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们的孩子需要坚强吗?

 老沈阅览 2015-08-14

你们的孩子需要坚强吗?

       庞辛  2015-08-13

本周二晚上,第二集【我们的孩子坚强吗?之中式教育】如期在BBC播出,一个小时的节目,用两个字可以概括:悲情。

这五十个英国孩子像是中了魔咒一般,变成了专和中国老师作对的熊孩子。他们不按时上课,上课不听讲,自娱自乐,有化妆的,聊天的,甚至把烧水壶搬到教室里来煮茶的。闹到无法无天时,校方不得不介入,强调课堂纪律。奇怪,校长一来,全班就安静了,但一离开,‘涛声依旧’。请来家长进行沟通,家长说:喝茶是英国人的习惯,你把我孩子一天栓在学校12个小时,不让他喝茶怎么行?别的家长表示课堂纪律是学校的事情,给我们家长说的着吗?五个中国老师使尽浑身解数,或河东‘师’吼,或循循善诱,最后却落得穷途末路,英雄无用武之地,满脸写着无奈,悲哀和尴尬。

我有点坐不住了。近一周内,随着这个节目第一期的播出,在英国和中国的媒体发出了各种声音,节目制作方通过一个真人秀,演绎了一个已经在英国人头脑里形成固有模式的中式教育的闹剧,以此吸引眼球,巩固英国人对自己教育的信心。

我一点也不否认,中国的教育是有很大问题的。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我的小学,中学时代是在老师歧视的眼神,羞辱的语言下长大的。当初的我,既不调皮,也不捣蛋,就是学习差,长得丑,个子矮。坐在第一排,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回答不上,老师恶语相加,让我无地自容,自然低头弯腰,当时是夏天,穿着一件短袖汗衫,这一弯腰,后腰露了出来,引得后面男生窃笑,我看不见,但老师能看见,她却继续训斥我,任后面同学幸灾乐祸的坏笑。直到笑声大起来,我转头一看,明白了。那时候也就10岁左右,我们那个年代,很保守,在课桌上有男女生著名的三八线,后腰被看见且被耻笑,对于当时的我,受的刺激要多大有多大,难怪现在还记得这么清楚。我们学习最好的同学是那种站起来背课文都不用想,哗啦啦就大段大段出来的,学校有什么抛头露面的事都是学习好的同学有份,我好像一辈子连小组长都没当过。有一次语文老师不知哪根神经想歪了,把我这个丑小鸭带去市里参加作文比赛,结果名落孙山,回来被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人的面数落了一通。这样的事情经历了很多,最痛苦的当然是比如今更严峻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我意外地考上了大学,在大学课堂上,学习最好的就是几乎把老师每一句话都写在笔记本上,考试前熬两个通宵,背下来,考完试再补几天大觉,也就能拿个奖学金什么的。我当时就算是励志的了,给自己规定每天背100个英语单词,天天不间断,终于在刚进大学不久就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让家人和自己骄傲了好一阵子。无奈,就是这样的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上英语课,一直没有间断英语学习,工作后甚至到北京二外去进修了一年,等30多岁出国时,英语还是拿不出手,站在剑桥的大街上,不会说,听不懂。

如果我把这些的经历讲给任何一个英国人听,他们都会说如果哪个老师敢这样对待一个孩子,就会被开除,一辈子不能教书。然后他们会转过来,奇怪地望着我:‘你怎么活成今天这样的?’是啊,经过岁月的洗涤,扪心自问,我发现能活成今天这样大多居然得益于我那不得志的学生时代。

