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新材料作文主题讲练:学会倾听

 江山携手 2015-08-13

初中新材料作文主题讲练:学会倾听

一、状元引路

状元档案

姓名:陈晓

生日:1994年11月20日

血型:A型

星座:天蝎座

最喜欢的作家:韩寒

最喜欢的名言:最大的幸福是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歌德)

最爱引用的名人:周杰伦

最爱引用的歌曲:周杰伦《青花瓷》

最关注的素材:文学热点类的素材

对作文的理解:作文贵在新颖。写作文,总要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下功夫,要把语言写流畅、写完美。这就需要“新颖”,只有新颖了,才是一篇好作文。新颖表现为内容的新颖和语言的新颖。前者为内在的,后者为外显的。因此,作文要新颖,就要注意内容和语言的新颖。内容上,善于选材,巧于提炼,精于立意,写出自我之情与自我之趣;语言上,善于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创造出新鲜活泼的语言。新颖是作文的生命,是作文个性化的首要条件。

写作文的诀窍:提高写作能力我有三个小窍门:(一)积累材料。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通过写观察日记把每次看到、想到或听到的事都记录下来,以备写作使用。(二)阅读。在阅读课外书时,手中握笔,遇到好词佳句随时记录下来,以备写作之需。(三)思考。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然后发挥想象,写出心得。

状元作文

对牛弹琴

山东平邑实验中学初三(8)班  陈晓

“对牛弹琴”这个词本来是说自己的话不被对方理解,可是我们哪里知道,牛其实并不是不懂琴声,它只是尊重弹琴的人,不想做出评判罢了。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初学弹琴的人,因为他的琴艺太差,谁听了都会捂耳朵、皱眉头,甚至让人头昏脑涨,一句话,就是听了很不舒服。没有人愿意听他弹琴,可他偏喜欢找个听众,硬要人家听他弹。最后啊别人一看到他就躲得远远的。

唉,实在没有办法了,他就弹给动物听。但是动物也受不了,刚一听就跑了

他先弹给公鸡听。还没弹两下呢,公鸡一扑棱翅膀飞开了,拒听。他追上去弹,人家公鸡不理他,只顾享受地上的麦子,吃完了,公鸡没事人似地走了,他弹着琴紧追不舍,倒是公鸡被激怒了,回头狠狠地啄了他一下,吓得他赶紧抱着琴跑开了。

没办法,再弹给马听吧。可刚弹了没几下,马便大声地嘶叫抗议起来,他忘我地弹,可马却毫不客气地踢了他一下,他捂着流血的伤口走开了。

伤还没好,他又弹给蛇听。可还没有弹呢,蛇便制止了他,在他的手上咬了一口,使他几天不能弹琴。

唉,追求艺术咋就那么难呢?最后,他尝试着弹给院子里的那头老黄牛听,嘿,老黄牛不但没有撞他,反而听得那么入迷,原来啊,它不想伤了弹琴人的心。弹琴人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知音,于是他整天整天弹琴,只给老黄牛听。

时间过得真快,弹琴人的琴弹得真好,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这时候那些开始不愿听他弹琴的人纷纷来请他弹一曲,那些伤害过他的动物也想聆听一曲美妙琴声,都被他一一拒绝,他的听众只有一个,那就是老黄牛,因为那是他的俞伯牙啊。

有人笑弹琴人傻,说他给不懂音乐的老黄牛弹琴,可弹琴人不屑反驳。这就是“对牛弹琴”的故事。

老黄牛懂得倾听的美德,它尊重弹琴人,也赢得弹琴人的尊重。做人啊,就英爱学习像老黄牛,学它善于倾听。

金榜启示:本文紧扣“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尊重”这一主旨,把“对牛弹琴”这一寓言演绎成一篇新故事。因为老黄牛尊重别人,倾听别人,所以才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文章最后用一句“做人啊,就英爱学习像老黄牛,学它善于倾听”作结,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从而强调了“倾听是尊重别人”这一美德。行文简洁流畅,故事娓娓动听,紧扣话题,寓意深刻,中心突出。 

状元秘笈:本文可应对“聆听”(2008年江苏·苏州)、“倾听”(2008年江苏·南通卷)、“我在倾听中得到快乐”(2008年安徽卷)

 

二、状元训练

模拟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男孩,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

