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人物介绍之十九:“纳米巨人”卢云峰

 广东黄汉光 2015-08-14

潮汕人物介绍之十九:

“纳米巨人”卢云峰

潮汕人物介绍之十九:“纳米巨人”卢云峰

 

前段日子,我们02级本科毕业生在大礼堂参加农大的毕业典礼,聆听我们十分崇拜的陈章良校长的教诲,他说,去年农大终于实现了在自然科学的最权威杂志——《自然》杂志上的零的突破,有一篇文章已被收录。要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其难度可见一斑。

下面要介绍的这位潮汕籍纳米领域的科学家,他从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到2001年,一共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5篇有世界影响的论文。20056月,他因为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被授予美国“总统奖”后,接着,他又获得了美国化学学会焦体与表面化学项目授予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他就是年轻的美国杜兰大学 终身教授卢云峰。不过要找到卢教授的照片真的很不容易,我用BaiduGoogle都没有搜到他的照片,后来用了Yahoo,用英文搜索跟他有关的网页,才终于搜出一幅,为自己鼓掌~

 

[转载]卢云峰:获得美国总统奖的汕头人(潮汕特藏网)

 

2005620,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颁奖典礼在白宫举行。美国总统布什亲自向20多名卓越的美国青年科学工作者颁奖,并对他们为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感谢。在这些获得美国总统奖的精英中,有一名专攻纳米技术的华裔科学家、时年37岁的美国Tulane大学终身教授卢云峰。从2000年开始,卢云峰教授与中科院杨振忠研究员合作熏在有序纳米孔材料和中空微球复合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解决了纳米研究领域很多难题,受到世界纳米技术专家的一致好评,因此成为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获得者。

 

贫寒学子的“财富”

 

1969年,卢云峰出生于汕头市澄海区一户普通市民的家里。卢云峰坦率地告诉记者:“从我懂事起,我就知道家里很穷,关于清贫的记忆实在是太多了。

 

记得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一次学校开大会,我要上台领奖,却发现自己身上穿的小短裤破了。于是我反复想,是正面穿还是反面穿才能遮挡一下破洞呢?最后发现,不管是正面穿还是反面穿,小短裤的小洞都遮挡不住。”卢云峰用轻松语调娓娓道出童年在家乡的往事,但“过去的贫寒经历却为我日后的奋斗攒下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1987年夏天,卢云峰和姐姐卢纯青以优异成绩分别考上吉林大学化学系和西北大学化学系,而那时,大哥卢峰才研究生毕业,远在外地,收入仅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加上妹妹还在念中学,父亲卢振岳每月100多元的工资早已捉襟见肘。为了让姐弟俩顺利上学,父亲把家中的最后可以变卖的一副又厚又重的老床板拆下来,卖了28元……凑足了姐弟俩上大学的路费。

 

卢云峰说,父母真是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他们四个孩子,“在当时那种情形下,一般的父母都会让孩子放弃学业,出去做工为家庭增加收入。我老爹可不是这样想。哪怕自己吃不饱,穿不好,他也要让我们念书。老爹从来不重男轻女,他觉得女孩子更需要接受教育,因为她们将来还要相夫教子,没知识哪行?现在回过头想想,老爹当年能有这样的育儿观念真是太伟大了。”

 

大学4年,卢云峰仅回家两趟,原因很简单,回家需要“一大笔”费用。暑假他是不回家的,留在学校勤工俭学便成了他的唯一选择。“第一次回家,我就把以后二年的御寒衣服准备好。”由于卢云峰可换洗的衣服不多,长时间的伏案读书,等到2年后再回家时,每件衣服的手肘部位都磨出了2个大洞,可他一点也不觉得寒碜,他说:“有书读在我看来就是最大的幸福。当时,吃肉对我来说的确是一种享受。口袋里没有几毛钱,脑袋里要‘装’的东西还特别多,嘴馋,我就到农贸市场买北方人不屑的鸡骨架回去熬汤,补充营养。”卢云峰不否认清贫对他个性的影响,但面对清贫他自有一番理解:“贫穷,当然会让一个人‘自卑’,也因为‘自卑’才造就了我以后的自尊与豪爽。”到美国后,收入已不错的卢云峰养成了一个习惯,对朋友大方,对自己抠门。只要自己口袋里有钱,在朋友聚会的时候,他总是特别爽快地买单。

