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席评论:天津爆炸案再敲重化工时代安全警钟

 nizijun 2015-08-14
首席评论:天津爆炸案再敲重化工时代安全警钟

   □阅尽

  这是一个令亿万国人揪心的不眠之夜。8月12日23时许,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截至昨晚6时,已造成50人死亡,701人住院治疗,其中重症伤员71人……

  现场视频部分展示了爆炸的惨烈景象:蘑菇云冲天而起,高楼玻璃全被震碎,方圆几公里一片狼藉,数千居民无家可归。有分析称,第二次爆炸相当于21吨TNT的威力。

  对发生如此重大的安全事故,查清原因,严肃追责自不能免。但更值得全社会警醒的是,它再次敲响了“重化工时代”的安全警钟!

  稍稍回顾就会发现,近年各地发生的重大爆炸案接二连三。

  “爆炸”这样的恐怖场景,过去人们大多只是在战争影视片中看到,如今却频频出现于现实生活。而且,形形色色的爆炸案对普通人来说,是闻所未闻,既缺乏常识,更无从防范。正像这次天津爆炸案的许多伤者,就是在围观首次爆炸时被第二次爆炸所炸伤。

  面对这一次次惨痛的“血的教训”,或许很少人想过,这正是“重化工时代”的安全新课题。事实上,这也是个全球性问题。2001年法国图卢兹化工厂发生强烈爆炸,造成31人死亡和2500人受伤,爆炸摧毁了6公里半径内的近3万套住房。这次爆炸甚至引起法国立法的变更,多个城市都勒令“危险企业”立即搬家。

  许多化工产品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福祉,但化工又是个高危行业,“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对化工品的生产和仓储,城市规划必须及时跟进。但现实的骨感和法律监管的缺位,令原本已薄弱的规章制度也常沦为“稻草人”。诚如此次爆炸案所引发的诸多疑问:危险品仓库为何离居民住宅区那么近?危险品仓储企业又是怎样通过环评的?城市规划为何没有考虑化工企业远离居民区的问题?

  或许,在诸多的追问中,人们总是归咎于经济发展的“超常规”,如一些原本在郊区的危险品厂区和仓储,短短几年便被城市包围,但这也绝不能成为卸责的理由。对这次爆炸案,既要追究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责任,更要从重化工时代的城市与人居高度,认真审视城市的规划与产业发展。

  尤需一提的是,爆炸案受伤最惨重的是消防官兵,不少消防员几被烧焦,凭残留衣物才能辨认出是消防员,一些医护人员见到受伤官兵号啕大哭。网上流传的消防员的微信“我若回不来,记得给我妈上坟”,更让无数人热泪奔涌。这些细节,既展现了消防人员的职业精神人格魅力,也侧面反映出化工品爆炸的危险程度。专业消防员深知,当他们前往现场,就要时刻准备付出生命代价!

  警钟长鸣,但我们不能总以生命的代价敲响安全警钟!对那些“装睡”的人,你永远也不可能唤醒他。置身于重化工时代,危机与风险可谓无处不在,“定时炸弹”或随时爆响。那些明知故犯者,或心存侥幸者,或“无知无畏”者,其实都是“装睡”的人。对此,既要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制度的“防火墙”,还要强化现实的监管和追责,对违犯者绝不姑息。同时,也需提高全社会的安全防范意识,普及相关知识。否则,所谓严厉的追责,也只会沦为面对一次次“血的教训,深感沉痛”,而付诸现实却又“重复过去的故事”。(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