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属人的世界

 kghuiyin 2015-08-13
 

导言

1. 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超越性的存在。

2. 世界就是自然。它自然百然地存在,存在得自然而然。然而,从自然中生成的人类,却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把自然而然的世界变成人化了的自然,即属人的世界。

3. 人生亦为自然。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4. 时间是人类存在的空间。

5. 人类超越了自然而然的世界,超越了自然而然的生命,于是人类成为万物之灵—超越性的存在。

6.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 无价值的生命和无意义的生活,是人的存在的空虚。

8. 人的意识是超越的,因此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凝固的时空、存在的空虚、自我的失落、彻底的空白。

9. 人的生活是创造的过程,也就是“异想天开”、“离经叛道”、“无中生有”、“改天换地”

的过程。人的存在是是追求生命价值和生意意义的存在,人类的历史是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

10. 人在现实中生活,人又在理想中生活;现实规范着理想,理想引导着现实;现实使理想

获得“存在的根基”,理想使现实超越“存在的空虚”。对于人类来说,只有追求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才是人的存在。

11. 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凝固的时空、存在的空虚、自我的失落、彻底的空白。

12. 马克思: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

13. 培根:复仇之心胜过死亡,爱恋之心蔑视死亡,荣誉之心希冀死亡,忧伤之心奔赴死亡,

恐怖之心凝神于死亡。

14. 人类心灵的创造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心灵创造的世界是日新月异的。

 

 

第一章 人的生活世界

1. 人类的超越意识,根源于人的超越性的生命活动—生活,奠基于人的超越性的生命遗传

--历史,结晶于人的超越性的生命演化—发展。

2. 人类的生活、历史和发展,既是人类的超越意识的现实根基,又是人类的超越意识所创

造的“属人的世界”。

3. 生活—生命活动的自我赶赴;历史—生命提制的自我超越;发展—生命演化的自我超越。

4. 尼采: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

5. 生活与生存的区别,就在于人的生命活动不是纯粹的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超越自然的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生活与生存的区别,还在于动物的生命活动只是按照自己所属的物种的尺度去适应自然的活动,而人的生命活动则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相统一的变革自然的活动。

6. 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以复制的方式来延续其种类的生命活动,因而是一种非历史的延续方式;人的生命活动则是以创造文化和文化遗传的方式而延续其种类的生活活动。

7. 所谓“世界图景”,是人以自己的方式所把握的图景,也就是人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关于世界的图景。

8. 人是历史性的存在,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是人的生活世界;文化又是人类的遗传方式。

9. 人类超越了生命的提制而构成了自己的历史,人类在自己的独特的延续自身的历史中,造就了自己的超越性的意识。

10. 人是历史的存在,历史是人的存在方式。历史的存在方式为人的生命演化获得了自我超越的特殊内涵—发展。

11. 历史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实现人的目的的过程。历史,它实现了生命演化的自我超越,它实现了人类生活的自我发展。

12. 属人的世界,是人的生活活动所创造的世界,而不是自在的世界。

13. 自在的世界,就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的世界,处于生生不息的运动和变化中的世界。

14. 所谓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就是人类把自在的世界变成自己的世界图景的方式。

15. 所谓世界的二重化,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把世界分化为自在的世界和自为的世界、自然的

世界和属人的世界。

16. 所谓人自己的生活的三重世界,是指人类不仅仅是生活于自然世界之中,而且生活于自

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

具体地说,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同其他生物一样生存自然世界;人作为超越自然的社会存在物,生活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人作为社会—文化存在物,即被历史文化所占有,又在自己的历史活动中展现新的可能性,因而生活于历史与个人相融合的意义世界。

17.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这种创造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并不是在人们选定的条件

下进行的,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进行的。

18. 人类意识的超越怀,源于人类自己的超越性的存在方式:生活对生存的超越,历史对遗

传的超越,发展对演化的超越。

 

 