 

记者问:“从前的清贫是否也会在你的专业学习上产生影响?”卢云峰相当肯定地回答:“当然会。1991年,报考研究生前,我直接找到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专业的江教授,斗胆对他说:‘我要报你的研究生,理由:一是我相信名师出高徒;二是你这里的补贴高。’我的导师是一个很好的人,他听罢,笑了。”后来,卢云峰终于凭着优异的成绩成为江教授的弟子。研究生的补贴不过是100多元,有时想买一本好书他都要思虑再三。一直到1994年赴美攻读博士,卢云峰这才真正与清贫说“再见”,因为他获得新墨西哥州大学化工系的全额奖学金。

 

卢云峰目前定居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奥尔良市,他说:“也因为有了从前的清贫经历,我现在觉得没有什么吃不了的苦。在生活中,我比较容易满足,因为平时工作很忙,休息时能与朋友聚在一起喝喝小酒,到海边垂钓,都让我感到无比开心了。”

 

一本影响一生的书

 

谈起当年高考为何选择化学专业时?卢云峰告诉记者:“上初中时,读过的《诺贝尔传》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此以前,我还从来没有在上课时看课外书的小动作,就是这本书,让我着迷得上课也拿出来偷看。它让我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并成为我毕生献身的一份事业。”

 

一本书的启迪最终决定了卢云峰的人生选择。直到今天,他也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我的逻辑思维就比形象思维差,数学家我肯定是当不了的。但选择化学却给了我施展才干的空间。”1991年,卢云峰大学毕业,随后到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94年,云峰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卢云峰远赴大洋彼岸———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攻读博士。在美国,他依然保持着优异的学业成绩。1996年,他跟随导师开始涉足纳米技术研究领域。1998年,卢云峰在国际最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制备纳米材料的论文。至2001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已发表了5篇有世界影响的论文。1998年,云峰获得博士学位,开始在美国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他的博士论文被美国化学学会评为年度唯一一篇优秀博士论文,并受到该学会的嘉奖。在这之后,他每年发表的论文不下10篇。2004年,他成为美国国家基金会的项目评审员。20056月获美国“总统奖”后,他又获得了美国化学学会焦体与表面化学项目授予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目前,他在纳米技术领域的某些研究项目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为祖国的变化感到骄傲2005年,卢云峰升任美国Tulane大学正教授并被授予终身教授职位。仅用短短4年的时间,一个华裔的博士生便完成从一名助理教授到终身教授的身份转变,这样的速度在美国高校是罕见的。在这背后,卢云峰付出了什么样的艰辛,我们可想而知。

 

    卢云峰说:“成为‘终身教授’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但那种自豪与快乐也就是一阵云烟就过去了。做学问的人都明白,名利是随着奋斗的历程自然而然得到的。”“你的太太是否因此为你感到骄傲?”记者问他。他笑了,“有一点吧。她也是一个很出色的人,小我10多岁的她去年拿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材料专业的博士学位。她是北京人,是一个可以与我一起干事业的人,我喜欢她的朴实、她的宁静、她的主见。我认为这样的女人最美丽,值得我去珍爱。”

 

回首自己的成长之路,卢云峰总结道:“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走向成功的可能性也就会大一些。大政治家、大企业家、大科学家,前两者对我来说,不可能做到。而能成为‘大科学家’则是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的毕生追求,这靠天分,也靠努力。

 

对于卢云峰而言,美国总统奖是迄今为止他获得的最高奖项,而此前他的人生最大的收获则是“现在我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够干什么”。他对记者说:“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然会没有安全感,也不自信。男人最大的魅力就是自信和给人安全感。”

 

每年暑假,卢云峰都要回国,在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挑选博士、硕士研究生,并在中国科学院开讲座。2006年,他又被清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他告诉记者:“现在‘回家’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长,每次‘回家’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都打心眼里感到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