  小男孩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男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请围绕上面这则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这个给我们很多启发,作为一个作文材料,有好几个考虑角度,我们可以有如下的审题。

一、学会倾听别人。林克莱特没有打断孩子,更没像现场观众那样大笑,而是等着听孩子再怎么说,孩子的眼泪使他继续问了下去,这才倾听到了一个勇敢小男孩有责任心、有悲悯之情的话。林克莱特的这次采访让我们懂得了一个生活常识,那就是要学会“倾听”别人,不能随意用自己的想法打断别人。

二、倾听别人是一种良好美德。林克莱特能正为一个让人欢迎的名主持人,那是因为他善于倾听别人,把倾听当成一种美德,可以说是倾听成就了他。倾听别人的快乐是一种美德,倾听别人的痛苦更是一种美德。

三、给对方表达思想的机会,不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别人的想法。林克莱特让小男孩表达完自己,让我知道小男孩的纯洁、高尚的内心。倘若如现场观众那样,他肯定会武断地打断小男孩,把自己的想法加在小男孩身上。

四、心想他人,理解他人。小男孩挂上他的降落伞跳出去,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独自去逃生,恰恰他不是为了自己去逃生,因为他心想他人,理解他人需要帮助,所以他去找燃料,然后再回来。林克莱特心想小男孩,理解他,知道他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耐心地等下去、问下去。

五、倾听孩子的内心。小男孩的内心无疑是高尚的、纯洁的,同样,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不设防的,是纯净透明的,我们成年人要像林克莱特一样给每个孩子最多的表达自己的机会。

[优作展示1]

用心倾听

山东  于洁

    曾看过一个调查:人最渴望什么?答案是倾听。这一回答或许有些偏颇,但可以代表一部分人的心声,渴望倾听或被倾听。倾听是生活中人与人情感的交融与共鸣。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给她“三天光明”,她会看尽社会的美好;失聪者,肯定也有他的心愿,让他“倾听三天”。是啊,行走在一个无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得孤独和恐惧。当我们陶醉于莫扎特生机勃勃的《春》时,当我们伤感于《梁祝》凄凉优美的旋律时,当我们沉迷于动感的流行乐时,当我们散步于鸟语林阴时,甚至当我们在“寒蝉凄切”声中与朋友告别时,朋友,你是否想到过倾听也是一种幸福,想到过它对于失聪者而言,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生理上的失聪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在心理上“听力不佳”,因为生命中的另一种音符,我们难以用耳朵听到,心的倾诉要用心去倾听。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女大学生为自己有一位卖豆腐的聋哑父亲为耻。但当她遭遇车祸被宣告为植物人时,是聋哑父亲悉心地照顾和感天地、动鬼神的深情“呼唤”唤醒了她。她终于奇迹般地苏醒过来。那是心的呼唤、更是心的倾听才有的美好结局。大学生是幸运的,聋哑父亲是执着的,他们心与心的倾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聋哑父亲用爱的独特方式发出的模糊“呼喊”,召唤、引领着她重新回到世间。这件事让她明白了,自己从小到大父亲就用他独特的爱呼唤自己,只是她自己封闭的心没有听到罢了。

    是啊,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听不懂高深的旋律,但我们只要用心去倾听,那么生活中的每一个音符,生命中的每一段旋律,都会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深思,催我们奋进。

状元秘笈:本文可应对“聆听”(2008年江苏·苏州)、“倾听”(2008年江苏·南通卷)、“我在倾听中得到快乐”(2008年安徽卷)

金榜启示:文章由一则调查引出论题:倾听是一种心与心、灵魂与灵魂的交融和共鸣。接下来谈了两层意思:一是倾听音乐和自然界的声音是一种幸福;二是心灵的倾诉需要用心灵来倾听。其中又以第二层意思为重点,主次分明。在第二层的论述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颇具震撼性的小故事,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力度。此外,排比句和哲理句的运用,也为全篇增色不少。

 [优作展示2]

 爱上倾听

山东  陈雨

    我喜欢倾听,喜欢倾听花儿悄悄绽开的声音,喜欢倾听雨丝纷纷坠落的声响,还喜欢倾听微风徐徐掠过留下的振动,更喜欢倾听旋律从指尖缓缓流出的乐声。那感觉真是美好。

    由此,我也学会了倾听自己。后来竟发展成我人生的一大乐事。

    这要说到几个月前。那是一个落日的黄昏,我独自走在城北小河畔,夕阳拉长了我淡淡的身影。远望西天,如血的残阳染红了一大片天空,河风迎面吹来,夹带着一丝夏的暖暖湿湿的香味,但更多的却是秋的萧瑟。这才陡然感觉:秋,来了。

    一直有一种偏见,似乎一切美好,只应春夏季节才有,因为春夏时节,才会有温暖的、毛茸茸的阳光。而现在,秋的黄昏里,我的心情是无比的糟糕,简直是糟透了!先是数学测验考得从来没有的差,被老师狠批了一顿,后来又因心情不好和最要好的朋友闹翻,接着又是……唉!