第二章 人的心理世界

1. 表象就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

2. 表象的直观性和概括性,给人提供了超越时空的世界—脱离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

浮现或萦绕在人的脑海中的各种各样的形象的世界。

3. 表象与对象的关系,是以映象为中介的。如果说映像是把对象移入人的头脑,表象则是

在人的脑海中不断地唤醒已经移入人的头脑的种种关于对象的映像。

4. 映像是把意识外的存在变成意识界的存在。映象不是对象,而是被意识到了的对象、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对象。

5.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6. 人的五官感觉就是世界历史的产物,是在以往的全部世界历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7. 列宁: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运动,而在于如何用概念的逻辑去表达它。

8. 马克思: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们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9. 映像不是对象,而是被意识到了的对象、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对象。

10. 人的意识以语词重组表象,也以语词创造表象。

11. 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12. 知识是由想像创造出来的,知识是由想像激发活化的,知识是由想像推动发展的,知识

是由想像带进无限的。

13. 想像,是指在感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表象的创造性组合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14. 人类失去想像,知识就会变成教条,智慧就会枯竭,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世界就会推动生机。没有想像是不可想象的,失去想像是无法设想的。

15. 想像通常认为包括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再现性想像,另一种是创造性想像。

16. 人类的想象所获得的最高奖赏,就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灵感的爆发。

17. 科学是发现的领域。它要发现新对象和新领域,它要发现新特点和新规律。科学又是创

造的领。它要创造新语言和新理论,它创造新观念和新客体。科学的发现与创造,依靠

创造性想像。

18. 发现,总是发现未知的存在;创造,总是创造未有的客体。

19. 想像的真实依赖于真实的想像。真实的想像则奠基于已有的科学事实。

20. 人类的想像所获得的最高奖赏,就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灵感的爆发。

21. 黑格尔:精神,作为感觉和直观,以感性事物对对象;作为想像,以形象为对象;作为

意志,以目的为对象。

22. 人是在历史性的遗传中而成为现实的人。

23. 在人的现实的认识活动中,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主要地表现在为三个基本阶段:一是思想把握表象的矛盾运动,这是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具体的阶段;二是思想蒸发表象的矛盾运动,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理性抽象的阶段;三是思想重组表象的矛盾运动,这是认识活动过程中的理性具体的阶段。

24. 记忆能力主要包括标记、保持、再现和再认识四个方面。因而人们常常用下列四个指标衡量人的记忆能力: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备用性。

25. 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知识,而是检索知识。

26. 培养创造性的智力,更重要是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卡尔波普提出:哲学始于问题。科

学的本质是永无止境的探索。

27. 科学从来不是完备的知识系统,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的活的机体。

28. 所谓表象思维,就是概念从属于表象、依附于表象的思维。

29. 人类意识的超越性,集中地表现在对思想前提的超越。

30. 所谓思想前提,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它主要是包括常识性的思想前提、科学性的

思想前提和哲学性的思想前提。

31. 由于常识形成于经验,符合于经验,适用于经验,因此,向常识挑战,对常识批判,往往被视为对人类共同经验的挑战与批判。

32. 在常识的价值判断中,人们问题习惯于定性地作出判断,而不是定量地分析;问题孤立

地评价经验的具体对象,而不是系统地考察对象的诸种关系;总是着眼于当下的利弊得失,而不着重于长远的根本利益;问题在两极的对立中进行判断,而不是以中介的观点

去寻求必要的张力。

33. 简单化和绝对化,是常识价值规范的极端性的具体体现。

34. 以理想观照现实,并以理想的图景给自己构成世界的客观图景,这就是人类意识的超越性。

 

 

第三章 人的文化世界

1. 人类意识的超越性,是通过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神话、宗教、艺术、伦理、科学

