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封邦建国”加速多民族融合

 最终编辑 2015-08-14
西周“封邦建国”加速多民族融合

□ 李晶

  

  周武王伐纣结束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准备将商地分封,可是他又一转念:周本是商王朝的一个西方属国,如今取代了纣王的统治地位,殷商遗民会不会服从周的统治呢?在听取各位大臣的意见后,周武王最终决定由商纣王的儿子武庚来统治殷商的余民。这是周朝的第一次分封。

  周王朝建立后第二年,周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还管理不好国家大事,由成王的叔叔周公旦摄政。武庚与朝内的部分大臣勾结起来,又联合东夷中的徐、奄、薄姑、熊、盈等方国部落,发动了大规模的叛周复殷战争。周公和召公积极部署作战计划,最后在姜子牙的倡议下,由周公以成王之命率军东征,平定了这场叛乱。“武庚之乱”后,周朝统治者深刻认识到了分封亲戚、蕃屏周室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加深商族与周民族融合的必要性。于是,在武王分封的基础上,周公、成王再次大规模分封诸侯。

  据史料记载,周公分封七十一国诸侯,其中有五十三人是姬姓子弟,他们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如文王之弟封于东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邗、晋、应、韩;周公之子封于凡、蒋、邢、茅、砟、祭。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和殷商遗民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商纣王的兄弟微子启,他在灭商后投降周,并未卷入武庚的叛乱,因此封于商丘,国号宋。另一部分封给在平定“武庚之乱”中有功的康叔,使其在殷商故墟建国,国号卫。此外,还有一些异姓贵族为周公、成王所封。

  先后两次“封邦建国”,不仅使周人巩固了在原属殷商的广大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周人的势力和影响,使周成为国力和疆域远远超过商朝的强大国家。同时,西周“封邦建国”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加速了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在政治上,封邦建国后,西周政权在控制了中原腹地的基础上以商民族、周民族为核心,不断向外扩张,统治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征伐南方土著民族、部落的过程中,周人处于明显优势,使淮夷降服,成为纳贡南方资源的藩属国。且在“武庚之乱”后,新受封的这些国家大都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成功化解了周王朝的合法性危机,许多大诸侯在国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同时,将武力征讨的重点对象转移到了周王朝以外的疆域。在日后长达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为巩固与拓展周朝疆域、促进各民族融合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经济上,首先,“封邦建国”划定了诸侯们各自的统治区域,极大地稳定了周朝国内的生产生活环境,人们开始有时间与精力去从事生产活动。周朝虽然重农,但也注意发展商业与手工业。周公曾勉励商朝遗民于农事完毕后,牵着牛车到外地去做买卖,以增加收入,孝养父母。再者,在“封邦建国”的过程中,周王室分封的新贵族带着最新的青铜冶炼术到了各自封地,促进了青铜制造技术的发展与传播。青铜器在此时开始广泛用于农业生产,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受经济生活的刺激,人口商业流动加剧,商族与周民族及部分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无形之中逐渐融为了一体。

  在文化上,一方面,“封邦建国”以后,天下太平,这为周王朝礼制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生存空间。考古工作者在西周的周原遗址和丰镐遗址中,发掘出了周王朝的宫殿、宗庙和墓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已成熟。另一方面,随着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以华夏族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逐渐形成并不断向外扩散。春秋时期,秦国在西部地区的行动非常具有代表性。秦国是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秦穆公时,秦国将矛头指向西戎,既稳定了自己的大后方,将西部少数民族部落纳入其版图之中,更促进了华夏文化、中原文化在西部地区的传播、发展与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