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信证券:影视消费业看似成长 实为周期

 A智足常乐A 2015-08-13
国信证券:影视消费业看似成长 实为周期
来源:全景网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3日 14:20 作者:国信证券
  新兴消费业研究系列之二-影视消费业:看似成长,实为周期
  从务虚到务实,业绩确定性品种打底仓

  我们在2015年下半年策略中指出,下半年投资将从务虚转变到务实,市场将更加关注业绩确定性,而非故事动听性。因此用业绩确定性品种打底仓+改革主题做进攻是下半年较好的配置策略,建议关注新兴消费品和国企改革。我们将陆续推出新兴消费品投资策略分析报告,本系列研究第二篇聚焦新兴影视消费。

  消费升级下,新兴影视消费近期呈高增长态势

  居民收入增长带来消费升级,文娱服务类消费支出占比从2.4%上升到4.6%。

  影视消费行业呈高增长态势。以电影为例,供给端为产品量质双升,影院与银幕数量双增;需求端为观影人次持续增长。产业收入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新兴影视消费:大数据、互联网、IP衍生。观影行为数据应用于制作与发行过程,更贴合消费需求并使营销精准化。在线票务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互联网社交媒体推动粉丝与口碑营销。核心IP多元衍生,保证存量需求,带来增量需求。

  互联网重构下的新兴影视消费产业链

  传统影视产业链:制片分散、发行集中、院线票房呈二八格局。

  新兴影视产业链:跨界延伸与互联网化。在IP多元衍生的趋势下,影视类公司纷纷向游戏、文学等其他IP类公司延伸,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影视传媒集团。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加速进入影视行业,从内容、渠道、用户重构产业链。

  影视消费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把握影视类公司的特性:成长与周期兼容。从行业ROE水平看,2010年-2014年,A股影视动漫类上市公司整体ROE从10.13%增长到19.04%,年复合增速达到13.5%,远高于传媒类上市公司和A股整体上市公司水平。从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看,近5年影视动漫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保持在40%以上,高于传媒类公司和A股整体的业绩增速。但从个体公司看,几家龙头影视类公司业绩增速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业绩波动大,受项目成功与否影响大。

  由产业链自下而上,首选院线类公司和具有优质IP储备的制作发行类公司。院线类公司获益于影视消费稳定增长带来的票房收入的持续增长,业绩波动性最小,典型公司如万达院线。发行制片类公司业绩易受单一影视产品影响,波动较大,目前这类公司往往通过储备优质IP资源、IP多元衍生以及基于全产业链扩张等方式,打造影视传媒综合性公司,典型公司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

  影视类公司短期博弈策略:“票房驱动型”。目前A股影视动漫类公司的整体PE(TTM)达到92倍,而美国四大影视巨头的PE不到15倍。尽管行业整体呈高速增长,但未来估值水平将向长期中枢收敛。鉴于影视类公司的特性为高成长行业的周期性公司,我们认为可以运用“票房驱动型”的短期交易策略。通过中美典型案例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A股的影视类公司运用“票房驱动型”策略能够在短期获得明显超额收益,而欧美一些公司的股价对于票房或收视率的反映并不显著。

  2)“票房驱动型”策略的最佳操作时间窗口是在影视作品上映后的两周内。

  相关公司推荐:1)北京文化(打造一流团队,有望成为行业黑马);2)游族网络(大IP运作,影视与游戏联动,目前停牌中);3)光线传媒(下半年《港囧》等多部现象级作品上映,有望短期带来“票房驱动型”机会)。

 
相关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