山学社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等。有人甚至建议,大熊山林场应定名为蚩尤乡,新化县应改名为蚩尤县。

  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也不甘示弱。有消息说,韩国在获得“端午节”的保护权以后,又试图运作将初祖蚩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韩国出版的历史小说《蚩尤天皇》,不但将蚩尤追溯为大韩民族的祖先,而且描述了当初争夺中原的“涿鹿之战”时,蚩尤如何征服了轩辕黄帝,让黄帝在利剑下屈膝投降的情景。2002年世界杯大赛韩日两队比赛时,韩国足球啦啦队“红魔”,公然以红色鬼脸为象征的战神蚩尤,作为战胜对手的法宝。

  然而,拥有中国的“土筑金字塔”,曾经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的太湖流域,却始终保持沉默。

  太湖流域,长江三角洲地区,今天的江南鱼米之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尤其引人瞩目的是良渚文化时期。那时,人类的生产、生活的范围已达到相当规模。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人们开始有了精神生活追求。在此基础上,原始宗教开始萌生,与之相适应的祭坛、巫觋和用玉、石打制的礼器相继问世。甚至还出现了体现思维智慧的原始刻符文字和图腾纹饰。浙江良渚反山瑶山、江苏昆山赵陵山、上海青浦福泉山等遗址出土的玉钺、玉琮、玉坠饰,精美绝伦,让人难以想象四千几百年前的先人,为什么能有如此高超的工艺水平。良渚陶器釜、罐、盆、豆、甑、匜……光听这些名字就可以想见它们的器形是多么丰富多彩。泥质灰胎黑皮陶、夹沙褐陶、泥质灰陶,质地也各不相同,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的先人在太湖流域大踏步地走向原始社会的尽头,迎来了东方文明曙光。一个古城林立、古国相向,象征着文明起源的时代,开始了。

 

  浙江良渚莫角山遗址,前些年发现了一个面积达三十万平方米的土高台,出土了大片夯土层、夯窝、成排的柱洞,还有六个祭祀时用的大土坑。这处罕见的建筑群遗址,具有中心祭坛和神庙的性质。很多人认为,良渚时期的中心就在这里,宫殿里居住着王和贵族。既然是古国、古城,外围必然有城墙。城墙是氏族社会和文明社会区别的一个标志。果然,考古工作者很快找到了围绕莫角山的良渚古城墙。古城面积大约有四百个足球场那么大,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他们欣喜地称之为“中华第一城”。

 

  严文明教授说,当时“良渚”的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距今四千年左右,太湖之滨这片丰沃而神奇的土地上,那饭稻羹鱼、丝帛麻纺的日子,那些人工堆筑的大祭台,以及许许多多闪烁着无穷智慧的玉石礼器,竟悄然消亡了。

 

  良渚文化消亡的直接祸因,是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连续三次九星地心会聚事件的发生,导致了灾害群发现象。在连续二、三百年间,特大的洪水、持续的严寒,迫使自然生态严重失衡,这不能不影响到长江文明初始时期人类的发展。在洪水侵袭的同时,战争又降临到先民的头上。《史记?五帝记》中有关于黄帝大战蚩尤的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黄帝与蚩尤的战争进行得异常激烈,黄帝先是五战五不胜,后来与炎帝联合起来,倾尽全力才将蚩尤战败并擒杀之。

 

  良渚先民遭受的打击是沉重的。但,蚩尤部落集团失败后,他们的许多文化因素却顽强地在保留了下来,并且影响着中原地区的文化。商周文化中的璧、琮、兽面纹(饕餮纹)以及某些青铜器的形制明显带有良渚文化色彩,就是明证。              

 

  许多专家认为,古史传说中的蚩尤部落集团,其实正是创造了良渚文化的吴越先民。他们的依据,是太湖流域出土的大量足可征信的良渚时期文物。蚩尤所统率的九夷族(或称东夷)最初便生活在这片沃土上,遭受洪涝灾害后向长江中游乃至珠江流域转移,也有部分在战争结束后留在了北方。  

      

  昆山赵陵山,一个高高的人工堆筑的土台,专家们称之为“中国的土筑金字塔”。遗址中出土的77号墓,是良渚文化早期墓葬,不仅人体骨架保存完好、葬具有彩绘的痕迹,并且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包括陶器、石器和玉器等),仅玉器就有125件之多。墓主当是一位集神权、军权于一身的巫师和军事首领,在当时极有政治和经济地位。