和哲学—而获得现实性的。

2. 在神话的世界图景中,生命的统一性与连续性,是它的鲜明的底色和基调。整个神话可以被解释为就是对死亡现象的坚定而顽强的否定。

3. 神话的方式是一种幻化的方式,即把人和世界双重幻化的方式。

4. 宗教的本质特征在于对神的信仰。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

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5. 人创造了宗教,是为了从宗教中获得存在的神圣意义。

6. 刘心武: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

者皆缺,活而如亡。

7.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 人生在世,幸福需要有人分享,痛苦需要有人分担,心声需要有人倾听,心灵需要有人抚慰。

9.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前提,伦理则是维系人的社会性存在的基础。

10. 亲情、友情、爱情,都是真情,不是虚情。惟有真情,才能化解人生的寂寞,才能带来

人生的真实。

11. 艺术是时代的敏感的神经。

12. 马克思: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

13. 艺术是心灵的创造,是人的意识的超越性的生动展现。

14. 失落了理想就是失去了目的,失落了信仰就是失去了动力,失落了道德就是失去了人伦,失去了传统就是失去了依托,失去了规则就是失去了尺度,失落了崇高就是失去了尊严, 怎么都行只能是一种没有标准的存在主义的焦虑。

15. 康德: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16. 人不仅有生物生命,而且有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人是三重生命的矛盾统一体;人不仅生活自然世界,而且生活于自己创造的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

17. 生活是根据下一步必须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来考虑的,而不是根据人们会被要求为之献身     

的终极价值来考虑的。

18. 哲学的理想性,要求人具有英雄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首先是一种人的尊严;英雄  

主义精神,又是一种使命意识;英雄主义精神,是主体自我意识的灵魂。

19. 思维的逻辑化,源于思维解释世界的需求。

20. 科学形成于经验常识批判,而科学的发展则表现为科学的自我批判。

21. 知识的本质是对普遍性的寻求。

22. 无可置疑的东西是怀疑栈。

23. 爱智的哲学,就是一种驰骋人类智慧、探究宇宙奥秘的渴望,就是一种求索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生活的渴望,就是一种超越有限对永恒的无奈、实现天人合一的渴望。

24. 人类意识的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的寻求,表现为哲学的本体论式的终极关怀。

25. 思想,是关于思想对象的思想;没有思想的对象,就不会有思想。

26.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27. 所谓哲学反思的批判性,是指哲学反思对思想的否定性的思考方式,或者说,把思想作为问题予以追究和审讯的思考方式。

28. 批判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它包括观念形态的精神批判活动和物质形态的实践批判活动这两大批判形态或批判方式。

29. 哲学的反思活动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精神批判活动,它直接地表现对思想的批判过程。这主要表现为提示思想、辨析思想、鉴别思想和选择思想的过程。

30. 在哲学的反思中,所有的思想都是反思的批判对象。

31. 所谓哲学反思的综合性,是指哲学的批判性反思是通过各种思想的相互撞击和对话而实现的。没有广博深厚的思想,就没有哲学的反思;没有各种各样的思想的相互撞击,也无法实现哲学的批判。

32. 哲学反思的综合性,源于对人类把握世界各方式的超越性综合。

33. 哲学,它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其独立存在的根据和价值,就在于它是其他方式的超越性综合。

34. 哲学反思的前提性,既构成了哲学反思的真实对象,又决定了哲学批判的真实意义。理解哲学反思的前提性,是掌握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要求。

35. 在哲学的意义上,思想的前提是构成思想的根据,推演思想的支点,评价思想的尺度和检验思想的标准。

36. 人的任何思想,都蕴含着构成自己的前提;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思想的逻辑层次的跃迁。

37. 思想前提的隐藏性和强制性,构成了哲学反思的必要性;思想前提所具有的可选择性和可批判性,为哲学的前提批判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38. 思想的前提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在构成思想的特定过程和特定结果中,它是确定的,不可变易的,因而它的逻辑强制性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它在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在纷繁复杂和多种多样的思想领域中,它又是不确定的,可以变易的,因而它的逻辑强制性又是应当和可以解除的。