如同上面举的那个露后腰的例子,如果是一个英国的孩子受了这么大的羞辱,多半会走向绝路,或者在她的成长道路上有巨大的阴影。(天大的侮辱啊!)而我们那个年代,没有享受过平等的关爱,便不知道人权是何物,觉得自己如果学习不好,老师说什么都是应该的。不仅孩子这么想,家长也同样,被老师叫到学校去被骂得跟三孙子似的,还是要点头哈腰,回来痛揍孩子一顿。(你在英国动你孩子一个指头试试,警察马上抓你进去。)我们那时候的念头只有一个:听老师的话,向学习好的看齐才是出路,任何的逆反都是自取灭亡。(你敢跟老师顶嘴?找死啊!)虽然觉得读书很无趣,读起书来难过得要死,但从小就被训练得能不断调整自己,(确切的说是委屈自己)延长复习功课的时间,反复背诵,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坚持做下去,直到看到进步,然后再给自己一个更高的目标。

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这在中式教育中歪打正着地为学生提供的经典训练。到英国这么多年,我发觉自己和周边英国人的区别就是他们真的不屑于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所以我们刚到这个国家的时候,并不难找工作,因为有太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了。而我相信,普遍来说,人大多都要从不喜欢的事情做起,因为这是你能做喜欢的事情的基础。谁不想刚大学毕业就去世界五百强公司当白领?有几个呢?我在哈罗公学当摄影师的时候,和学校的任何人相比都是个一穷二白人:干的活最多,挣得最少,没房,没车,没钱。而周围的学生几乎都是或有钱有势,或贵族名门,老师几乎都是或顶尖名校出来的骄子,或曾经各业界叱咤风云的名人。风度翩翩,衣食无忧。然而他们对我的评价却是:‘我就没看见那个女孩愁眉苦脸过。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样子。不可思议!’这些英国人,就是天气不好都要抱怨几句,学生有得忧郁症的,有靠吸毒来使自己快乐的,和他们相比,我是够乐观的哈。我的朋友说好羡慕我不上班的悠闲田园生活,但他们没有看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做了多少自己真的不喜欢,且很辛苦的工作。天道酬勤,中国人还是信这个的。

中国人是全世界公认的能吃苦耐劳的民族,是因为这个国家人多地少,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在大部分地区都不是理想的。要生存下来,必须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好比植物一样:在英国,大部分时间风调雨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种子撒下去,不怎么管它,长得蓬蓬勃勃的。在中国,旱情,水灾时有发生,一颗种子,如不耐旱,经泡,就无出头之日。所以,把中国的拼搏理念带到英国的中学里,对这些在福窝里长大的孩子就是天方夜谭。故我觉得这种教育交流没有移植性和对比性。你不能把两个完全不同背景下生活的人放在同一个教育标准下比较。记得我在哈罗公学看他们的橄榄球比赛,这帮孩子在要输球时互相鼓励,是这样说的:‘Comeon! guys, life is tough. Come on!’ (加把劲!哥们,生活是艰难的,加把劲!)我当时就在想,这才哪到哪儿啊,你就说:‘life is tough.’  让你这个月没钱交房租你才知道什么是tough’。在这个专题片中英国孩子质问:数学学这么难有意思吗?我以后生活中用的上吗?你升国旗,奏国歌有意思吗?我需要天天看着这个,听这个来爱我的国家吗?在中国人眼里,这是多么肤浅幼稚的想法!但这个国家的人们就是这样肤浅的,快乐的活着。他们没有中国那样残酷的升学和职业竞争,想生几个就生几个,有车有房,出国好多地方连签证都不要。他们不需要深刻。他们为什么需要委屈自己呢?有意思的是片子以【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为题,试问:你们的孩子需要坚强吗?

说了这么多,我一点也没有感谢中式教育给我的那个至今噩梦连连学生时代的意思。就如同没有人认为文革是正确的。但我们无法否认,从文革中历练出来的知青,是在后来中国快速发展中最给力的一代人,他们所经历的以不正确的方式和错误的主义引导出的青年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培养了他们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品质:坚韧的性格,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这种品质在生活优裕时也许显得咄咄逼人,但如果你只是一个屌丝,却想逆袭,这样的品质将受益无穷。

所以说, 在中国教育体制暂时无法迅速改变的情况下,建议目前还在该体制下的同学们,化悲痛为力量,化腐朽为神奇,想想积极的方面,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了。


0
上一篇 << 柠檬蛋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