 

  教科书上说,我国奴隶社会的始端,是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距今约4000年。但赵陵山遗址在发掘中,发现了大量集体杀殉现象,殉人有的身首分离,有的双腿成捆绑状,半数下肢被砍去,人体骨架旁找不到任何随葬品。这种明显的殉葬现象,在我国良渚文化遗址中还是第一次发现。经C14鉴定,这批殉人距今已有5000年,也就是说,作为奴隶社会标志之一的杀殉,最早出现在5000年前,而不是4000年前。

 

  在大量陶器中,有多件镂刻着精美的纹饰。其中56号墓出土的一件细灰泥陶陶盖,表面曾经打磨过,刻上图案,再填以红色。所镌刻的图案造型精美,布局均衡,意象神圣。图案的刻纹流畅细腻,有的甚至比头发丝还细,在高倍放大镜下能分辨出刀锋的犀利。专家认为,这个图案堪称赵陵山宗族的族徽,或者以称为“源极图”,因为它是“太极的胎型。图案既非中心对称,又非中轴对称。以上下、左右以及对角看它,处处均衡,有《河图》、《洛书》之妙。另一件陶器刻纹图案也很玄妙。四周是一圈既无起点、又无终点的连环绞丝纹,每一股由三根线条组成,回环自如。中间有一圆圈,圈内以四道复式弧线分割,内有圆形结蒂纹。弧线与圆周之间,上下左右各有六道细线。可以理解为四面、八方和中央的方位形态,也可以理解为原始的八卦。图案均衡对称,在宁静中呈现动态,于拙朴中蕴含智慧。

 

  什么是刻划字符,什么是文字,专家们尚有争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文明起源时,城市的出现、青铜器的制造和文字的应用是文明的三要素。赵陵山族徽也好,刻划符号也好,都是良渚先民思维智慧的结晶。我们的先人在日常生活中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辨认纹迹,识别种类,视觉形象十分丰富。   

 

  数千年来,龙衍变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其实,它是以龙(闪电)图腾为主体的氏族,与角兽类、鳞甲类、蛇蠍类和凤鸟类图腾氏族等等汇合成的一个强大部落的族徽标志。其中也包括以鱼为图腾的氏族。龙是多源的。我们常常看见,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无论是单节的还是多节的,最醒目处镌刻着人兽面紋。纹饰上半部为人脸形,头戴羽冠,身披鳞甲,重圈环眼,巨口大张;下半部为兽形,蜷曲的鳞爪和兽腿作匍匐状,由人的强有力的双手紧扼的兽头,在挣扎中显出驯服。整个构图既玄妙又充满了诱人的魅力。有专家破译,兽面是扬子鳄,水中之龙。良渚时期,太湖流域广泛分布的沼泽地是扬子鳄繁育的温床,如果说田鼠和鸟雀常常在收获季节和人们抢夺粮食,那么捕食鼠雀的扬子鳄则恰恰是人类的保护神。

 

  赵陵山遗址出土的玉琮上的人兽面纹,是良渚人的神徽,是良渚人神秘文化的象征。有人认为,这或许正是蚩尤部落集团的图腾。无疑,它与龙图腾有诸多联系。多种文化成份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也是它的幸运。

 

  我们还可以列举更多的考古成果。但只要用良渚古城遗址、赵陵山遗址来作为蚩尤的诠释,已经足够。

 

  古史传说记载,黄帝打败炎帝后,许多诸侯都想拥戴他当天子。可是炎帝的后代不甘心向黄帝臣服,几次三番挑起战争,其中以蚩尤为甚。蚩尤是炎帝的孙子,而炎帝与黄帝则是同胞兄弟(也有蚩尤即炎帝的说法)。显然黄帝、炎帝和蚩尤自有着不可割裂的血缘关系,尽管他们代表着不同地域,但都是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肇始者。他们之中发生的战争,只是印证了文明初始时期氏族部落间无法避免的生存竞争。

 

  诚如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所说:“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会引起文化族群的组合与重组。因此重建的中国古史还应是一部超百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历经无数次的组合与重组,导致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正是他,以“满天星斗”四个字,生动地描绘了中华文明之火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星星点点地燃起,蔚成燎原之势的情景。

 

  在考古学意义上,蚩尤是一种文化类型,是文明起源的一个象征,而并非个体。从这个意义上看,要弄清楚蚩尤的籍贯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