39. 思想前提的普遍性,首先表现在任何思想都有构成其自身的根据,又表现在思想的过程总要遵循思维的规则和运用思维的方法,还表现在思想的构成总要以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为前提,最深层地表现为理论思维的前提。

40. 任何一种哲学理论,都凝聚着哲学家所捕捉到的该时代人类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自我意识,都贯穿着哲学家用以说明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独特的解释原则和概念框架,都熔铸着哲学家用以观照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

41. 观念体现的是个体理性把握世界的英雄主义时代,语言则体现的是社会理性把握世界的英雄主义时代的隐退。

42. 反思的哲学不仅仅是人类思想的自我批判的维度,也不仅仅是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而且还是一秒示范思想主义的生活态度。这种哲学的生活态度把人类意识的超越性实现为人类的生活活动。

43. 哲学是一种学养,是一种以学术培养品格、以真理指导行为的努力。

44. 哲学是赋予人的生活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

45. 对自明性的分析,既是哲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哲学智慧的座右铭。

46. 霍克海默:哲学的真正功能在于对流行的东西进行批判。

47. 哲学的理性性,要求人具有英雄主义精神。人生是人的生命显示自己的尊严、力量和价值的过程。

48. 生活的现实可以不是英雄主义时代,人的生活却不可以失落英雄主义的精神。

49. 学习哲学,需要英雄主义精神,也能够培养人的英雄主义精神。

50. 英雄主义精神,首先是一种人的尊严;英雄主义精神,又是一种使命意识;英雄主义精神,是主体自我意识的灵魂。

51. 主体的自我意识,是发挥潜能的意识,实现价值的意识,全面发展的意识。它需要英雄主义精神的支撑、维护和激励。

52. 爱智之忱和抵制不住的渴望是哲学的修养与创造的原动力。

 

 

 

第四章 人的意义世界

1. 荷尔德林: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

2. 人的生活世界,是意义的世界。寻求和获得意义,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肯定;生活失去意义,则是人类生活的否定。

3. 黑格尔: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 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意义之于人类,正如哲学之于文化一样。

4. 意义的世界,就是由人类把握世界的多种方式所创造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5. 语言的力量,在于它是沟通人与世界的中介,是把世界变成人的世界的中介。

6. 语言保存着历史的文化积淀,历史的文化积淀由语言占有个人。使用语言,就是理解历史文化、理解历史和理解人自身过程的发生。

7. 人的观念是内生的,而人的语言是可表达的,因而观念必须以语言的形式而确定为思想, 也就是说,语言是思想的寓所。

8. 观念必须以语言的方式而实现对世界的把握、理解和描述,因而可以说,语言是世界的寓所。

9. 宗教中的神圣形象,是一切力量的源泉,一切智能的根据,一切情感的标准,一切价值的尺度。

10. 崇尚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股最强劲的潮流,漠视理论也是时下不容回避的一种社会心理。

11. 任何一种理论,它都有三个基本的维度: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人类认识史的结晶;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思想中的现实;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一种概念的发展体系。

12. 正是理论的三重基本内涵,形成了理论与现实的间距,也形成了理论的三重内涵: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

13. 生活中总有那些躲不开、绕不过的沟沟坎坎,总有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疙疙瘩瘩,总有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 总有那些得不到、推不掉的争争夺夺。

14. 所谓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指的是取消了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向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像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15. 人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深沉地根植于人类自己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之中。

16. 费朗罗:伟人的生平昭示我们,我们也能够生活得高尚;普希金: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最引人入胜的科学。