    不经意地,一位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一声不响,只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的小石凳上,闭着双眼,一根拐杖斜靠在身体一侧,那饱经风霜的深刻着皱纹的脸是那样的安详。他似乎在侧耳倾听,我在想,他是否在倾听秋的脚步,倾听自己生命的刻痕。我怦然醒悟——何不闭眼倾听?只有闭眼倾听才能听见来自内心的声音!不由得,我闭了双眼,斜倚河边栏杆,慢慢地,竟感觉真的有声音传来:“何必为眼前小小的失误而放弃远方的成功?何必因此刻小小的误会而断送永久的友谊?放眼将来,生命之花会悄然绽放,要继续努力啊!”那柔柔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天边飘来,融进我的胸怀。我睁了眼,蓦然发现:秋日的夕阳原来也别有风味——瞧,它正露出半个脸朝我微笑呢!

    倾听的感觉真好!从那天起,我真正对“倾听”产生了兴趣,也正因这个兴趣,我成了一个困难打不到的快乐的人!

状元秘笈:本文可应对“聆听”(2008年江苏·苏州)、“倾听”(2008年江苏·南通卷)、“我在倾听中得到快乐”(2008年安徽卷)

金榜启示:文章开篇点题,同时也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用倒装的手法,引出自己爱上倾听的小故事。详细去写了自己喜欢春夏,厌恶秋天,心情很“糟糕”,而考试成绩差、挨老师批评、与好朋友闹翻等事又渲染了这种“糟糕”心情,引出路遇一老人有所感悟,产生了“倾听的感觉真好”的想法,从此爱上倾听,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表达了主题。文章语言流畅,有散文诗的味道。

[优作展示3]

爸爸的鼾声

山东  徐乐

  漫长的夏夜,又闷又热,昏昏欲睡的我正想与周公促膝长谈,一只蚊子嗡嗡地拜访了我,不容我不起身接待。唉,吵得让人无法入睡,只得跑进爸妈的卧室。

  “咋了,儿子?”爸爸还没有睡,先看到了垂头丧气的我。“我屋子里有蚊子,睡不着。”我没好气地回答。“那就睡这儿吧!”还是妈妈疼我。“嗯!”我躺下了。

  告别了蚊子的打扰,我很快进入了梦乡。可蒙胧中,传来的却是比蚊子的嗡嗡声吵的鼾声。一定是爸爸,爸爸呼噜声是出名的响。刚逃脱了蚊子的魔嘴,又陷入了噪音的干扰之中。唉!

  我侧起身刚要去推爸爸,但,在打开灯的一瞬,我却停住了手:爸爸为了让我有足够的空间睡觉,把自己“压缩”到了床的最边沿。爸爸那么胖,床又不是很宽,他多难受啊!

  我想转回自己的卧室去,这时,爸爸却醒了。“咋了?肯定是我打呼噜,吵醒了你?我去你那屋里睡。快考试了,你得好好睡觉。”“没有,我睡得很好。”我忙忙地说,鼻子有些酸。“唉!还是我去乐乐房间睡吧!”妈妈摇了摇头,走了。

  片刻,鼾声又起。我的心随着鼾声时起时伏:为了这个家,爸爸没黒没白地忙,今天还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打药、浇水、施肥、抹芽……爸爸太累了!

