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海拾贝:古人的避讳之风起始于周-今日头条

 激扬文字 2015-08-13

我国古人的避讳之风起于周,定于秦汉,盛于唐宋,极于清。《说文解字》解释“讳,忌也。”《礼记-曲礼上》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说的是到他人家中,要先问其家人名讳,以免在交谈中因犯讳而失礼。

古代也有避讳的原则,据《公羊传-闵公元年》记载:“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产生了避讳的方方面面,如国讳、家讳、内讳、圣讳、宪讳等。古人常需避讳,他们在小心谨慎之中总结了种种避讳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

改字法即以同义或同音字取代本字;缺笔法是用本字而省缺笔划;空字法是将本字空而不写,或画以“□”,或书以“某”字,或直书以“讳”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