17. 人的生活空间,就是人的意义世界。人的意义世界,大于人的生存的空间。

18. 人是寻求意义的存在。意义大于人的存在。人总是为寻求意义而生活,人总是为失落意义而焦虑。

19. 志是意识的超越性活动的动力,是人的精神创造性的源泉与动力,无志则无人生的着落和文化的根底。

20. 志,是人们追求一个东西的志向,这个志向构成了人生的着落。

21. 超越存在的空虚,关键在于匹夫不可夺志。

22. 衰老最大的不幸不是身体的衰弱,而是心灵的冷漠;那些老的人是保持了生活目标的人。

23. 对待衰老,划糟糕的莫过于对已经失去了的东西恋恋不舍。衰老的艺术,就是成为下一代支柱而不是障碍的艺术;就是成为年轻人的知己而不敌手的艺术。

24. 黑格尔: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里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

25. 韩少功:有两种不同的虚无,一种是建设性执著后的虚无,是呕心沥血艰难求索后的困惑和茫然;一种是消费性执著后的虚无,是声色犬马花天酒地之后的无聊与厌倦。圣者和流氓看破了钱财,但前者首先看破了自己的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而后者首先看破了别人的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圣者和流氓都可以怀疑爱情,但前者从此节欲自重,慎于风月;后者可能从此纵欲无忌,见女人就上。

26. 超越本质主义的肆虐而又陷入存在主义的焦虑,这是当代人类的一种生存困境。

27. 两极对立模式的消解,是这当代人的最为强烈的自我意识。

28. 人是历史性的存在,因而人是创造性的存在,开放性的存在,理想性的存在。

29. 米兰昆德拉:媚俗就是遗忘存在而追赶形象,也就是用形象遮蔽存在。

30. 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死亡,是人对自身存在的最终归宿的自我意识。

31. 死亡是人自觉到的归宿,但却是一个对人而言的非存在。

32. 死亡消解了人的意识,因此,它消解了欢乐,也消解了苦难,消解了肉体,也消解了灵魂。

33. 人的意识向死而思生,这就是意识的最深层的超越性终极的关怀。

34. 有意义的生活就是人的存在的目的,生活不是为了某种存在的结局,生活就是怎的。超越以结局为目的的人生态度,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也才是人类意识超越性的最为彻底的表现。

35. 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幸就是误以为生活目的就是某种结局,这种态度离间了生活与生活目的,生活目的成了遥远的目标,生活也就似乎总是还没有开始。生活目的是与生活一直显现的东西,它不是遥远的目标而与生活最接近的存在方向性,但又是永远无法完成的追求。可以说,生活目的不是某种结局而生活本身那种具有无限容纳力的意义。

36. 生活是一种自身具有目的性的存在方式,这种目的性就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第五章 现代人的生活世界

1. 人是历史性的存在,现代化的进程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和人的现代生活世界的生成过程。

2. 人是历史地变革自己和重塑自己的存在。

3. 日常生活是个体生命的延续活动。日常生活是给予性的。

4. 马克思:区分一个历史时代,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用什么生产。

 

 

逻辑的世界

1. 贝尔纳:那些没有受过未知物折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发现的快乐。

2. 逻辑是思维与存在所服从的同一规律。以思维的规律把握存在的规律,是人给自己构成自己的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理解自己构成的世界的基础。

3. 任何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最基本的逻辑特征,并自觉地从定义和划分两个方面去明确概念,陌生的概念就变得亲切了。

4. 思维体操逻辑能力的自觉锻炼。这种锻炼包括:增大思维的跨度,开掘思维的深度,加快思维的节奏,提高思维的弹性。

5. 逻辑,就是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6. 自觉地抽取思维活动的形式结构,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无物,是学习形式逻辑的基本功, 是从思维的形式结构方面分析问题的基础。

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对于学习形式逻辑来说是最重要的。思考明白了,无论是遇到什么样的句子或句组,都可以抽象出它的形式结构。

8. 人用概念想问题,总是舍弃了思考对象的许许多多的具体特征,而仅仅是抽象出了对象的某些共同的本质特征。因为我们可以说,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9.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符合概念内涵的一切事物。

10. 定义是提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11. 划分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划分总有一定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