  爸爸鼾声,竟有些悦耳,我转过身,一滴泪水滑落枕上。我高兴,我有一个温暖的家:爸爸疼我,妈妈爱我;爸爸陪我看球,妈妈为我做饭……我真高兴,爸爸的鼾声,让我感受到了爸爸的辛劳,我沐浴着爸爸的爱。

  倾听着爸爸的鼾声,我进入了梦乡,那么香甜。梦中,我听到了全家人欢乐的笑声。

状元秘笈:本文可应对“聆听”(2008年江苏·苏州)、“倾听”(2008年江苏·南通卷)、“我在倾听中得到快乐”(2008年安徽卷)

金榜启示: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感染力却极强。作者通过自己因蚊子的干扰难眠到爸妈房间睡觉,倾听到了爸爸的“鼾声”,先是产生“陷入了噪音的干扰之中”的厌烦,进而被感动“抽噎”,想起爸爸的辛劳、爸爸的爱,直至“倾听着爸爸的鼾声”入睡。这篇文章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要学会阅读生活,读懂生活中的细节,就能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感受!

【技法攻略】

大纲这样表述“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这段话向我们透露了“深刻”的三种表现形式,具体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深刻”呢?

一、层层深入、逐一展示

    层层深入、逐一展示能使主旨深刻。它要求我们在写作时不是开门见山地点出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中一层一层地深入,就像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剥到最后“吹尽黄沙始到金”,才显示出文章的主旨,行文过程均是为主旨做的一层层铺垫。

   如前面郑智慧同学的《宽容》一文。文章开篇后写沙漠中年轻军官和老炊事员在沙漠中相遇、逃命,叙述老炊事员恳求军官带上自己,说自己能在沙漠中辨认方向,内疚的年轻军官答应了他,这篇小小说,不厌其烦地去写老炊事员如何刁难年轻军官,带领年轻人在沙漠中兜圈子,最后年轻人的所作所为感动了老炊事员,通过老炊事员的嘴交代了原因,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年轻人的宽容大度征服了老人,老人也宽容了年轻人的错误指挥。小说就是这样通过作者的叙述一步步点题的。小说的结尾十分精彩,升华了主旨。

二、运用修辞,展哲理风采

使文章深刻的另一重要手法是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对比等,这样可以在行文中使文章的主旨更容易显现,而且还显得很有哲理。这种技法如使用得当将大大加深文章主旨。

如于洁《用心倾听》一文。文章用设问开头,加重了语气,点明论题。第二段为揭示失聪者不能享受倾听的幸福时,用了一组排比:“当我们陶醉于莫扎特生机勃勃的《春》时,当我们伤感于《梁祝》凄凉优美的旋律时,当我们沉迷于动感的流行乐时,当我们散步于鸟语林阴时,甚至当我们在“寒蝉凄切”声中与朋友告别时”,这组排比如奔放的水流,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刻了主旨。还用对比手法举女大学生和聋哑父亲的例子,紧扣主旨,去论证生理健全者的“心灵失聪”更可悲。这一对比使论题深化。

三、回避个人得失,关注现实生活

使自己作文主旨深刻的再一方法是在文中尽量避开写个人得失,要关注现实生活。如果一篇作文只是个人思想情绪的表现,那它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意义,更谈不上深刻。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社会,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作文要有一定的深度,即作文要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亮点。

    如刘洋洋的《只要信念不被撕碎》。文章不谈自己的经历得失,将视角推向社会,从大学毕业因找不到工作而沮丧的大学生晓菡写起,写他路遇中年开始学画的男子,目睹他画画、撕画的全过程,禁不住疑惑询问原因,中年人“可我相信下一张会画得更好些!”的回答惊醒了沮丧的大学生,他心中“那撕碎重来的从容、成功在握的自信和坚忍不拔的执著,深深地打动了晓菡”,后来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工作,有了自己的事业且最终有了自己的公司,又目睹了办画展的中年人。文章社会意义极强,主旨非常深刻,结尾段又将这种社会意义更加深了一步。

四、时时点题,处处着旨

一篇作文要使它主题深刻,还有一种方法是在行文中时时点题、处处着旨。即整篇文章要始终围绕着主题来进行:不论是举例,还是议论,还是结论处,均要用适当的方式让读者知道是围绕着主题的。

    如赵泽恩的《信念成就人生》。文章开头引用海明威和李白的话,引出“不管人生道路多么曲折,只要心存信念,天地就会广阔,事业就会成功”的论题,紧紧扣住了“信念成就人生”的论点主旨。行文中夹叙夹议,所举例子无论是张衡的成功,还是鲁迅的成功,还是北京奥运健儿们的成功,无一不是紧扣住了主旨。结尾的总结更是紧扣住了论点主旨“信念成就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